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教學管理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闡述中國夢時指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這里的教育不僅是才學,還有德育,包括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高校是大學生汲取思政知識、提高思想意識的主陣地,教學管理工作是知識學習過程的重要保障。文章通過對音樂學院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教學管理內涵建設現狀及問題進行梳理,闡述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教學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對融入路徑進行探析。
關鍵詞:思政元素;教學管理;融入;優化
一、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管理的意義
1.高校思想政治學習對大學生發展的重要性當代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獲得信息的渠道已經很少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而是以互聯網為主的新媒體渠道。與傳統媒介相比,新媒體存在傳播廣泛并且快速的特點,但是問題隨之而來。由于大學生生活閱歷較淺,對于海量信息的甄別力較弱,特別是很容易受到以抖音、嗶哩嗶哩等視頻新媒體的誤導,精華與糟粕并存,極有可能對思想意識的建立和日常行為產生不良影響。高校認識到,很多大學生存在思想空洞、信仰模糊、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等問題,與國家的人才培養需求相背離。因此,要依托高校教學資源和平臺,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接班人的重要舉措,必須全方位、多手段地提升大學生思想定力,用堅實的理論基礎武裝頭腦,努力為強國事業貢獻力量。
2.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管理,有利于高校加強內涵建設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文化認同感和歷史使命感,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建設,對于高校教育者來說,是一門功課。因此各級高校紛紛建立起思政進課堂的教學要求與指標,而教學管理工作,就是落實與檢驗教學要求與指標的過程。教學管理工作是保證高校整體教學活動正常運行的保底工程,是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和依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具備雙重功能,既有行政管理,又包括學術管理。把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學管理,對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教學管理部門“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管理內涵建設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天津音樂學院著眼于新時期教學模式的改革,針對教學制度、課程體系和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與矛盾,推進教育教學管理深化改革,但是在具體的內涵建設方面有待加強。1.思政元素未能有效融入,課程體系有待整體聯動音樂學院的課程分為三類:共同課程、選修課程和專業課程。思想政治課程作為共同課,是大學生獲得思政知識的基本途徑,引導學生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探索事物的本質,使學生用正確的指導思想武裝自己,有利于應對社會的快速發展。但是,由于高校尤其是藝術院校思政的全方位建設還在探索階段,思政元素未能有效地融入選修課和專業課的學習中。例如部分教師在課程的教授中,忽視文化、思政因素,比如專業課程中是否涉及音樂創作背景、是否深度發掘作品創作的藝術內涵,有什么創作深意,是否能夠產生社會共鳴等問題;國外的音樂作品學習中是否對兩國的歷史傳統、社會發展進程以及文化差異進行對比。不注重探索歷史、文化、思想的內涵及本質,很容易造成“重技能輕德行”這種不完善的教學理念和效果。2.教學參與者思政意識薄弱,理論基礎有待夯實教學管理人員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并進行量化管理,這本無可厚非,但當今大學生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其特有的時代個性越發鮮明,采取強制手段實施管控,極可能產生厭學、逆反心理,不利于思政教育的開展。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中,提升專業水平、強化知識儲備的途徑不完備,致使管理隊伍整體工作效率較低,專業能力參差不齊,不利于各項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音樂學院大部分專業老師都有海外留學經歷,甚至很多青年教師在中學時期就已出國留學,憑著精湛的藝術技巧以及豐富的舞臺經驗獲得國內外專業院校的青睞。這部分教師作為專業建設以及人才培養主力軍,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學、研討以及演出中,知識結構相對單一,能夠“授業解惑”,但未必能夠“傳道育人”。政治理論高度、思想認識水平、人文關懷、人格魅力、文化視野等方面認識不足,不利于思政知識在專業課堂上的學習和運用。3.沒有建立科學的分類評估辦法,并未將思政元素納入教學質量標準首先在教學質量檢驗中,缺乏思政指標,把重點放在考核專業技術水平方面;其次在學分制管理中,缺乏思政類實踐教學環節;教學督導,多以查課、問卷調查等日常監督手段為主,處于形式化,缺乏對于教學過程的內涵質量監控及評估體系。
三、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管理的路徑探析
通過對音樂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學管理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內涵建設應與管理的制度化、系統化、人性化相契合。筆者將從以下幾方面,對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學管理的路徑進行探討。
