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陪讀生家庭教育誤區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應該激發出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一部分陪讀生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學校,認為城里的學校設施齊全,教學水平高,不需要自己教育,就放任自流,不再怎么管孩子。另一類陪讀生家長則恰恰相反,對孩子的管制太多。這兩種極端的養育方法都讓孩子失去了內在的學習動力。那應該如何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
1、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夢想
夢想是方向,夢想是力量,有夢想的孩子有人生的方向和目標。相反,沒有夢想的孩子,眼前一片迷茫,不知人生的方向。因此,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夢想就非常重要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要逐漸引導孩子擴大夢想,矯正夢想,使得夢想有意義、有價值。在幫孩子樹立夢想的路上,家長應該一路欣賞、鼓勵,使孩子的夢想有意義、有價值。鍥而不舍,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
2、學會放手,讓孩子自我決策、自我管理
相當一部分陪讀家長對孩子的一切包辦,不給孩子自我決策、自我管理的機會。父母的包辦,不僅體現在孩子的學習上面,還體現在生活方面,就連孩子吃幾碗飯,穿幾件衣服,孩子自己都不能自己做主,都得聽父母的安排。包辦的結果,造成了孩子的嚴重依賴性,缺乏活力,缺乏主動性。那么,家長應如何做呢?家長應該適當放手,讓孩子自我決策,自我管理。比如在每學期開學前,家長應該鼓勵、協助孩子,讓孩子自己做好本學期的規劃。他自己做的決定,他就會自覺去努力,去拼搏。低年級孩子寫作業時,如果有不會做的題,家長最好找借口不要及時去輔導,先讓他自己思考。在學習上,有時候父母越懶,越裝著不懂不會,孩子的學習就會越主動,越自覺。在生活上,自己能干的事盡量讓孩子自己干,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二、學會正確賞識孩子
正確的賞識孩子,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但許多陪讀生家長卻不會正確賞識孩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只表揚孩子取得成功的結果,卻忽視了成長的過程
孩子取得好成績,家長一味地表揚結果,這種一味的賞識結果,只會使孩子狂妄自大、驕傲自滿。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賞識孩子努力的過程,表揚他好的行為習慣。這樣賞識不但肯定了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里,給他自信和力量,而且也能培養和鞏固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2、不能信任孩子
我們愛孩子,就一定要相信孩子。當孩子有了過錯,家長不該立刻采取恐嚇、威脅,懷疑,甚至打罵的方法。家長要相信孩子本質是好的,他一定能改,而且我們先要心平氣和地接納他的現狀。
3、急于處理孩子的問題
很多家長,不允許孩子犯錯,一旦孩子犯錯,就慌恐不安,生怕問題嚴重化,擴大化。其實,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錯,因為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犯錯中成長起來的,我們應該遵循一個原則:及時發現問題,但有時候要延緩處理問題。因為你及時處理問題,你的情緒常常掩蓋了智慧,不能正確處理。孩子情急之下往往會用撒謊來否定事實。如果能延緩處理,自己情緒平靜了,反而能正確處理,而孩子也經過沉淀,反思自己的行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三、親子溝通不順暢,不及時
陪讀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已成為親子關系中的最大障礙,家長常常感覺到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孩子,最終把孩子培養成陌生人。孩子跟父母在一起,要么無話可說,要么嘴一張就來氣。這是為什么呢?是當今的孩子都不好嗎?不,其實是我們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問題了。如果父母在親子溝通中注意以下幾個原則、方法,那與孩子的溝通就顯得輕而易舉,順暢多了。
1、與孩子溝通時應尊重,但不放縱
尊重是人天生的一種訴求,被尊重是溫暖的、舒服的。那么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什么呢?(一)尊重孩子天生本能的反應。比如他被人欺負了,就會憤怒,委曲了,就會哭,被人批評、壓制了就會反抗,碰到危險,就會變得懦弱、膽小。(二)尊重孩子不同年齡的特征反應。比如:3歲左右孩子有個內在次序構建期,0-18月孩子粘媽媽,3-4歲孩子好動,青春期孩子愛洗頭發,喜歡穿時尚,愛照鏡子、愛打扮等。(三)尊重孩子個體特征。有些孩子回答問題像蚊子,有些孩子天生膽小,有些孩子天生淚點低,還有些孩子易生氣。這些都是家長無法接受的,但要想與孩子溝通順暢,父母必須尊重孩子的這些特征。但父母不能一味放縱孩子,他的行為還需要管理。所以家長應有自己的底線,應有家規,不能讓孩子為所欲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無底線、無家規、無約束、無節制,他的貪念就像喝鹽水一樣,越喝越渴。當有一天他的貪欲不能被家長滿足時,他就對父母產生一種仇恨,這就是為什么父母辛辛苦苦終于把孩子養成白眼狼的原因。
2、與孩子溝通,學會多傾聽,少嘮叨
被傾聽是一種尊重,是一種信任。但當下許多家長最喜歡用嘮叨企圖管理孩子的一切,然而長期嘮叨,孩子不但不能改變,還會把你的嘮叨當作耳旁風,充耳不聞,更有甚者,與孩子的關系越來越糟,最后導致孩子叛逆。想讓孩子不叛逆,有主見、善于表達,妙語連珠,那就學會傾聽吧!傾聽,就是90%的話讓孩子說,你只需奉獻你的耳朵,不時做好引導。
3、與孩子溝通時,多邀請孩子,少要求孩子
想讓孩子做事,要學會邀請他。因為你邀請他,是對他的尊重,孩子有主人翁的感覺,親子關系就會和諧融洽,他就會主動、自愿、盡心盡力把事干好。比如在生活中,常常邀請孩子參與干家務,既讓他鍛煉了動手操作的能力,又讓他體驗到父母的艱辛。如果孩子體驗到你的辛苦,就會珍惜擁有,知恩報恩。
四、學會智慧地愛孩子
智慧地愛孩子就是要從孩子的身、心、靈三管齊下,去引導孩子。目前,陪讀生家長好像只關心孩子的身體,孩子感冒了父母很急,趕緊送他去醫院;孩子吃不好,父母也很著急,強迫他多吃一碗;孩子沒穿暖,家長還是著急,把衣服送到學校。但家長往往會忽視孩子心靈的健康。做為父母,除了關心他的身體,更要關心他的心理和靈魂的成長。比如當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欺負或考試成績差時,家長應該做好家是溫暖的港灣的四部曲(同理孩子,傾聽孩子,陪伴和協助孩子)。不要讓孩子孤獨地面對傷害和困難,走進孩子內心,關注他的心理成長,跟他成為朋友。另外還要培養孩子從小懂得感恩、懂得孝順、懂得利益他人、懂得換位思考、懂得幫助別人,如果能這樣去養育他,就能培養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的人。當然,陪讀生家庭教育問題還有很多,不是這篇文章所能包含的。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應該注重家庭教育,提升自己。讓自己能夠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去養育自己的孩子。社會上,開車、開診所等都需要學習,培訓后方能實施,唯有生孩子、養育孩子,這么大的事家長們都是無證上崗。要從根本上解決家庭教育問題,還得從父母的學習、覺醒開始!總之,作為陪讀的父母,要具有“孟母三遷”的氣概,要具備“春雨潤澤”的信心,“鐵杵磨成針”的耐心。做好自己,嚴格要求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茁壯成長。
作者:田麗梅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