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已無法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中,需要加強對目前教學現狀的分析,針對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解決策略,并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技術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優化,本文就此教學方法改革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一直存在著學生接受度低、學習積極性差等問題,對教學質量和效果造成不利影響,使思想政治課教學目的無法有效實現,其根本原因在于傳統教學方式無法適應和滿足現代教育和學生需求,因此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改革和創新,不斷加大探索實踐的力度,使教學質量和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手段陳舊等問題,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有效調動,導致教學質量和效果不理想,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傳授為主,學生在被動接受的情況下,常表現出心不在焉、消極的情況;教師講授主要按照教材照搬,根據教學計劃只追求教學進度,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缺乏重視,使學生綜合素質無法有效提高。新時代高校學生具有著思維活躍、知識面廣、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意識較強的特征,對于死板、沉悶、只注重知識灌輸的課堂教學方式有著排斥和抵觸情緒,在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中缺乏學習興趣。因此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傳統的嚴肅、刻板的教學方式主要基于傳統教學觀念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認知,因其具有著抽象性和高度政治性,教學模式采用教師教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課堂中缺乏交流和互動,教學氣氛沉悶。教學組織通常是根據教學大綱由政治教師進行,但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相應的評判和引導,只是照本宣科,造成學生不明確學習目的,不重視思想政治課的局面。
2.教學方法。由于受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以及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著吸引力、生動性不足,課堂教學乏味,沉悶的情況。通常教師講授方式采用照著課件或教材進行通讀,缺乏吸引力;整個教學過程只采用教材中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缺乏聯系,針對性較差,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和互動。思想政治理論可教學需要通過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對社會焦點進行正確認識,對社會疑點進行化解,以及對社會難點進行理解,使教學的實用性得到充分體現。目前大多數學生對于國際國內大事較關注,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未將其與理論知識相結合,造成教學與實際應用的脫節。
3.教學實踐。傳統教學方式中普遍采用大班教學,使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和溝通,對學生存在的疑問和難點無法及時了解和解決,教學的針對性較差,同時教學組織難度提高,極大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使教學效果和質量無法有效保證。
三、教學理念改革
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時,首先需要對教學理念進行轉變,才能使教學方法改革的順利實施得到有效保證。首先需要對教育理念進行轉變,課堂教學不能單純采用知識傳授的方式,同時也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創新,需要按照教學大綱的內容,對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進行有效引導,使學生的健康成長得到有效促進;其次學生的主體性理念的樹立,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作為主體進行知識的傳授,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對教學方式的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在具體教學中,樹立起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使學生通過對知識結構的主動構建實現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學習氛圍的營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等,使學生知識增加和掌握、應用能力提升等教學目的得以實現。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使學生對學習方法和認知策略進行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培養。
四、教學方法創新策略
1.觀念更新。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觀念也應跟隨時代的步伐而不斷更新。面對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需要在教學觀念中充分體現時代性和新鮮感,同時也需要更具有包容性以及人性關懷。針對現代大學生的特征,其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都有著鮮明的特色,主要表現為:心智發展超前、思想早熟、善于運用網絡資源,有著較強的探索精神,但抗挫折能力較差,同時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同時自我意識較強,認知不穩定,外部不良環境極容易對其思想造成影響,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引導作用,需要對教學觀念予以轉變,通過知識傳授、價值觀培養、能力培養的緊密結合,并圍繞學生為主體進行積極創新實踐應用,對學生的價值取向不斷進行內化,并對其行為規范進行積極影響;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從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入手,對學生加以關心和愛護,并對其進行正確引導,采用有效、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有效調動,使學生的綜合素養不斷提高。
2.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在傳統教學中,通常采用教師課堂講授以及知識灌輸的方式,教學過程中缺乏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思想情況缺乏了解,同時學生也缺乏相應知識運用的實踐機會,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無法體現。通過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的轉變,將學生放在教育主體的地位,教師所有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升的教學目標展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學習能力、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使其政治覺悟和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3.教學體系的靈活運用。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所使用的教材在教學中廣泛使用,但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需求以及個體差異等,對教材的合理運用進行分析和考量,確保教材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積極的教育意義和作用。在教學中需要對教學體系和教材體系進行靈活運用,明確兩者關系后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和組織;同時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動態,教師也應及時充分了解,對教學手段進行不斷創新,可采用引入新聞播報、影像教學、情景模擬、案例比較、感召力教學、辯析式教學等教學方式,使教材內容實現情景化、信息化和主體化,使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更貼近,另外結合演講會、辯論會、討論會等教學模式,使教學氛圍和環境更加活躍,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對教學資料也應不斷拓展,使學生知識面不斷拓寬,使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4.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通過加強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使課堂教學更形象和生動。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思想理論課教學中,電化教學以及多媒體教學方式得到應用,教師通過圖片、視頻等資料將抽象枯燥的政治理論知識轉化為具象、生動的形式直觀呈現,使學生通過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受需求的滿足,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方式和能力的培養;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優秀影片的播放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并要求學生將觀影感受寫成觀后感等,使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應用,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生動,與時事熱點相結合,通過自我意見的表達和討論,與教師形成積極互動,對問題主動進行探索、分析、思考和解決,同時促進學生關心國家時事、要事,并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進行樹立,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和實踐。
結束語
新時代下的高校大學生普遍自我意識較強,對于外部的誘惑極容易受到影響,需要通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對其正確的價值觀念樹立進行引導,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已逐漸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因此教學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通過對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的改革,針對學生主體、課材內容、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模式等提出了相應的改革策略,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保證,同時還需要對教學改革不斷深化,使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使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鄧寶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青春歲月,2017.
[2]劉曉云,王曉環,劉力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農家參謀,2018.
[3]郭震.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7.
[4]匡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改革[J].文教資料,2018.
[5]萬鳴.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
作者:紀爽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