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服務意識教學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由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教學管理要點》可知,高等學校教學管理涉及教學計劃、教學運行、教學質量等多方面的管理。在操作層面上,教學管理是教學管理人員按照規章制度或決策對教師、學生和教學過程進行管理,涉及教學管理隊伍、教師和學生三個群體。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學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行政化現象嚴重,民主氛圍不夠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建本科院校主觀上以教師和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斷強化,但在具體的實踐中仍存在行政化色彩濃厚的現象。從教學管理機構設置到教學管理方式、教學管理內容,大多以行政管理方式操作,學術民主管理沒有落到實處。專業設置與規劃、專業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選擇與排課、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改革、教學運行管理等很多工作都帶有行政命令烙印,教師和學生的參與度較低,蘊藏在教師和學生中的巨大潛能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在學校層面上,教務處包攬過多,院系在教學管理上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在院系層面上,院系管理人員包攬過多,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展現出來。
(二)管理模式落后,師生的能動性被抑制
目前盛行的效率至上和理性至上的管理理念,均存在對被管理對象個性需求與個體尊重關注過少的問題。管理模式是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媒介,在新建本科院校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中,作為教學活動承擔者的教師和學生,由于在教學管理中參與機會太少、個性需求難以得到理解和滿足,抑制了個體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根據教育部的要求,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是應用型人才培養,這就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內容,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然而受傳統精英教育觀念和管理模式的影響,大多數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學理念仍然是以知識為本,而非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本,教師沒有真正做到依據社會崗位對人才能力的需求來重構知識體系、能力體系和素質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對學生需求考慮太少,多數教學資源信息不透明,學生往往只能被動使用學校的教學資源。
(三)教學管理隊伍專業素質偏低,經驗管理多于科學管理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教學管理隊伍建設力度偏小的問題。第一,教學管理隊伍中“雙肩挑”人員的比例較大,專職人員相對不足,從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務處工作人員,到院系分管教學的副院長(副主任)、教學秘書、教務員,多是專業教師兼職,然而,兼而難顧,因教學管理投入精力有限,難以較好地實現教學管理的行政管理、服務提供和學術研究三大職能。第二,教學管理人員的學歷與知識結構不合理,普遍缺乏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論知識,其管理工作實踐主要靠經驗,能熟練運用現代管理方法開展工作的不多,能創造性開展教學管理的更少。新建本科院校作為應用型大學,目前都努力探索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這對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財力有限,學校對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遠遠不夠。
二、以人為本教學管理的內涵
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是指應用人本原理,在教學管理中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按照人的成長規律去實施的管理,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
(一)以人為本是以師生成長和發展為本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的,在滿足了低層次的生理、安全需求后,將追求歸屬與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高層次需求。教學管理以人為本,就是要以教育教學規律為準繩,管理要符合師生的成長與發展規律,要尊重師生意愿。此外,由于高校是培育人的場所,這就要求教學管理在尊重、激勵人的同時,還要塑造、發展人,要用學校的目標影響教師的價值選擇,提升教師的人文境界,最終達到學校目標與個體價值追求的和諧統一,實現學校的持續發展和師生的全面發展。
(二)以人為本是實現高等教育首要功能的需要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功能,目標是促進人的發展。實質上,高等教育是提供一種滿足人發展需求的服務。因此,高校教學管理部門理所當然應該以學校師生為本,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教師的教學需要為工作的出發點,最大限度地促進師生發展。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入學人口的負增長和國際教育資源的進入,高等教育的供求關系將發生轉變,能否以人為本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將成為不久將來高校競爭的關鍵。
(三)以人為本是高校教學管理的根本指導思想
管理學認為,管理要以系統中的關鍵要素為本,而師生是高校系統中最關鍵的要素,因此,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思想應當滲透到涉及教師或學生的各個環節。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任務的分配、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環節,都要體現出對師生的尊重、理解、信任。教學管理人員要樹立服務意識,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以方便教學、服務教學為宗旨,教學管理制度的執行要剛柔相濟,張弛有度。
三、以人為本教學管理的實施
