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踐環節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職院校在對學生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只對學生開展單一的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內容,而機械專業教學想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之中,教師就不能忽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機械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項基本知識,然而大多數學生學習這一課程時,均感受到力不從心更不用說將其熟練應用于實際。因此,教師需要重視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實踐,改革以往的教學內容,提高機械課程的教學效果,以此提高學生的機械工程設計能力,更好滿足當前的社會需求。
0引言
中職院校傳統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存在一定問題,尤其是實踐環節,無法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不能適應企業的工作崗位需求。中職院校要明確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改革的重要性,針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展開研究,以期為教學提供更多的改革意見,進而改善實際的教學效果。通過增加全新的實踐課程內容,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1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相關概述
當前中職院校機械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實踐教學方式過于老舊,不能滿足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在信息時代大背景下衍生出全新的教學模式,其主要是將教學視頻作為教學載體,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活動以及新課改的要求,圍繞教學各環節的內容或者某一重點教學部分所制作的教學輔助視頻[1]。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中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幫助教師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滿足時代需求的同時培育更多高素質人才。學生在學校獲取知識內容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我國的教學課堂時間通常為40min,教師用于講解重要知識結構的時間約20min,課堂中其余時間均用于學生練習所學內容。但是,當學生在進行實際機械設計實踐環節時,常出現各種問題需要教師多次講解,教師只能為學生解答部分疑惑很難促進學生的整體進步,而全新的教學模式能為學生進行更好的知識實踐性講解以及視頻講解,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課程內容,并幫助學生反復練習薄弱部分,強化自身能力。除此之外,學生可以將學習過程中存在疑問之處進行記錄,便于教師對相關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大多數學生在40min的課堂中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全新的教學模式通常是充分利用學生集中注意力的前10min內,將重點內容生動形象的展現給學生,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便于學生更好的進行后續學習[2]。隨著教育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應用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全新的教學模式輔助下合理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以及素養的提升。
2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踐環節改革措施
2.1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擴展學生思維
教師想要培育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并激發學生對機械設計學科的興趣,需要充分掌握學生的特點,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開展生動形象的機械設計教學活動。此外,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開展,通過為學生構建合適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機械設計課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展開思維探索,幫助學生掌握運用機械設計知識。同時,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的形式,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要求,對學生展開教學,讓學生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產生興趣,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各項實踐活動。只有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對機械設計產生足夠的興趣,才能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3]。
2.2轉變教學模式,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技能,因此,教師應當立足自身,優化教學模式,將課堂中的主體性歸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教學活動中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具體實踐中,教師應當明確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踐環節的重要性,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創新,對此,教師不僅需要改變自身的教學模式、教學思想、教學理念,還要創新機械設計實踐教學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充分表達自己的思維想法,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教師要加快機械設計專業課程的相關建設,創新當前的實踐教學方法,提高機械設計專業課程的針對性以及時效性,充分發揮出機械設計專業課程在中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4]。通過制定合理的混合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機械設計的思考動力,促使學生和教師進行深層次、多領域、多方面的溝通交流。
2.3完善實驗教學,提高學生操作創新能力
首先,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完善實驗室設備,以此保證教師實踐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結合實踐教學環節,轉變教學理念。教師需要將以往的理論課程轉變為全新的實驗模式,增加實驗內容,改變以往單一僵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實際動手操作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切實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強化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并將其應用到實踐中。其次,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實踐教學內容,課程設計也要多樣化,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5]。同時,教師要明確設計任務、設計步驟和設計思路,為開闊學生的思維,要設計多種典型機械設計題目,還可以只提供設計功能要求,讓學生大膽發揮,自己完成機械設計項目,加深學生對于教學課程的了解程度。最后,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多組織不同形式的實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實踐學習需求。完善的教學模式應當廣泛應用在各個教學環節中,例如,在機械設計的新課程導入環節、練習鞏固環節、指導學生操作環節。以機械設計中的手工繪制圖紙為例,這是每位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當教師在實驗室展開詳細講解時,可以引導學生對多種機構所存在的優缺點進行分析,同時,鼓勵學生對機械結構進行創新設計,讓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利用各種機構、材料開動腦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創新意識,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對于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機械設計專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以此滿足企業對機械設計人才的實際需求。中職院校教師要明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學生展開實踐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完善的實踐教學設施,改善學生的實際機械設計能力。
參考文獻:
[1]佘媛芳.談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J].南方農機,2019,50(14):95.
[2]馬超,曾紅,王宏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2):104-106.
[3]宋奇慧,許光馳,盧鐵鋼.中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J].職業技術,2015(3):43-44.
[4]姜梅,劉志林.《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內江科技,2015,36(1):149-150.
[5]翟震,羅旭.近機類專業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高教學刊,2015(1):38-39.
作者:劉凱 薛東奇 單位:山東昌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