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
按照國家“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教學的發展目標,對農村教育教學落于城市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為了提高農村學校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筆者從一個人生活的環境做了如實的分析。從一個人成長所受的教育主要來自于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的因素和諧統一起來構成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合力育人。
關鍵詞:農村教育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我國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農村教育教學的質量比較城市里的差一些。身在農村的教師提起教育工作都覺得農村的學校很難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究其原因何在呢?因為“環境可以塑造一個人”,所以按照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再從一個人成長的主要環境中的教育談點自己的看法。一個人成長的環境總結起來有家庭、學校、社會。這三個方面也是一個人一生成長的主要環境,來自于這三個方面的教育影響就會造就一個人。
一.家庭養成教育。
在我國偏僻落后的農村人們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還有農村里人為了家庭生活的需要父母外出打工致使大部分孩子都成為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也缺乏家庭的教育。這是影響農村教育發展進程的一個根本因素。經過幾年的素質教育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農村人的文化素質。還需要改變農村人的觀念———上學不如去打工。大學畢業還是打工的思想認識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的環境。
1.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形象。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農村里人有一句口頭禪“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稱蔥兒賣蒜。”從這句話說明了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孩子在幼年時期是受教育的關鍵時期,可是農村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需要父母良好的教育。這就需要父母學習一些科學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耐心地教孩子認識客觀事物、引導開發孩子的智力、不斷的發展孩子的語言。想方設法克服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的習慣。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行為漠不關心,放任自流,這樣久而久之將會形成惡性循環使孩子養成了壞的習慣。
2.父母不能溺愛孩子。
由于獨生子女的出現,孩子在家里的地位也很明顯地提高了,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天使”“小皇帝”這樣溺愛孩子,使孩子始終受到父母的溺愛。這樣將會寵壞孩子,使孩子養成了不良的習慣。還有家長要對孩子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農村孩子的家長,有的只為了讓孩子將來能跳出農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切,這就對孩子盲目地嚴加管教,只是信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錯誤認識,這樣只會給孩子的幼小的心靈有所創傷而產生了對抗心理。
二.防止社會生活中的負面影響。
有的專家認為“5+2=0”就是說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生活了五天到周六周日在社會上學習生活了兩天后,學校里所學習的變成了一片空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可是有些農村人的文化素質和道德觀念還是比較差,尤其個別自私自利的人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地做損人利己的事,尤其偏僻落后的農村里對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還有極少數人甚至連國家的法律法規都置之度外,因此自私自利的人所做的壞事還是層出不窮,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們身心健康有所侵蝕。再加上幼稚的心靈經受不住物欲的誘惑,學生羨慕社會青年的打工生活而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就走向了打工生涯。因此造成了好些農村學校學生的流失嚴重的現象。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給孩子們多做正面引導,使孩子們認識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還要不斷的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三.最后是學校教育。
所謂“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的質量如何主要在管理者———校長。校長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關鍵人,尤其是教師的成長校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好的教師才能搞好教育。農村中小學需要改變教育教學落后的條件設施和單調的教育教學的模式:一塊黑板、一本教科書、再加上一張嘴。農村學校這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學生怎么會不厭學呢?。這就需要學校、老師想方設法排除學生的厭學思想。利用好新課改抓住大部分孩子貪玩的特點,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學習,天長日久慢慢地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習慣。還有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習慣的養成教育缺失再加上農村學校里教育教學的條件比較城市差得多。因此,農村學校教育教學難以順利的達到預期的目的。總之,綜合以上影響農村教育的根本因素,還需要老師們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的同時,更需要通過家訪、開家長會等方式,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有機的和協統一起來,互補互促,形成三位一體化的教育網絡合力育人。
作者:竇曉峰 單位:甘肅西和縣稍峪鄉郭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