(一)轉變思想觀念,營造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學管理系統中三大主體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成功推行以人為本教學管理的重要前提。主管教學的校領導要深刻意識到,學校競爭力的提升依靠的是高水平的教師和樂于學習的學生,而非行政管理體系。教務處和院系的教學管理人員要轉變角色,熱情主動地為師生做好教學服務工作。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后,學校層面和院系層面的很多工作的重心將放權下移,教師的自主權將與肩負的責任相匹配,會由被動接受教學任務改變為主動競爭任務甚至競爭上崗;學生將有更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會由以前被動接受管理的對象轉變為主動管理自己學業的主人翁。當然,師生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僅僅依靠規章制度和激勵措施是不夠的,必須依靠良好的校園文化來維系。換言之,校園文化必須充分、全面地體現學校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
(二)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
構建并逐步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最終目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教學管理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包含眾多的子系統,但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都將教學監控作為體系的核心系統,這樣不僅掩蓋了質量保障體系發現問題、找出差距、改進教學的根本目的,而且容易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產生對立。構建和執行以人為本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要正確處理激勵與監控的關系
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監控手段是不可少的,但應在以人為本的激勵導向下不斷地將其完善,從觀念上將監控手段合理地置于次要地位,通過激勵滿足被管理者歸屬感和被尊重感的需要,促使師生從監控客體轉變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體。
第二,要注意激勵與監控方法的系統性、多樣性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運行中需要借助各種監控手段與激勵方法,針對不同對象從不同維度采用不同方式開展工作。監控評價,在縱向層面應包括院系評估、專業評估、課程評估和教材評估等,在橫向層面應包括課堂教學評估、實驗教學評估、實習實訓評估、畢業論文(設計)評估等。在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上,可采用教師教學比賽、教學質量評比、教研項目立項、教學工程項目立項、優秀教學秘書評比、優秀教研室評比等激勵手段。
第三,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為了保證評價機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師生廣泛參與指標體系制定的基礎上,指標體系還需要符合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和目標導向性原則。要通過評價的實施,引導和鼓勵被評價對象向正確的方向和目標發展。第四,要淡化教學評估的鑒定性和評比性功能,強化過程性和反饋性功能,變被監控為自我監控。評估、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僅是為了證明,更是為了改進,這也是我國高校本科教學評估由水平評估轉變為合格評估和審核評估的基本思想。因此,工作重點應放在功能轉變上,只有使教學評估真正發揮指導、服務的作用,讓教師感受到管理者的真誠服務,才能實現由“被監控”到“自監控”的轉變。
(三)提高管理者素質,奠定以人為本教學管理的基礎
以人為本教學管理的實施效果受執行者素質的制約,教學管理人員的觀念、素質和水平會直接影響其行為方式,進而影響為師生服務的水平。新建本科院校推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必須通過培訓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能力:
一是提升行政管理能力
教學管理者作為行政管理人員,要熟悉國家有關高等教育的各項政策、法規,熟悉本校的教學管理文件,這是有效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的前提;要具有系統的教育管理理論知識,能夠把握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發展規律,能夠對現有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要有較強的計劃決策能力、協調溝通能力和組織指揮能力。只有這樣,教學管理人員才能在教學管理工作的實踐中不斷地發現新問題,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二是提升教學服務能力
只有懂教學和管理,才能服務好教學。因此,教學管理者要懂得教學規律、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明確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的內涵。另外,大數據時代的教學管理,要求管理人員具備熟練操作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能力,能夠借助計算機和網絡實現辦公和數據管理,充分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是提升學術研究能力
教學管理學術研究是教學管理改革的前提,是提升教學管理水平的源泉。
四、結語
教學管理工作不僅是適應性的工作,更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研究、創新是教育教學改革對每一個教學管理者的要求。對于新建本科院校,在應用型大學的定位下,如何使教學管理更好地服務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教學管理者只有加強教學與教學管理領域的學術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導管理實踐,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管理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學校的發展前途。在頂層設計和教學管理的每個環節,教學管理者都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思想,努力與被管理者構建和諧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催生師生奮發向上的精神,使學校成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心靈上的故鄉。
作者:韓棟 王春華單位:黃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