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制造下的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關鍵時期,為進一步推動制造業的升級轉型,實現技術革新,對技工的要求更高。中職學校作為培養中等職業技工人才的搖籃,需要切實加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對現代制造下的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進行探究。
關鍵詞:現代制造;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
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主要是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不斷塑造和提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著力打造競爭力較強的制造業,促進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這需要人才支持。筆者以下就中職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實踐改革的要點進行梳理。
1切實注重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優化
在現代制造下,技能大賽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中職學校應緊密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尤其是在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方面,切實加強對課程體系的更新和教學目標的調整,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使中職生走出校門后更好地走向就業崗位,與崗位需求進行有效對接的同時適應企業的發展。在課程體系優化過程中,需要切實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切實加強市場需求調研,注重辦學模式的轉變。目前設置的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而不同知識點間的邏輯性和針對性較為缺乏,在課程設置上與市場實際需求不符,尤其是適用性較差。在現代制造下,要著力推動制造業朝著智能化、網絡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轉型升級和技術更新等方面,更加注重自動化性能較強的高端設備的應用,通過增加數字化車間,加強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等。所以在現代制造下,中職學校需要切實轉變教育理念,特別是要加強對市場需求的調研,通過進入企業調研,才能更好地確保所采用的辦學模式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契合。具體而言,要緊密跟上制造業的發展步伐促進新專業的拓展,確保所設置的專業更好地與區域產業前沿相對接。比如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現代物流、紡織機電技術等專業可以作為專業設置的方向,而在此基礎上要與中職課改有機結合,課程設置應盡可能地與地方區域經濟相掛鉤,在自選課程模塊中,需要切實注重課程的開設,同時強化對學生的指導,注重對其職業方向的引領。二是切實做好與技能大賽的對接,加強對教學標準的調整。在制造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個人綜合職業能力;技能競賽更加接地氣,需要緊跟制造業的發展需要,既要將云工業機器人和云計算等納入新的賽項,又要對常規競賽項目內容不斷更新。例如車工技術加工競賽項目,競賽任務可以設置為識圖和繪圖及產品加工工藝的制訂與組合件,要求學生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既要加強安全文明生產,又要強化產品質量意識,尤其是實踐操作能力方面要加強,比如制圖軟件應用能力、識圖繪圖能力、產品加工能力等,從傳統的單一的實踐能力,提升到識圖繪圖和制定工藝卡及實踐操作綜合能力。所以在機械專業建設方面,需要切實加強核心課程模塊的設計,而這就需要加強機械制圖和CAD繪圖及機制工藝和車加工技術等核心課程方面的設計,并切實做好整合,同時應將技能大賽標準作為教學標準,把技能大賽的內容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并對其進行提煉從而形成經典項目,同時向具體的工作任務轉化,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此外,學校還可以定期實施技能比賽,通過技能比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驗,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讓學生通過比賽享受和體驗到成功與快樂,從而使其得以全面發展[1]。
2切實注重實訓教學模式的改進
當前,有的中職學校實訓設施較為落后,一些設施往往是當地企業轉型升級后的淘汰設備,導致學校所培養的學生與企業需求出現嚴重脫節。所以需要從源頭上解決實訓設施問題,也是促進實訓模式改進的主要方向。具體而言,需要切實注重以下工作的開展。一是對實訓基地的建設不斷規范。在現代制造下,實訓基地要求體現世界制造前沿的生產工藝,因此在實訓基地規劃中,需要緊密結合大賽標準來開展實訓,同時還要考慮技能鑒定標準,這樣才能確保所采用的實訓設備更好地對接制造業一線,學生才能更好地參與實訓。比如對普車和數車及數銑等實訓設施的布局,嚴格按照企業的工作運行環境來布設,著力構建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所需的實訓基地,這是目前很多中職學校必須完善的地方。二是在校企合作融合方面加大力度。從入學開始,就要對新生加強職業意識教育,不斷提升其職業意識,比如安排學生進入企業參觀和開展市場調研等,不斷強化企業文化的感悟和滲透,強化技能人才的培養,將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有效地激發出來。比如加強發揮企業技術優勢,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創建校企聯合的實訓車間,增加頂崗教學實訓環節,使傳統的實訓教學模式得以改進和創新。在此基礎上,還要切實加強現代學徒制平臺的利用,引導學生深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把企業作為學生開展職業訓練的基地,這樣才能更好地在不斷合作中強化學生的實訓能力[2]。
3切實注重學生考評機制的創新
第一,多方位評價,注重技能考核機制的完善。由于彈性學分制中,包含了競賽成績與職業證書認定學分,所以為了讓學生在獲取職業證書的同時與企業的工作崗位進行有效對接,更好地適應現代制造業發展的需要,中職學校需要在學生考評方面加強實踐技能考評工作的開展。在考評機制創新過程中,首先要以行業和企業評價標準來構建技能考核體系,著力構建以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為一體的學生綜合能力考評標準。比如采取圖1所示的方式,構建中職學校的考評體系,其中技能考核學分占一半,由教師進行評價;而技能鑒定評價,由人社局進行,占20%;企業評價由企業進行,占30%。教師主要是加大過程考核力度,注重學生在學校實訓過程中的學習和安全規范的成績;人社局專家主要是按照技能鑒定標準對學生的達標水平進行衡量;企業專家主要是對學生的技能和操作能力與企業崗位實際需求和技能特點相符程度進行評價。第二,鼓勵跨專業選修,以打造多樣化的成才途徑。在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切實引導學生跨專業選修,著力構造多樣化的成才途徑。比如有的學生有排球特長,可以選修排球特長課程,在掌握車工和數車技能的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排球水平,從而為后續參與排球活動貢獻力量。而有的學生交際能力較強,可以選修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課程,這樣在具有專業機械知識的同時,還具有較強的營銷水平,從而成為企業發展的營銷力量[3]。
4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制造下的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需要在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考評機制三個方面,切實加強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為制造業的發展培養更多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曉靜.現代制造下的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6):121.
[2]易定操.《機械制造工藝》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6):232.
[3]范梅梅,羅愷,常小芳.現代制造背景下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策略探討[J].職業技術,2019,18(7):48-52.
作者:宰廣旭 單位:邗江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