1.構建相互聯動的思政元素課程體系(1)思想政治課程學院思政中心可以通過健全組織機構、制定思想教育工作制度、強化過程管理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可以采用互動教學模式,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是老師與學生共同討論,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地位。[1]可以將課堂教學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引導高校網絡文化健康發展。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可以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在選修課程方面增加思政教育方面的網絡選修通識課程,呈輻射性地對學生進行多途徑、全方位的思想教育,將內容內化于心,將行動外化于行,學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人格也得到修煉、升華和完善。(2)專業課程應當建立以院、系領導牽頭,黨員教師為主體,帶動所有專業教師,增強紅色傳承在專業課程建設中的重要性。發揮專業課堂教學中導師一對一的優勢,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專業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將“立德樹人”標準與課堂教學質量水平深度融合,加強開發各類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發揮專業課程在育人樹人方面的潛在功能。首先在教材建設中,專門就中國作品的教材進行改革,分時期分主題分層次進行劃分,既可以就四史為時間依據,從抗戰為起點,中國的偉大復興為節點進行曲目分類,也可以采用不同主題為依據,比如建黨偉業、奠基立業、改革開放、偉大復興等。[2]其次根據教材要求,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學習,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意義以及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與所學的藝術技巧相融合,達到完美詮釋作品、引人發醒的效果。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各類與紅色主題相關的學科類或專業比賽。對于學生而言,以這種方式進行專業學習,是對思政課程所學知識進行應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理論素養不斷夯實,專業水平也得到提升。(3)實踐課程音樂學院的實踐課程主要包括舞臺實踐和社會實踐,舞臺實踐以排練、演出為主,社會實踐以實習、支教為主。實踐課程針對內涵建設所做的拓展,是思想政治課程所學理論知識與專業課程所學專業技能相互融合的實踐與檢驗。應該加強突出時代性、表現愛國主義情操的舞臺實踐項目建設。例如天津音樂學院聲樂系,2014-2015年師生排演的原創歌劇《岳飛》,為學生植入了家國情懷、堅強不屈的精神;2018年,演出大型原創抒情音樂劇《施光南的故事》,展示了人民音樂家對黨的堅定信念以及不斷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再比如天津音樂學院戲劇影視系2020年排練演出的《金色胡楊林》這部原創話劇,運用感人的故事情境和生動演繹,詮釋了支教大學生群體扎根祖國邊疆、自強不息、不怕艱難、勇于奉獻的胡楊精神。社會實踐方面,可以多與學校、社區、演出劇團共建,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教師帶領學生擔當社區志愿者、赴偏遠地區實習、支教等。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能夠深入基層、服務奉獻,以接地氣的形式真真切切地做好除學習以外的社會服務工作。而音樂學院的專家、教師們,也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行使育人使命。
2.普及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解水平在高校教育中起著直接的作用,對于大學生的影響不言而喻。作為高校教職工,要樹立終身學習和持續學習意識,提高思政覺悟和道德指標。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由高校組織部門領導,人事部門負責實施。接受教育的對象不局限于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全體教職工都應該將思想政治學習作為自身接受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對于教學管理人員,要從提高文化素養和管理理念入手。文化素養,主要表現為:堅實的政治理論基礎;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育人責任心,認真履職履責;更新教育理念以及管理知識,并有效地應用于實踐。管理理念,即“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不再僅僅是提倡量化管理,應把制度化管理與情感管理相結合,以尊重學生、鼓勵學生、著眼于滿足學生的需求為核心。師資隊伍建設中,專業與思政相結合。加強專業教師的思想政治培訓,如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系統學習,針對人才建設的重要講話等。采用邀請行業專家和線上學習、考試的方式,加強理論基礎。完善導師選拔機制,著力提高教師在專業作品教授方面的思政元素融入和專業指導能力。
3.教學管理運行的診斷與優化教學管理直接作用于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實施,因此要在過程中不斷優化教學管理方法及手段,這將與人才培養效果密切相關。首先要加強規劃管理。即教學管理工作需立計劃、嚴落實、重總結,教研室應該以學期為單位進行教學計劃總結,以便于自查不足、提出建議。其次是優化教學監督管理。包括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表現和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完善。第三是優化教學評價指標。可以采取線上與線下、學生與教師、專家組與教學系部相結合的方式,全面系統地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積極鼓勵先進典型教師,端正廣大教師的教學態度,不斷改進育人教學辦法,提升思政教學效果。最后是學分管理優化。對于參軍或者支教的同學,使用彈性學制,允許休學2年,并且將傳遞正能量的參軍、支教、扶貧等事項納入實踐學分的管理。
四、結語
完善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當今高校教學管理的重要工程之一,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學管理的路徑探索仍在不斷完善。只有在探索過程中,牢牢把握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三條主線,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實現教師“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才能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從而使學生和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思想意識得到雙重提升,培養愛國、愛人民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莊麗,朱林,弭娜,王晶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0年第4期,86-87頁.
[2]張劍雨.“四史”教育中的高校聲樂教學設計漫談——高校聲樂教學“課程思政”之探微[J].大眾文藝,2021年第3期,185-186頁.
作者:黃晶晶 單位:天津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