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古典吉他教案寫作程序與有效性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古典吉他與鋼琴、小提琴并稱為世界三大樂器,學習古典吉他的相關知識對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本科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作為管弦樂團各個樂器的主力,他們對于各種樂器的形制、音色等方面都有較深的了解,這就決定了他們對學習樂器的要求也更高更細致,故這一課程中所需資料及教學設置具有更高的要求。在確立教學目標及教學方向、資料的檢索及過濾、PPT教案的制作、多媒體輔助資料的選擇與收集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力求通過PPT教案輔助的方式,在一個半小時的課時內將古典吉他相關知識盡可能地介紹給學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學生對于古典吉他音樂欣賞的興趣。
關鍵詞:古典吉他;教案;管弦樂專業;本科生
在多媒體迅速發展、深入生活的各個角落的今天,PPT的普及為輔助教師課堂、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供了有利條件。如今,PPT幾乎走入了每間教室,除了講授技巧,PPT教案的制作也逐漸成為教師的必備能力,尤其是音樂欣賞課這種注重學生直觀體驗的實踐性課堂,視覺與聽覺的刺激必不可少,一個精美且實用的PPT與相關圖片及視頻的輔助,不僅能夠豐富課堂內容,也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對知識重點進行提取與記憶。古典吉他起源至今,已在不斷地完善和改良中走向成熟,它在音樂范疇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學習其相關知識對學生而言都十分重要,而如今針對本科音樂專業學生為教育對象的古典吉他教案較少,這就造成了該方面的學科空白,為了使古典吉他課程更加規范且多元,筆者對此做了多方面了解,并通過逐步完善與補充,將關于古典吉他的知識濃縮在一個半小時的課程中。
一、立魂——確立教學目標及教學方向
在安排一節課并制作教案前,首先要做的是確立教學目標及教學方向。有目標地安排課程,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興趣與疑惑所在,能為確立教學目標及方向提供思路。只有知學生之所想,傳道授業解惑,才能使這節課變得更有價值。客觀來講,筆者所面臨的教學對象均屬于專業范疇,其中有來自鄭州大學管弦樂團的段普(大提琴專業)、趙江(大提琴專業,且有多年學習吉他的實際經驗)、陳贊(中提琴專業)、郭庚杰(小提琴專業)等,從專業角度來看,這些學生均有多年學習音樂的經驗,并對各類樂器有一定的了解,面對這樣的學生不同于面對中小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對知識點的提取、重點的突出、音樂作品欣賞的代表性等方面具有更靈敏而準確的把握,因此筆者在確立教學目標方面更傾向于專業的深入性,不僅要有古典吉他這一樂器的歷史與發展、形制、名家介紹與作品欣賞,更要涉及到平日較易被人忽視的專業部分,如其各個部分的材質、制作方法、琴弦、對演奏者指甲的要求等,把這些細而精的內容帶給學生。除此之外,在課堂形式上應改變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的舊模式,而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加強溝通、注重互動,結合實際,將古典吉他這一樂器與各個不同專業學生所學的樂器進行融會貫通,使其在較為能動的環境中汲取知識,并引導其主動思考,達到知識層面的升華。
二、畫骨——設計教案總體框架與思路
該課程作為音樂課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其在課程時間上的設置為90分鐘,90分鐘內對某個樂器相關體系完成基本的把握,則必須合理安排時間,確定總體框架,做到不浪費每一分鐘,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教學質量盡可能地提升到一定高度。針對這一要求,筆者在教案方面做了大致的總體規劃,主要分為:歷史與發展、形制與演奏方式、名家與名曲欣賞三個部分,并按照“3+15+30+40+2”的原則進行教學,即“3分鐘視頻導入+15分鐘歷史與發展講解+30分鐘形制與演奏方式介紹+40分鐘名家與名曲欣賞+2分鐘課后延展”。
(一)“3”——3分鐘視頻導入
“好的開始便成功了一半。”課堂開始能否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對所講內容產生興趣,導入部分的作用不容忽視。筆者選用視頻導入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古典吉他名曲,使學生能夠在課堂的初始直觀辨認出古典吉他的音色、外觀、演奏形態,從而初步體會到古典吉他這門樂器的魅力。
