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景區循環交通組織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旅游景區交通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旅游景區的發展,完善的景區交通組織體系是支撐和保障旅游景區各項旅游功能得以實現的基礎。本文以朱家尖島為例,分析目前旅游旺季朱家尖景區周邊交通組織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通過實行循環交通組織等一系列措施緩解旅游旺季的交通管理壓力,提升海島旅游交通環境品質,進一步促進朱家尖海島旅游業發展。
【關鍵詞】循環交通;交通管理;交通;組織優化
一、景區交通問題分析
朱家尖是舟山群島的第五大島,全島面積72平方公里,全島分布有大青山國家公園(5A)、南沙景區(4A)、白山景區、烏石塘景區、佛學院等景區,也是舟山群島核心旅游區域“普陀旅游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家尖景區交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路網結構、交通組織、公共交通等幾個方面。(1)路網結構——以舟山朱家尖景區為例朱家尖景區周邊主要的公路有:329國道、朱烏線、朱樟線、朱西線、廟筲線、香月線、龍眼線、度假村路等交通要道,除了329國道外,公路等級普遍較低,受海島地形限制線形多曲折環繞,且貫穿朱家尖與本島的東西走向通道僅為329國道一條主線;涉及朱家尖鎮城區的主要城市道路呈“三橫三縱”布局模式,主要有蓮花路、中欣路、大同路、慶豐路、福興路、銀鷹路等道路,多為雙向兩車道的市政道路,道路通行能力有限,對短時積聚的大量外來旅游交通流的承載能力十分有限,道路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交通組織景區周邊道路尚未形成規范有效的交通組織體系,旅游旺季交通管理壓力凸顯,停車供需矛盾突出,景區周邊停車難、停車亂的現象仍局部出現,勤務安排牽制較多的警力。329國道與鎮城區道路的部分交叉口渠化不合理,且未能與信號燈匹配,存在交通沖突點,影響路口通行能力,是造成交通擁堵和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3)交通設施城區市政道路配套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于景區旅游業及相應產業的快速發展,主要表現為:交叉路通信號燈覆蓋率低,交通技術監控設備缺失;交通標線設置不規范、不合理,缺乏隔離設施,導致機非混行現象嚴重;交通標志版面陳舊、內容信息有待更新,未能有效突出旅游交通的引導功能,難以高效地服務外地旅游交通。(4)公共交通配套公交線路較少,缺乏景區間點對點的旅游公交專線,公交系統不發達,站點設置簡陋,游客換乘不便;公共自行車尚未建設,普通自行車租賃服務有待逐步推進和完善。(5)景區停車場目前,朱家尖景區主要有慈航廣場停車場、松帽尖停車場、南沙周邊停車場、東沙臨時停車場、烏石塘景區停車場、印象普陀停車場、白山景區停車場、白沙碼頭停車場等幾處重要的停車場,停車場分散且管理不規范、不統一,缺少有效的停車誘導設施,不利于景區客流、交通流的均衡分配。
二、完善路網改善交通擁堵節點
根據已經批復的《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并結合朱家尖觀音法界規劃,未來朱烏線道線形將發生變化從田園陽光農莊接出與329道路相接,完善城區路網,避免車輛從蜈蚣峙碼頭區域繞行,造成區域交通擁堵。針對329國道方向現為雙向4車道,主線交叉口進口道尚未展寬,雖然交通信號燈設置為“左轉+圓盤”,但是無單獨左轉車道,主流方向路口渠化不合理,導致路通擁堵的現象,建議利用中央綠化帶將路口進口車道展寬,“漸變段+展寬段”設置為“15m+30m”,增加為三個進口車道,車道分別為左轉、直行、直行右轉,采用中央護欄隔離(0.3m),進出口車道線型基本順接。針對道路中央綠化帶開口過多的現象,對事故隱患節點提出了改造矮株綠化為草坪,并設置爆閃燈、減速震蕩標線、警告標志等設施,提醒過往車輛在此處減速慢行,并根據周邊地塊開發情況,封閉中央綠化開口,消除對329國道主干交通的影響。
三、實行循環交通組織改善措施
旅游旺季的大流量時,建議臨時圍繞南沙大停車場實行單向循環。近期設置臨時交通標志引導;遠期設置電子交通標志,交警指揮中心根據現場報告或視頻發現,啟動單向循環。微循環交通組織方案如下:主體思路采用逆時針單向循環,減少對向車輛沖突,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具體為1號停車場周邊所有道路均實行單向,公交班線也實行單向交通組織。據統計,途經南沙廣場的公交班線有朱1線、及雙層觀光巴士,由于部分班次公交車在南沙廣場的停靠站位于1號停車場內,若公交班線不實行單向交通組織,進出停車場的公交車勢必會在部分路段與社會單行車輛形成對向沖突。因此,需要臨時調整公交站點位置,建議來程公交車臨時停在原先的南沙廣場站點,回程公交站點臨時設置在1號停車場東側道路上,消除公交車進出停車場時與社會車輛形成干擾,也避免了與單向車輛的對向沖突。此外,為避免進入2號停車場的社會車輛在停車場入口左轉與對向直行車輛造成沖突,建議進入2號停車場的車輛也實行區域繞行,避免因進口左轉車輛引起局部交通結點。
四、完善公共交通
目前,朱家尖鎮中心與各景區間公交班線僅2條,其中一條為朱3線,運營時間為05:40-18:00,朱家尖區域線路走向為:朱家尖跨海大橋——蜈蚣峙碼頭——白山——佛學院——城區——南沙——東沙;另一條為雙層旅游觀光巴士,共38座位,巴士運行時間為每天的8:00-17:00,班次間隔30分鐘,采用24小時和48小時有效票兩種,票價分別為30至40元,該線路上座率不高,朱家尖島區域的運行線路為朱家尖跨海大橋——蜈蚣峙碼頭——白山景區——佛學院——烏石塘——佛學院——南沙。旅游高峰期客流轉駁能力有限,游客大多選擇以自駕游的方式進入景區,導致景區周邊道路行車、停車壓力明顯增大。建議以慈航廣場、松帽尖停車場、南沙停車場等停車場為依托,旅游旺季增設用于景區間客流運轉的小巴公交班線及班次,增加游客不同景區間游玩的便捷性,引導游客摒棄一味使用私家車作為轉駁交通工具的慣象,緩解景區周邊區域交通擁堵,倡導短途綠色出行。
五、結束語
本文提出的部分改善方案經過論證確認科學合理后,正在穩步推進實施,改善效果待改造完成后經對比分析即可進一步驗證,經過實踐運行進一步總結改善方案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優化調整,保證良好的實施效果,本文作者會進一步關注方案實施效果,結合實際調研數據,并進行相關實踐運行分析,以不斷優化調整改善方案,保障良好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李信均.旅游城市交通管理設施設計導則編制研究[D].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19.
[2]魏澤云.旅游景區與交通環境協調發展的空間差異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9.
[3]趙曉芳.九華山旅游公共交通提升策略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9,32(03):11-13.
[4]鈕志強,丁楠,王小娟.旅游城市景區交通規劃技術方法[J].城市交通,2019,17(02):84-89.
[5]閆星培.旅游景區交通管理措施研究——以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為例[J].汽車與安全,2019(03):68-74.
作者:王峰 單位:舟山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