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精細化管理在茶葉加工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茶葉種植加工管理過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精細化管理水平較低,不能滿足現有種植加工管理需求。為全面推進茶葉種植加工管理工作,實現精細化管理,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充分了解當前茶葉種植加工管理現狀,加強內部管理分析,調整種植加工方式,通過精細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文章結合茶葉精細化種植加工的相關管理要求,分析當前茶葉種植加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求加快精細化管理在茶葉種植加工過程中的應用,提升茶葉品質。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茶葉;種植;加工;應用
茶葉是世界上三大飲料之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栽培和利用茶葉的國家。據統計,2020年底,全國茶產業從業人員達7000萬人,綜合產值超過8000億元,3000多萬茶農以茶為生,茶產業成為重要的富民產業。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升,茶葉加工技術不斷創新,茶葉種植加工管理技術也在不斷優化,我國正從“茶葉大國”邁向“茶葉強國”。為有效發揮茶葉的種植優勢,進一步解決傳統茶葉種植加工過程中存在的管理粗放、效益低下、質量不穩定等問題,提高種植加工水平,提升茶葉品質,實現茶葉高質量生產,需轉變現有管理方式和技術手段,實現茶葉種植加工的精細化、系統化管理。
1茶葉精細化種植管理
1.1茶葉種植的基礎管理
茶葉種植的基礎管理對于茶葉最終的生產質量有著直接影響,而精細化管理方式滲透于茶葉種植的各個環節,需要通過對茶葉種植、土壤環境、澆灌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相關工作的推進,幫助生產者進一步提升茶葉的種植產能。目前,我國的茶葉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不同的環境對茶葉的生長會產生直接影響。由于受到地理環境、土壤條件等多方面自然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茶葉的種植管理要求也有一定差異性。因此管理人員要結合當地的實際自然環境特點和生產需求,對茶樹的種植品種、種植時間、種植方式、土壤環境、水質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選擇最優的種植方案。尤其在進行茶樹品種選擇時,種植人員要通過精細化監測方式,對茶樹的成活率進行數據觀察分析,以保證茶樹的高質量生長。在茶樹的種植過程中,管理人員要利用數字化信息化等物聯網技術手段實現茶園智慧管理,在茶園內建設生態環境觀測站,管理人員要對茶樹生長各階段的生態和氣象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為茶園科學應對高溫、凍災、干旱等提供防災減災數字化氣象服務,根據生態環境觀測指標進行相應的管理。同時也要對茶園澆灌施肥、除草除蟲等情況進行數據采集,及時發現茶樹生長中出現的各種不利因素,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從而進一步提升茶樹的種植質量。
1.2精細化管理方式的應用
茶葉種植過程中最重要的變量是茶樹的土壤環境,以選擇pH值在4.5~5.5之間的酸性土壤為宜,要求土層深厚、結構良好、疏松透氣、有機質豐富。為保證茶樹的生長質量,在選擇園址時,應注意在2000m范圍內沒有化工廠、造紙廠、水泥廠、農藥廠等污染源,在南方地區還應考慮是否容易排水。管理人員應根據氣候情況選擇在春分前或立冬前進行茶樹種植,種植前要保證有效的施肥,盡可能提升土壤環境質量,增加土壤肥力,當土壤達到一定厚度時,在監測土壤的酸性情況之后再進行茶樹的種植。茶樹種植要嚴禁高度密植和過度矮化等方式,要采取種樹、間作、套種等方式實現科學管理。為防止茶園土壤沖刷,保蓄茶園的土壤水分,抑制雜草生長,增加有機質,還應在茶園鋪設一定質量的草。茶樹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不一致,幼年期茶樹適當增施磷鉀肥,青壯期茶樹適當增施氮肥,成年茶樹肥料要以充足的有機肥料為主,施肥時應掌握重施基肥、適施追肥、分期追肥、多肥配合、深淺適宜的原則,實行平衡施肥。為了對茶樹樹體營養物質的分配和運輸進行控制調整,使養分得到合理利用和分配,要在茶園土、肥、水綜合管理的基礎上,根據當地自然條件、茶樹樹齡、品種生長習性等對茶樹進行一定程度的修剪,通過修剪來有效保證茶葉的最終長勢,從而提升茶葉總產量。修剪實施過程中,應當觀察茶樹的不同生長周期情況,在不同的生長周期內,應當選擇不同的修剪方式進行修剪。如在生長的幼苗階段,進行修剪主要是對茶樹進行塑形,防止茶樹出現頂端優勢;等到逐漸成長到成熟階段,則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輕修剪和重修剪,輕修剪主要修剪樹干,重修剪主要修剪樹冠,目的是為了盡可能抑制茶樹生長,控制樹高,從而全面提升茶葉產量,以保證茶葉的最終品質。