(二)“15”——15分鐘歷史與發展講解
歷史與發展不僅是了解該樂器的基礎,也是學生走進該樂器文化的前提,這一部分注重樂器歷史的尋根,主要介紹古典吉他的起源以及其在各個時期的形態等各方面的變化。古典吉他歷史悠久,經歷了不同時代的洗滌,如果要明確講解其歷史所需時間較長,因此必須對各個時間節點、重要人物與重要事件進行濃縮與提煉,對于這部分的講解,筆者計劃用時為15分鐘左右。
(三)“30”——30分鐘形制與演奏方式介紹
了解樂器的形制及演奏方式是走近一門樂器最直觀的途徑,在這個重點部分,筆者預計用30分鐘完成講解。由于該部分的知識點較細,如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將知識點進行串連,容易導致教師知識點雜亂無序,從而使學生摸不著頭腦。筆者采用由表及里,由淺及深,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的方式,首先通過電吉他、民謠吉他、古典吉他三種相似樂器的各部位名稱的指示圖片,以對比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古典吉他的印象,使學生在學會區分以上三種樂器的基礎上,對古典吉他這一樂器的特征有初步把握,而后依次細講古典吉他的尺寸、材質、分類及檔次、品牌及價位、最佳學習年齡、琴弦相關知識(品牌、張力、壽命)、腳凳的外形與使用方式(以此引出古典吉他演奏姿勢)、演奏時的手型、演奏者指甲的修剪與保養等,并通過穿插適當的照片與視頻,以及適當的板書與教師肢體示范,使學生在視覺、聽覺上對古典吉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四)“40”——40分鐘名家與名曲欣賞
音樂是一門直觀的藝術,這一特性決定其教學方式有別于一般科目。認得一門樂器卻不知曉該樂器的音色、旋律,這樣的“認識”是較為蒼白的,故筆者安排40分鐘的時間用于完成名家與名曲欣賞這部分的教學。古典吉他史上,無論是過去或是現代,優秀的相關作曲家、演奏家不勝枚舉,而其中舉足輕重者,其生平、功績也非一二句就能解釋清楚,所以必須要有條有理,有重有輕,善用分類,善于對比。在這方面,筆者通過細篩,按照年代、國家、年齡等方面進行分類,并在某些相似或不同的名家之間做對比,在介紹某一位名家時,主要通過國籍、稱謂、成就、作品進行知識梳理與提煉,盡量使學生在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框架中完成對其把握。另外在音樂作品的選擇上,主要向學生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吉他不同形式的作品(獨奏、二重奏、協奏),層層遞進,并輔以中外對比,通過世界知名演奏家的演繹視頻,讓學生同時完成對演奏家和音樂作品的雙重感知。
(五)“2”——2分鐘課后延展
課堂是學生汲取新知識的重要平臺,而一節課堂的價值遠不止在于這短短的一個半小時,還在于通過這一節課能夠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并萌生在課后時光對其進行繼續探討的想法。筆者認為,僅憑不到40分鐘的音樂作品欣賞以深入了解一門樂器是遠遠不夠的,故在課堂結尾部分,為學生留一份古典吉他必聽歌單顯得尤為重要,引導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欣賞更多優秀作品,這種使課堂教學延伸到課下的方式,對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音樂素養等有著重要意義。
三、筑肉——整理與獲取相關資料
關于古典吉他的高等教學方案雖少,但因歷史悠久、地位重要,有關古典吉他的各類資料往往多而碎,然而在針對教學對象確立教學目標與方向、制定教學框架與設計思路后,就能夠有目的地對知識進行收集、篩選、提煉、整合,這樣在制作教案時就為筆者節省時間、理清條理提供了有利條件。就筆者來說,設計一堂豐富而有趣的音樂課,制作教案所需資料主要有三種:文字資料、圖像資料、視聽資料。
(一)文字資料
在文字資料的獲取方面,筆者除了通過書店購買相關專著以外,主要選取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此類較為權威的平臺作為論文期刊的來源,以確保授課知識點的準確性、可靠性。利用這些平臺根據教學框架中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檢索,可使知識的獲取變得更為便捷。另外,關注吉他論壇,瀏覽來自各地的吉他專業人士所發內容也可輔助教案制作,例如筆者在介紹學習古典吉他最佳年齡之前,在PPT中加入“吉他中國”論壇古典吉他版面內關于“所用古典吉他價位”“每天練琴時間”“何時學習古典吉他”等方面的投票結果,向學生展示相關數據的同時也可使其清楚了解古典吉他更多的實際情況。
(二)圖像資料
圖像資料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明確看到古典吉他的形制、制作過程、琴弦腳凳的外觀、演奏古典吉他的姿勢、手型、指甲的修剪與保護、著名作曲家及演奏家的照片或肖像畫。在這方面,筆者主要通過吉他類專著、相關論文期刊及百度平臺進行圖片的提取與整合,需要注意的不僅是圖片清晰度,也需要確保其準確性,切記不能出錯而造成誤導。
