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針對實踐性強的特點,在確保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探討如何開展教學。文章立足該課程教學現狀,結合新疆農業大學教學改革實踐,提出了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為該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改革
0前言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院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必修專業課程,主要研究對象是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及組織。通過該課程的教學,旨在使學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決策方法,了解施工工藝技術、發展動態以及現行施工驗收規范和質量標準,掌握擬定施工方案的基本方法,具有解決施工技術和組織設計問題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具有實踐性的特點,給教師的授課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隨著社會發展和施工工藝以及管理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此同時,我國高校專業設置和教學改革也不斷深入,在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背景下提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也給土木工程施工的課程改革帶來了機遇。目前,已有相關教學和研究人員從課程定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相關討論[1-4]。
1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特點
1.1綜合性強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涉及結構力學、工程測量、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地基基礎、工程項目管理等專業知識,還涉及力學、建筑工程、道路橋梁工程、地下工程等學科,因此內容廣,各章節彼此跨度大。
1.2實踐性強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主要是研究工程施工工藝、操作過程及施工設備機械的性能和操作規律,這方面知識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抓住這一特性,以此為突破口尋找符合該課程的教學方法。
1.3應用性強
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70%~80%左右就業于建筑施工企業一線,因此,學生學有所用,尤其是土方工程、基礎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預應力混凝土工程、結構安裝工程、流水作業原理、網絡計劃技術等相關知識應用頻率很高。
2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課堂講述,學生課后復習。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2.1課程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脫節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綜合性、實踐性極強。對操作性強的施工工藝、施工機械或技術,單純的課堂理論學習遠遠不能達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的目的,以講述多媒體為教學手段不如在施工現場的教學效果。然而,目前中國本科教育的特點決定了本科院校的學生不能像高職高專學生一樣通過頂崗實習等手段獲取施工過程的感性認識。因此,此問題亟待解決。
2.2教學內容偏多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兩大塊。施工技術方面的內容包括土方工程、基礎工程、砌體結構工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工程、裝飾裝修工程、結構安裝工程、防水工程等。但是,目前該課程總課時只有42學時,相對于有限的課時,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學內容顯得偏多。在有限的課時之內,基礎理論的教學和實踐訓練無法兼顧,同時如果教師在授課時,如果面面俱到,則無法突出重點,講清難點。
2.3教師的工程素養有待提高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對于教師崗位要求不斷提高,要求博士學位。首先大多數新進教師均為從學校到學校,普遍缺乏工程一線的工作經驗。再者,擔任教師之后,處于教學、科研等多方面的壓力,很難再有機會到工程一線進行長時間的學習鍛煉,導致年輕教師的實踐經驗過于薄弱[5]。另外,對于有經驗的教師,如果長時間不接觸實際工程,對施工學科的新工藝、新技術的把握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新進教師應該加強工程實踐的學習和鍛煉,有經驗的教師也應不斷更新完善土木工程施工原有的技術、工藝,不斷提高自身工程素養。
3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3.1改革學時分配,豐富教學內容
在專業課學時一再壓縮的不利情況下,改變原來的“粉筆+黑板”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借鑒浙江大學的做法變為周學時3-1的方式[6],其中3學時是教師課堂講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以建筑產品為中心,所有的技術、材料或者工藝,都是以滿足建筑產品的功能和提高質量為主要目標,因此注重原理的講授,突出重點內容,講清難點所在。在課堂教學中,啟發學生課后學習,并將對課程的思考融入日常生活和后繼的課程學習中。1課時安排專題、講座、觀看圖片和錄像資料等實踐活動。這樣,一方面緊扣大綱、教材突出重點完成基本教學要求;另一方面使教學內容和實際工程緊密結合,使教學形式更加形象生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2強化授課教師的實踐能力
作為專業課程教師除了有系統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應該有一定的施工實踐經驗,這樣才能講好這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課。因此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非常重要,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求教師在走上講臺前,必須去工地實習鍛煉,了解新的施工技術。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定期脫崗學習深造,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及時掌握前沿技術,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3.3輔助教學的采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將虛擬仿真教學和施工組織沙盤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放到了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仿真動畫的觀看,或者是仿真平臺的操作,對施工工藝進行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同時,施工教學模型與傳統的動畫、視頻相比更為具體和直觀,比去工地現場觀摩安全、節約成本、更全面,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講授過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主要參考文獻
[1]吳強.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54-56.
[2]馬洪偉,殷為民.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探究性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6):66-67.
作者:劉健 陳英杰 羅立權 朱海燕 單位:新疆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