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對寧夏職業技術學院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探討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目標、措施及成效,為其他高職院校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藥品生產技術;教學團隊
隨著新技術、新應用的出現,制藥行業更注重信息化、智能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制藥行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必將產生新的轉型與提升,對制藥類專業學生的培養要求必須跟得上產業的轉型升級,以適應社會需求和專業發展的需要。而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教師,其綜合素質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1]。因此,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學團隊成為推動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培養適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專業人才的重要抓手和途徑[2]。本文以寧夏職業技術學院藥品生產技術專業自治區級優秀教學團隊為例,對如何開展高職院校的專業團隊建設進行探討。
1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目標
本教學團隊依照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基本要求和藥品生產技術專業自身的特點,構建師資隊伍建設體系,通過強化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打造一支專兼結合、教學科研能力突出、創新精神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雙師型優秀專業教學團隊,進一步提高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確保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滿足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
2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措施
2.1多途徑提高現有專兼職教師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2.1.1參加國內外及省級的培訓并取得證書要求專職教師必須參加國家培訓基地的專業培訓,并取得相關證書,不僅提高了教師的雙師素質,也滿足了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兼職教師利用其業余時間參加自治區組織的教師資格和其他有關提升教學能力的培訓,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提高教學水平,改善教學質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推動教育改革發展,也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1.2加強校企合作,實行互派兼職學校要根據專業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安排教師輪流到企業兼職、掛職鍛煉,或擔任基層管理人員,提高學校教師實踐指導水平。
2.1.3參加技能競賽,提高教師實踐能力技能競賽是檢驗教師實踐能力的有效辦法,通過參加競賽,以賽促練,以賽促技,提高技能水平,并通過競賽找到自身不足,發現差距,明確努力的方向,加以改進提高。另外,教師參加各級教育部門、行業企業舉辦的競賽,既是對教師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學校辦學能力、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的檢驗。
2.2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
通過實行導師制度,使每位年輕教師由教研室指定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年輕教師學習、聽課、輔導、準備與指導學生實驗、參加課題研究等工作。對于教學能力較強的年輕教師,要及時安排教學任務,參加輔導答疑和實驗室建設[3]。
2.3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
“雙師”素質、“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是高職院校師資建設的重點和核心,“雙師型”隊伍建設由于要求高、資金投入大,本專業堅持“引聘名師、培養骨干、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原則,積極拓寬師資隊伍的來源渠道,優化教師隊伍,實行激勵與制約相結合,健全管理機制,采取“引、聘、送、下、帶”和專任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互兼互聘,雙向交流”等措施,建設具有雙師素質、雙師結構的優秀教學團隊[4]。
2.4穩定兼職教師隊伍
根據院校實踐課程的需要,聘任一些具有一定教學能力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能手和行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參與實踐教學,與企業崗位零對接,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針對性,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5利用教學科研成果
(1)積極申報和參與省、校級教學改革項目及科研,鼓勵團隊成員進行教學和科學研究。(2)鼓勵教師全方位參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促進團隊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力爭使團隊開設的課程均能成為符合行業需求和教育教學普遍規律,具有鮮明特色,并能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優良,深受學生歡迎的教改課程。(3)通過撰寫教學科研論文,加強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編寫專業教材,力爭建設成為全國“十三五”規劃教材。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借助信息技術推動專業網絡教學能力的提升,將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的部分專業課程開發成慕課和微課,并且集視頻、圖片、文字、解說于一體,學生可通過觀看進行預習和自學[5]。
2.6校企深度合作
與現有的校外實訓基地加強聯系并進行深度合作,探索新的育人機制,提高教學質量。與區內外藥品生產企業多交流,努力拓展和建立新的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在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中有更多的實踐機會,進一步提升實踐技能。
3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成效
經過建設,使專兼職教師隊伍人數達到31人。專職教師16人,專職教師均有行業工作或實踐鍛煉的經歷,副教授以上職稱人員比例達到56%,“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5%。兼職教師均為來自企業一線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及主管生產和質量的中層管理人員。打造了一支專兼結合、教學科研能力突出、創新精神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優秀教學團隊。
3.1專兼職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明顯提升
專職教師參加國家及行業培訓基地的專業培訓10人次,并取得相關證書。同時學校根據專業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安排8人次教師赴企業實踐鍛煉,提高了他們的實踐指導水平和“雙師”素質,滿足了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對專職教師進行培養的同時定期對兼職教師進行培訓,以提高教學團隊整體的教學水平,以建設一支校企互通、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專業素質較高的專業教學團隊。
3.2參加技能競賽,提高團隊成員教學和實踐能力
建設期間,團隊成員教師參加各級教育部門、行業企業舉辦的競賽十余場次,獲得各種獎項20余項。其中參加全國食品藥品行業微課大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技能大賽獲二等獎1項。參加全區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通過參加競賽,提高了團隊成員的實踐技能和教學水平。
3.3青年教師素養明顯提升
在專業帶頭人和導師的指導下,團隊3名青年教師能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并被寧夏藥學會授予“科普之星”榮譽稱號。另外,兩名團隊成員先后入選寧夏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
3.4成員團隊協作,完成國家級高水平專業建設任務
在學校和生物與制藥技術系的大力支持下,經過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教學團隊的不懈努力,2019年藥品生產技術專業順利通過了教育部對《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建設骨干專業的驗收工作,達到了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的標準,且“寧夏中藥材開發與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也順利通過教育部的認定,使專業的整體實力顯著增強,人才培養的結構更加合理,滿足了中藥制藥專業學生的就業需求和制藥企業工作崗位的需要。
3.5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創新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對接制藥行業企業需求優化課程設置,將企業崗位實踐內容與學校課程體系有機融合,積極倡導改造教學情境、轉變教學模式。累計開發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相關的微課30余個,視頻、圖片、Flash等均已上傳于學校的闊知平臺,學生可通過觀看進行預習和自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另外,完成寧夏教學質量工程項目5項,提升了專業在自治區乃至周邊地區的影響力。
3.6積極申報科研課題,以科研促教學
借助寧夏中藥材開發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環境,鼓勵中青年教師申報國家及自治區各類科研課題約20項,公開發表教學科研論文30余篇。通過科研項目的實施,實現與國內外高水平院校在科研上的交流合作,熟悉最新制藥行業發展動態,掌握最新技術,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同時,以科研促教學,發揮團隊科研優勢,將科研成果有機融入教學,引導學生參與科研,豐富教學內容,明顯提高了教學質量。
3.7校企聯合育人,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與深入合作的寧夏金太陽藥業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探索完善了適應醫藥產業發展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強化雙主體育人模式,持續推進實施三段式育人機制,不斷深化分階段遞進式教學。全面進行師帶徒模式的現場培養,校企緊密協作,雙方指導教師團結協作,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綜上所述,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自被評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優秀教學團隊以來,團隊成員通過參加培訓、競賽和教學科研項目等措施,提高了團隊教師的教學、科研和實踐能力,對探索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起到積極作用。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8%以上,企業對畢業生滿意度達95%以上,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和顯著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林青紅.“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9(5):22-26.
[2]魏婷.高等職業院校教學團隊建設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19,12(5):64-66.
[3]湯光華,夏繼紅,張朝霞.高職特色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成人教育,2014(5):102-103.
[4]王鳳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途徑探究[J].教育探索,2014(6):106-108.
[5]李麗萍,閔小翠,劉小利.試論軟件技術專業課教學團隊的建設[J].經濟研究導刊,2019(36):135-136.
作者:李軍 冷曉紅 徐超 單位:寧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