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辦高校臨床技能的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技能學教學改革對教學效果及學生們反饋學習情況、考核成績的影響。方法:從我校臨床專業中正在學習臨床技能學的7個班級中每班隨機抽取40名同學(共280人)參與教改對照試驗,根據所接受的課程培訓方式分為對照組(140人)和教改組(140人),對照組接受傳統的臨床技能學課程培訓,教改組接受創新式臨床技能學課程培訓,教改試驗完成后進行最終考核并調查統計學生們對教學效果的滿意情況;最終對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比較兩組基本情況差異均不明顯(均有P<0.05);教改組學生教學效果滿意情況的各項指標(包括教學改革培訓的總體評價、臨床機能學課程內容、實訓課教學形式、理論教學效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有P<0.05);教改組學生反饋調查各項指標(相關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臨床技能操作熟練度的提升、臨床思維的培養、臨床實踐能力的提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有P<0.05);比較對照組自身培訓前后考核成績情況時差異不明顯(P>0.05),而教改組接受培訓后的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培訓前的考核成績(P<0.05),教改組的最終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其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創新式的臨床技能學教學改革培訓能有效改善教學效果及學生學習反饋,顯著提升考核成績,具有可行性價值。
關鍵詞:臨床技能學;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醫學是一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學科,醫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而臨床技能學是一門培養醫學生臨床技能實踐的課程,是醫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所必修的課程。臨床技能學旨在教授學生臨床所需的各項操作技能,鞏固醫學基礎,使學生能將所學的醫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臨床操作中。臨床技能學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授相關理論知識,關于臨床思維的培養更重要。傳統的教學培訓通常是在老師的示教完成后開始學生的自主練習,即便老師示教得再好,學生仍難以完全掌握操作的過程甚至理論知識掌握得不扎實。傳統的臨床技能學培訓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有必要尋求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課題組從我校臨床專業中正在學習臨床技能的班級中隨機抽取280名學生作對照研究,以探討創新式臨床技能學課程培訓是否能取得更滿意的教學效果。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2016年9月-2017年7月期間,從我校臨床醫學專業正在學習臨床技能學的7個大三班級(除教改班、定向班)中每班隨機抽取40人作為實驗對象,共計280人。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140人)和教改組(140人),對照組進行傳統的臨床技能學課程培訓,教改組進行創新式的臨床機能學課程培訓。2.培訓方法(1)對照組進行傳統的臨床技能學課程培訓,按照臨床機能學教材書上的內容進行教學,實驗課程前老師講述理論知識,在作為模特的同學身上示教展示臨床技能操作,學生自主組成兩人小組練習臨床技能,抽取同學進行操作考核。(2)教改組在臨床技能學課程培訓之前,學生需要仔細學習當次課程的理論知識,展開PBL討論教學,熟練掌握各項臨床技能操作的意義、理論知識及操作方法。臨床技能學培訓時,教師以病例的形式與學生一同討論須做的檢查,在作為模特的同學身上示教展示臨床技能,教師講述各項操作意義,學生自主組成兩人小組練習臨床技能,抽取同學進行操作考核。3.調查工具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基本情況、教學效果、反饋調查、考核成績4部分。(1)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性別、年齡、平時學習狀況。(2)教學效果包括對臨床技能學教學改革培訓的總體評價、臨床機能學課程內容、實訓課教學形式、理論教學效果,滿意程度分為滿意和不滿意。(3)反饋調查包括臨床機能學教學改革培訓后學生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臨床技能操作熟練度的提升情況、臨床思維的培養情況、臨床實踐能力的提升情況,滿意程度分滿意和不滿意。(4)考核成績調查統計學生接受培訓前的成績及本次培訓后的考核成績,由于考核前后課程和總分存在差別,我們按照滿分100分的標準通過折算系數將總粗分標準化。4.統計分析采用統計軟件SPSS19.0建立數據庫并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使用χ2檢驗(不符合要求計數資料的比較使用Fisher),檢驗水準取0.05,雙側概率。
二、結果
1.兩組學生教學效果的比較教改組各項教學效果指標(包括教學改革培訓的總體評價、臨床機能學課程內容、實訓課教學形式、理論教學效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均有P<0.05).2.兩組學生調查反饋的比較教改組各項學生反饋調查指標(包括相關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臨床技能操作熟練度的提升、臨床思維的培養、臨床實踐能力的提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果有意義。3.兩組學生培訓前后考核成績的比較培訓前對照組與教改組考核成績差異不明顯(t=0.390,P>0.05),培訓后教改組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t=24.820,P<0.05),對照組培訓前后考核成績差異不顯著(P>0.05),而教改組培訓后的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培訓前(P<0.05)。
三、討論
臨床技能學是一門更注重實踐操作的學科,是醫學生在成為一名正式醫生之前所必修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各項臨床技能操作的同時還要清楚操作意義以及如何應用。通過這門課程學習,醫學生能及時接觸臨床,調動以往所學的醫學基礎知識。通過臨床技能課程培訓,學生可以熟練掌握臨床操作技能,鞏固相關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人交流以及合作的能力,培養臨床思維。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大部分醫學類高校開設的臨床技能學課程無論從考核成績來看還是從學生的反饋調查來看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尋求臨床技能學培訓的教學改革為許多醫學類高校及教育領域人士所呼吁。隨著我國教育領域創新、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創新、自主被認為是我國教育重點的改革目標。本課題研究結果顯示,開展對照教學研究前兩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性別、年齡、學習情況)均無明顯差異;開展對照教學研究以后,教改組的教學效果指標(包括教學改革培訓的總體評價、臨床機能學課程內容、實訓課教學形式、理論教學效果)和學生調查反饋結果(包括相關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臨床技能操作熟練度的提升、臨床思維的培養、臨床實踐能力的提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兩組最終考核成績,教改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對照組在教改試驗后考核成績雖然稍有提升,但前后差異不明顯,而教改組在教改試驗后考核成績明顯高于教改試驗前。這是因為教改組的創新式課程培訓中增加PBL討論、案例分析教學等內容,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更牢固,對臨床技能操作的掌握和理解更加容易。通過病例分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貼切地應用到實際中,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大的成就感,教學效果相對傳統教學自然提升許多。綜上所述,創新式的臨床技能學教學改革培訓能有效改善教學效果,顯著提升學生的考核成績,具有可行性價值。
參考文獻:
[1]田雨,謝誠,李剛,等.多站式考試在口腔醫學專業畢業臨床技能考核中的應用[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6
[2]崔宇紅,朱建坤,馬麗萍.多站式臨床技能考核對護理實訓教學的效果評析[J].西部中醫藥,2008
[3]齊殿君,王爽,劉冰,等.利用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開展PBL教學探討[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
作者:陳琳 譚珊 單位:湖南長沙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