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90后大學生家庭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多數(shù)“90后”大學生積極向上,志向遠大、使命感強、科學文化知識豐富、事業(yè)心強,但他們中的一些人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價值取向復雜多元、道德誠信弱化、心理情緒失衡、舉止行為失常等問題不容忽視。而諸如此類非智力問題的頻發(f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大學生非智力教育難題的現(xiàn)實存在。
1.責任感錯位,利己主義盛行。“90后”大學生主觀上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熱愛祖國,積極參加志愿活動,愿意奉獻,勇于擔責,有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的決心。但客觀上,有部分同學在現(xiàn)實利益的驅動下,取向更加趨向個人成就的獲得和滿足,尤其是在個人得失與社會責任暫時發(fā)生矛盾時,更是“我”字當頭,社會責任感淡化,價值取向個人化嚴重。比較普遍的,“90后”大學生的責任感僅僅體現(xiàn)在“利己”而“不損人”的消極被動層面,沒有達到主動助人、感恩回報、服務社會的積極主動層面。
2.誠信道德弱化,法紀意識淡薄。“90后”大學生大多數(shù)認為遵守社會道德是一個公民起碼的基本素質,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小部分“90后”大學生又存在社會道德誠信弱化的現(xiàn)象。尤其在個人情緒不穩(wěn)、又受外界負面環(huán)境影響和他人誘導刺激時,立場不堅定,隨意降低對自身的標準。在社會公德受到挑釁時,瞻前顧后,缺乏維持正義的勇氣和膽量。“90后”大學生追求自由、崇尚法制,渴望被尊重,希望被理解,尤其注重公平、公正。大部分同學對是非好壞有基本的認識和判斷。然而,道德不同于法律,助人不能違紀,知曉更不等于遵照。有的同學看到弱勢群體受欺負,不是依法依規(guī)理性地解決問題,往往是采取以暴制暴的手段;有的同學鋌而走險,以代考、陪考等違規(guī)行為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有的同學因為種種瑣事,謾罵、誹謗甚至投毒、暴力打擊報復他人。這些行為都反映了“90后”大學生的法紀意識非常淡薄。
3.心理脆弱失衡,行為舉止失常。據(jù)調查表明,受學業(yè)困擾、情感困惑、人際錯亂、家庭施壓、就業(yè)受挫等方面的影響,“90后”大學生的心理焦慮意識明顯高于其他社會群體。他們的承壓受挫能力較低,心理自我平衡、控制調節(jié)能力更是不足,由此引發(fā)的精神分裂、自殘自殺行為時有發(fā)生。除了當今社會轉型時期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局限性外,認識不足、角色缺位、內容偏失、方式不當、渠道不暢等家庭教育的缺失是“90后”大學生非智力問題不斷產生的主要原因。加強大學生非智力教育已刻不容緩。
二“、90后”大學生非智力家庭教育的強化對策
1.突出家庭教育在大學生非智力培養(yǎng)中的職責和優(yōu)勢。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耐暾耍缮鐣逃W校教育、家庭教育共同組成,缺一不可。社會教育為大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經(jīng)濟基礎和穩(wěn)定完善的政治基礎。學校教育給予大學生豐富的知識文化和專業(yè)技能,但在社會適應能力、品德價值、法紀意識、人際交往、非智力因素等教育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政府必須立法明確大學生教育的責任分工,高校以人文素養(yǎng)、知識技術、創(chuàng)新探索作為責任重心,家庭教育要在密切配合學校教育的基礎上,將成人、成才教育作為主要目標。
2.明確大學生非智力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思想品德教育是大學生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三觀”教育和政治信仰等,把對子女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綜合能力教育是家庭教育最關鍵的內容,包括生活自理能力、人際協(xié)調能力、自控能力,它是大學生進入社會適應力的綜合體現(xiàn)。身心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基礎內容,包括基本的身心健康常識、直面壓力從容應對的能力、心理自我調控修復能力,要教育孩子積極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衡心態(tài)、穩(wěn)定情緒。生命感恩教育是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必備內容。家長應努力為孩子營造民主、平等、愉悅、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孩子體驗生命的可貴和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導孩子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學會關愛自己和感恩他人。大學階段是人的情感最豐富的時期,也是情感逐步成熟的關鍵時期。家長要牢牢把握這一關鍵時期,教育其學會正確表達、疏導、控制、發(fā)展、優(yōu)化自己的情感,為將來的情感和諧、家庭幸福筑牢堅實的基礎,也避免因一時的情感沖動而造成遺憾終生的錯誤。
