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植物生產與環境》課程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植物生產與環境》是一門集植物學、土壤學、環境保護等多種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是中職學校園藝類專業的基礎課,其課程內容涵蓋面廣且極具抽象性,并擁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將教學內容同實踐相結合,還要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實現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雙重提升。這里以中職學校《植物生產與環境》課程為例,闡述相應的課程教學改革,以期通過相關教學方法的改變,為中職學校《植物生產與環境》課程教學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中職學校植物生產與環境課程教學改革
一、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目前教學領域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擁有生動、形象、直觀等諸多特點,在《植物生產與環境》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可將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結合音視頻做到圖文并茂、動靜結合,不僅讓學生更直觀形象了解相應的知識內容,還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比如,在講解植物的蒸騰作用時,可以將蒸騰作用過程制作成Flash動畫,動態呈現蒸騰作用過程讓復雜抽象、肉眼看不見、摸不著的蒸騰作用過程變得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學生容易理解。而在講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時,運用多媒體動畫展示植物的葡萄糖在有氧呼吸和酶的催化下是如何進行糖酵解、三羧酸循環最后釋放出二氧化碳并產生能量。多媒體教學法,能讓復雜抽象、純理論、無法觸摸或感知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加上生動形象和視覺沖擊進一步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同時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可謂一舉多得。
二、項目式教學
項目式教學也是當前中職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主旨是強調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即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老師作為輔導學生的客體。其具體操作方式是老師先制定教學內容、目標并細化教學程序和需解決的問題,然后將其項目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自行查找資料并進行分組討論來完成課程的學習。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旁加以協助指導,最后根據學生完成的結果進行相關內容的點評,相比于傳統老師講、學生聽、記筆記的教學方式而言,項目式教學讓學生擁有更多的主動性和實踐性,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讓學生主動掌握相關知識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積極性,且在相互合作學習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職業能力,為職業發展提供更多經驗。
三、產學結合法
產學結合法即是將課本的理論知識同實踐相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及專業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和累積專業經驗。比如說在講解土壤質地評價這一課程之時,可讓學生到相應的實訓基地、苗圃等地進行實地勘測和調查,以強化學生對土壤的認識度并對土壤進行采樣,帶回實驗室進行相應的實驗,通過數據比對和學生間的交流溝通,得出相應的土質檢測報告。這一教學過程,后期討論可采用分組方式進行,學生之間根據自己掌握的數據信息進行交換、談論和分析,得出相應的報告,最后由老師根據其報告進行點評。在此過程中,強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其次,也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植物生長與環境》這一門課程,相應專業的學生集體參與到植物的種植,使學生切實體會植物生長同環境、土壤、光照及養分等要素之間的關系,并鼓勵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進行方案的調整,做好相應的記錄,由此來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進而提高其專業水平。除此之外,教師制定的教學計劃還要考慮基地生產及季節環境,做到能在實訓基地進行傳授的內容就不要在課堂上傳授,以期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長久保持熱情和積極性,進而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四、結語
《植物生產與環境》作為一門抽象、復雜且強調實踐性和操作性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最高效率的接受相應的知識體系,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之中。
參考文獻:
[1]黃衛華.中高職銜接教育下的《植物生產與環境》教學改革[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55
作者:蘭新榮 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