2茶葉精細化加工管理
2.1茶葉加工環節的有效控制管理
茶葉加工環節管理對于穩定茶葉口碑、穩固營銷渠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的茶葉加工方式存在著管理粗放、技改投入少、設備更新慢等諸多問題,難以適應現有茶葉標準化生產需要。為保證茶葉的品質,應當在現有的生產結構下,取締一些加工條件較差、管理粗放、沒有資質的茶葉加工作坊,按照標準化生產加工要求,嚴格市場準入。同時全面梳理茶葉加工廠生產加工方式,進一步完善提升茶葉采摘、晾曬、殺青、理條、做型、烘干、揀剔、篩選、拼配、包裝等各環節的技術手段,利用現代化、機械化、清潔化先進加工設備對傳統加工方式進行系統的調整升級,實現精細化茶葉加工生產。在茶葉生產加工過程中,不同的茶葉品種和茶葉類型要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加工方式,通過不同方式加工出來的茶葉品質和口感存在差異。要加強茶葉加工科技投入和技術改造,全面提升生產加工水平和產品的科技含量,通過提取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有效成分,不斷開發新茶飲、茶日化用品、茶藥品等茶功能性產品,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茶產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也是影響茶葉生產加工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人員仍以季節性農民工為主,普遍缺乏質量安全意識和生產加工技術,對精細化加工一知半解,企業沒有人才,缺乏核心技術,產品品質提升不上去,沒有市場競爭力。因此,實現茶葉精細化加工生產,還需要對茶產業從業人員進行種植、管護、加工、審評等專業技能的系統培訓,通過建立培訓基地等方式培養茶產業高技能人才。
2.2茶葉質量的控制管理
茶葉質量控制管理是實現精細化管理的主要手段,在現階段的茶葉加工生產過程中,仍有部分管理者靠傳統經驗和個人感官判斷等進行茶葉的質量分析,不僅導致茶葉質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時也影響了茶葉的銷售口碑。為此,企業可成立專門的質量管理部門,在實際加工生產過程中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茶葉質量監控管理。一是在茶葉種植階段,要堅持生態優先原則,積極推廣綠色生產技術,擴大統防統治面積,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措施防治茶園病蟲害,監測人員要及時通過信息平臺上報病蟲情報。要在茶園內盡可能減少化學農藥和除草劑的使用,保障茶青的質量安全。裝運茶青的器具,要保持清潔干凈,通風良好。二是在茶產業中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在現有茶葉加工基礎上,要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檢測設備,對不同加工環節的茶產品進行數字化統計分析,通過現代化的記錄手段,對茶葉加工的各個環節進行記錄監督,如果發現質量問題,要第一時間對相關技術方案進行調整優化,進一步實現生產加工質量的提升。三是構建精細化管理質量監督管理體系,質量監督人員通過隨機檢查和系統抽查等方式對茶葉加工生產各環節的主要品質結果進行分析觀察,一旦發現違反技術規定的操作,要及時對其進行整改,以保證茶葉生產質量。
3結語
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茶葉種植加工過程中問題不斷凸顯,傳統的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現有的生產加工作業要求。為此管理工作人員應當結合現有新型種植加工管理技術,通過精細化管理方式在茶葉種植加工中的應用,不斷轉變傳統種植加工方式,提升茶葉種植加工管理質量,實現產量產值的大規模提升。只有充分發揮精細化管理在茶葉種植加工中的作用,將其中的典型經驗進行分享落實,才能加快技術創新,實現茶葉種植加工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孌奕.精細化管理在茶葉種植加工中的應用與推廣[J].綠色科技,2017(19):171-172.
[2]羅瓊艷.精細化管理在茶葉種植加工中的應用與推廣[J].河南農業,2016(32):19-20.
[3]張建明.分析精細化管理在茶葉種植加工中的應用與推廣[J].現代園藝,2016(18):220.
[4]李冬發.精細化管理在茶葉種植、加工中的應用與推廣[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4(9):84.
[5]葉偉勝.精細化管理在茶葉種植加工中的應用與推廣探究[J].農業科學,2019,2(6):52.
[6]楊承丞.精細化管理在茶葉種植加工中的推廣研究[J].福建茶葉,2020,42(8):29-30.
[7]羅澤民.茶葉種植管理與加工技術探析[J].農家參謀,2017(12):106.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
作者:劉文靜 單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