3.規(guī)范公益“家長”的幫助站點。政府應規(guī)范建立公益“家長”幫助站,遴選一批充滿愛心、能力突出、經(jīng)驗豐富的人員組成家長,填補學校教育的局限性,緩解大學生家庭教育中家長長期缺位的現(xiàn)狀。在思想道德、心理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教育和引導孩子,做他們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長上的守護人。
4.把握大學生非智力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一是過程民主化原則。“90后”大學生較之以前的大學生更加注重情感的感受,因此,家長在與他們進行溝通時必須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進行,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他們,不越位干涉;二是運作科學化原則。大學生的家庭教育只有以科學的理論作指導,才能增強家庭教育的科學性,發(fā)揮素質教育的功能。因此,家長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育技能,增強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三是身教言傳并行原則。父母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有意無意會影響身邊的孩子,家長的德行修為直接影響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家長要提升自己的修為,用自身榜樣教育孩子,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教育子女,用自身的行為去規(guī)范子女。
5.實現(xiàn)大學生非智力家庭教育的方式轉變。政府應建立免費家庭教育咨詢、幫扶中心,以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為宗旨,研究家庭教育的有關問題,探索得法的家庭教育方式,傳授科學的育子知識,幫助和指導家長及時地解決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當然,為保證指導和幫扶工作有序進行,還需要設立完備的制度作為保障。
6.拓寬大學生非智力家庭教育的具體途徑。一方面,構建學校、家庭和學生三位聯(lián)動的工作體系。為確保家、校、生溝通的效果,還應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和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學校應在新生入校時,將學校教育理念、教育內容、主要教育活動、教育方法告知學生及家長,讓家長和學生明確學校教育的范疇。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將學生在校的思想、學習、人際交往、心理、習慣等表現(xiàn)及時反饋給家長,以便學校和家庭能全面了解孩子,并就學生存在和潛在的問題與家長溝通商量,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對家庭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應及時給予關注,征求家庭的意見和建議,與家長共同進行科學的指導和有效干預。家長應主動將孩子入學前的基本情況、成長背景、性格禁忌以及在家庭教育中暴露出的主要問題以及家長的教育期望如實告知學校。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突出的問題應與學校及時溝通認證。學生本人應如實告知家長教育的體驗和感受,積極主動地對話學校,加強自我教育。另一方面,搭建溝通平臺,創(chuàng)造家庭教育的時空同步。大學生求學在外,面對面的家庭教育幾乎不可能存在。但家長應該像中小學教育一樣,加強與孩子、學校的聯(lián)系,充分利用電話和網(wǎng)絡,搭建遠程家庭教育溝通平臺,對孩子進行遠程的關心和教育,發(fā)揮家庭呵護關懷作用。隨著信息技術及移動終端智能化的高速發(fā)展,網(wǎng)聊成為大學生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且深受“90后”大學生的鐘愛與追捧。家長可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網(wǎng)絡交流平臺,既可以通過輕松愉悅的文字、照片方式與孩子交流,又可以用網(wǎng)絡提供的語音、視頻等形式與孩子心貼心地直面交流。學校應主動建立班級家庭微信群和QQ群,老師可以以文字或圖片、視頻的形式將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精神、身心狀態(tài)上傳至群共享里,供家長了解發(fā)現(xiàn)。通過群的建立,開展網(wǎng)絡家長會,讓更多的家長共同參與和討論“90后”大學生的教育,同時也可以將好的家庭教育案例做交流指導。
三、總結
“90后”大學生非智力家庭教育,是一個特殊的時代難題,需要在認識層次上深化,應把這一難題置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上予以關注和重視;也需要解決方式上優(yōu)化,充分運用從多學科優(yōu)勢資源,有針對性地科學對待;還需要在體系完善上細化,如不斷完善“90后”大學生非智力家庭教育的科學體系和評估標準,能夠適時預測與防止其不良非智力問題與事件的發(fā)生等等。總之,這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綜合工程,它要求社會、學校、家庭、學生本人協(xié)同努力才能很好地解決。
作者:李爭婕 單位:黃岡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