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以人為本推進教育教學管理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是推動教育事業更好地發展的保障。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順應了當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將其運用到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對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作者以《以人為本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為課題,從開展以人為本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的原因入手,對其實現以人為本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原因;策略
一、開展以人為本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的原因
眾所周知,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高校發展以及在給學生創造一個更和諧、更有序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而要實現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首先應該保證能夠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并且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要求。1.以人為本是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根本訴求。以人為本的理念早已被提出,要想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達到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并且意識到為人服務、對人有利才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還要保證所取得的發展成果能被人享有并且惠及全人類。高校是有計劃、有組織并且能夠開展系統性教育工作的機構,其目的就是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保質保量的人才,以教育促進社會發展,也讓社會的發展為教育提供教學指南。與社會上的企業相比,高校教育是一種為教書育人而設立的機構,其不以營利為目的,卻對學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他們能夠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而高校的教育者需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教學技能和專業技能等,還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操守,需要盡可能地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實現與學生心靈上的交流和溝通。在高校領導、教職員工和學生這三個層級構成的群體中,人不僅是高校開展教育活動的主體,同樣也是客體,人的雙重身份使得教育管理更應該堅持以人為本。高等學校是對所有渴望獲得知識的人開展高等教育的教育機構,是培養各個行業人才的重要場所。設立高校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別人才。為了能夠使高校教育達到這一標準,必須保證師資力量,這樣才能保證所培養出的學生符合高級別人才的需要。“教授”與“學習”都是一個很花費時間和精力的勞動方式,既需要相對自由的學術氛圍,又需要能夠讓教學環境有一定的寬容度,從而滿足人文主義式的管理要求。2.以人為本才能滿足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實際需求。很多年以來,我國很多高校都致力于實現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要求,不斷積極探索現代化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和機制,并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總的來講目前以人為本開展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并未從本質上使問題得到解決,人性缺失現象還較為突出。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教育教學管理目標不夠完整。實際上,很多高校管理者經常討論的話題不外乎是教學評估、如何升格、申請碩士博士以及爭創名牌等,而教學管理的重點都放在了設備更新、維護、多媒體教室的建設和食堂、操場建設等問題上,而對“人”的問題關注的非常少。不可否認,這些問題都屬于高校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與學生、教師這些主體而言,高校所開展的其他工作就顯得相形見絀,還是應該放在“人”之后。以人為本的重點在于對人的尊重,學會換位思考和理解他人,才能依托于對人的全面管理來實現高校的穩步發展。二是,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和機制行政化。高校是一個以教育為目的的場所,不是政府機關,在開展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時要認清這個問題,不能使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和機制朝著行政化的方向發展。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一直遵循著自上而下的直線式管理,強調的是上級領導下級,進行統一指揮,要求絕對服從,甚至存在以行政性管理替代學術性管理或者弱化學術性管理的趨勢。基于當前高校的這種教育教學管理現狀,使得教育教學管理不僅不能充分體現出各層級教學組織的價值和意義,而且也很難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熱情。三是,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呈現僵化的特點。很多高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涉及教育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體系,在改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這些條條框框制度的影響,教師在真正想對教學工作進行改革創新時會受到很多限制,不利于教育創新的實現。不僅如此,在這種約束下,還使教育教學活動展現不出活力,從而使整個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效果受到影響。
二、實現以人為本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策略
要想真正地實現以人為本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的目標,就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管理理念的重要性,逐步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探尋更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并且及時構建服務型的管理隊伍,從而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管理服務,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促進高校健康的發展。1.探尋更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所要探尋的更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首先應該滿足一定的要求:(1)弱化行政功能,強化學術功能。高校是開展教育的場所而不是辦公的場所,所以應該有意識地淡化官本位和行政權力,堅持專業化的治校理念,始終維護教授在教學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核心作用,賦予他們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權利和相關權益,避免“外行人指揮內行人工作”情況的發生。(2)由獨斷專行向民主型轉化。高校在開展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要體現出民主性,不能獨斷專行,要保證教師能夠享有基本的教學自由來開展教學改革創新工作,從而改變當前教育現狀,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環境。(3)能夠由被動接受型轉向激勵型。管理分為被動接受型和激勵型。激勵屬于更高級級別的管理方式,其取得的管理效果更好,同時對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求也更高。這就要求高校能夠尊重師生,不斷完善教育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努力在原有的被動接受型管理方式上融入激勵型管理因素,逐步實現由被動接受型管理向激勵型管理的過渡。2.構建服務型的管理隊伍。即使傳統教育教學管理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了一定的優勢,但是面對現代信息化管理還是存在一些過于煩瑣、呆板的問題。身處信息化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應該以現代化教學管理理論為導向,對傳統教學管理體制和機制進行改革創新,向實現教學管理現代化不斷靠近。管理并不意味著壓迫和絕對服從,其更傾向于一種服務性質,是以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為目的的。這就要求管理隊伍能夠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處理問題時要做到熱情、耐心和細致。當然,為了提高服務的質量,還應該不斷地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增強他們的職業道德感。與此同時,還應該構建并完善教學管理人員的目標管理責任制,激勵并引導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在對師生進行管理的同時不斷深化教育教學管理的功能。
三、結語
以人為本作為當代社會的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其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運用到高校教育教學的管理中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與發展。由此可知,《以人為本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徐遙,陳志尚.準確理解和把握“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訪中國人學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陳志尚[J].黨建,2006,(06).
[2]卜志國,李文芹,崔興凱.堅持“以人為本”構建高校教學管理新模式[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0,(02).
作者:黃玫 單位:桂林航天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