(三)視聽資料
該方面資料的獲取途徑多為騰訊、愛奇藝、優酷等各大熱門網站,通過觀看視頻,加深學生對古典吉他的把握。例如課堂初始可以用古典吉他大師泰雷加的作品《淚》作為視頻導入;在講授“形制與演奏方式”這部分時,穿插有關古典吉他制作過程、更換琴弦過程、姿態與手型教學、如何修剪指甲的視頻;而在“名家與名曲欣賞”這一部分,筆者選取了蘇格蘭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大衛·羅素演奏的泰雷加名曲《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獨奏曲);英國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朱利安·布里姆與澳大利亞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約翰·威廉姆斯演奏的費爾南多·索爾的作品《幻想曲第54首》(二重奏)片段;西班牙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佩佩·羅梅羅演奏的華金·羅德里格作品《阿蘭胡埃斯協奏曲》(世界三大古典協奏曲之一)第二樂章;日本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村治佳織演奏的《愛的羅曼史》;中國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的《梁祝》《彝族舞曲》及殷飚的《彝族舞曲》。視頻的選取與播放的順序按照由獨奏到重奏再到協奏,由外國到中國的順序,并注意時間控制,選取較為精彩的片段,做到層次分明,有條理、有重點、有對比。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依靠網絡、書籍進行獲取資料,筆者還請教并采訪了具有古典吉他經驗的教師(鄭州大學西亞斯學院古典吉他老師黃建平先生)與學生(鄭州大學音樂學院古典吉他專業學生趙梓楠、鄭州大學音樂學院大提琴專業并有多年學習吉他經驗的學生趙江),從他們的經驗與描述中獲取相關知識也是十分高效的方式,在此筆者要對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四、點睛——PPT教案制作注意事項
在制作PPT時,筆者以之前確立的教學框架為基礎,將收集、整理、提煉的知識點依次置入其中。在此過程中,首先選取較清晰的白色底板,確定字體及其顏色(方正姚體黑色),注意版面設置干凈整潔;合理設置大小標題,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盡量避免長篇大論的粘貼,而是注意文字要點的提煉,善用表格的形式突出重點,令學生一目了然,多圖片少文字,用簡潔話語進行講解比長篇大論對著PPT上的文案讀要更能引起學生關注;保證圖片與視頻的插入清晰、整齊,排版簡潔美觀。
五、保鮮——注重課堂師生互動
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令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就要增強互動,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如:在區別電吉他、民謠吉他、古典吉他三種樂器時,引導學生自主發現三者的不同,從而加深對三種樂器的認識;在介紹古典吉他標準尺寸時,讓學生回想民謠吉他的標準尺寸,從而發現二者的不同;在介紹古典吉他材質、價位時,提問相關專業的學生自己樂器的材質、價位,讓學生在實際經驗中體會古典吉他的檔次與價格;在介紹古典吉他制作過程時,提問曾經親自參與制作過樂器的學生細節與時間的不同,讓學生感受制作不同樂器時的經過與時間;在介紹有關學習古典吉他的年齡前,引導學生先猜一猜學習古典吉他的最佳年齡;在展示古典吉他演奏姿態時,引導學生跟著學習抱吉他的體態與手型;在介紹古典吉他指甲的修剪與保護時,引導學生注意自己指甲的形狀等等。適當的師生互動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也是課堂保鮮的重要秘訣。
六、結語
目前關于古典吉他教學的課程與教案制作方面的論文較少,在針對高等教育對象的教學中,古典吉他雖為世界三大樂器之一,卻仍處于學科空白的境地。筆者在確立教學目標與方向、規劃教學方案框架、收集資料、PPT制作、設置課堂互動等過程中,將古典吉他相關知識點與音樂作品欣賞融入在一個半小時內的課程,使古典吉他教學在本科音樂專業學生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另一方面,古典吉他的知識體系龐大,知識的提取難免有遺漏,在未來的教學道路上,筆者將進一步對相關知識進行梳理整合,不斷完善該教案的寫作,并將此經驗融會到其他教案寫作中,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
作者:王修竹 單位:鄭州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