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協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國內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在各自職責領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和效力,但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如何積極協作,有效利用對方優勢、資源和成果,減少審計資源浪費,已成為上市公司規范治理和戰略目標實現必須審視和面對的新問題。本位旨在通過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典型案例,分析和提供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有效結合,協調發展的路徑和方法,為更多上市公司提供有價值的可行思路和對策建議。
關鍵詞:內部審計;外部審計
一、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職責差異促進相互發展
通常情況,外部審計機構具有更高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內部審計在審計的廣度和深度上有其優勢,兩者各有特長。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在審計性質、獨立性、監督方式、審計權限、審計方式、服務對象、工作范圍、審計報告的作用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而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機構則向監事會以及董事會下屬的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報告工作,報告范圍都在企業內部,這就決定了內部審計在獨立性方面的先天不足。外部審計則因其組織機構、資金來源都不受被審計單位的影響,因而具有更強的獨立性。但外審計可以通過對一個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做出有利于內部審計的安排。案例一:假如一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機構長期以來給副總經理或者總經理匯報,由于獨立性不強,審計職責南華以有效發揮,長期處于邊緣化狀態,也很有大的作為。但自從《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及配套指引及實施以來,該公司聘請的外部審計機構在完成年度內控審計后,在管理建議書中明確建議公司董事會將內部審計機構變為為直接向審計委員會報告工作。剛開始公司決策層和管理層不大愿意改進,但考慮公司下一步需要增資擴股,相關內控規范實施必須嚴格執行,最后按管理建議做了改進,從此大大提高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二、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工作范圍不同促進審計風險的防范
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的范圍更加廣闊,涵蓋了所有的管理流程,包括內控審計與評價、風險評估、公司治理等,而且內部審計可以根據需要對高風險業務進行非常深入的調查研究。而外部審計是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完整性鑒證和基于財務報表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通受常其本身條件限制,決定了其對具體業務無法進行非常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所以外審利用內部審計成果可以有效規避重大審計風險。案例二:內部審計在所屬子公司一次商品貿易審計是發現,業務員頻繁從公司借款,而且金額較大,長期不按期歸還,內審人員對該業務員多次詢問談話,該業務員最后承認了這些借款都是給對方單位的返點。根據此線索,內審人員進一步審計發現,該子公司為了沖刺年度銷售任務,在購銷合同中雖然有進銷差價,并有較少的利潤,實際上是做無實質性交易貿易行為的虛假流水,進銷合同中的差價都通過借款和其他套現方式返還給了銷貨方。根據內部審計這一重大發現,外部審計及時對該子公司的所有購銷業務進行了排查,剔除了大量的無實質性交易貿易合同和確定的收入,保證了對外報表的真實性,有效排查了審計風險。
三、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側重點不同促進相互借鑒
內部審計通常處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態,對一些常見問題習慣性容忍,不愿意深究,導致很多問題長期積壓,造成較大審計風險。但外部審計,特別是上市公司的外部審計,由于連續多年對公司年報審計,掌握公司大量基礎財務數據,且有對比分析數據庫,能從公司整體層面發現問題,有助于解決上市公司常年積累的難以解決的問題。內部審計只要巧妙地利用外部審計成果,就能有助于內部審計的價值提升。案例三:上市公司所屬分支機構存在嚴重的投資拉動經營增長的習慣,各機構每年從總公司努力爭取投資項目,便于投資拉動經營收入增長,便于日常經費彌補,且大量建設項目長期不決算,不轉固定資產,資產難以有效發揮作用,也造成成本利潤不實,久而久之,上層和各個監管部門也習以為常,只是在強調所屬機構要加強在建項目的決算和轉固。當年外部審計機構連續年報審計的基礎上,對當年的在“就在工程”會計科目進行了匯總分析發現,當年進入“在建工程”科目的金額較大,而從“在建工程”科目轉入“固定資產”科目的金額很少,造成“在建工程”科目余額比上年增長了30%。外部審計師發現后,將改該問題及時反饋給了公司決策層,決策層將初步結果交給內部審計機構進行全面摸排。內部審計師拿到數據后,進行了全面分析和排查,發現其主要原因是這些子公司年度經營目標任務中的利潤指標普遍難以完成,所以將大量已經完工的在建工程不決算,不轉入或預轉入固定資產,這樣就可以減少固定資產折舊,從而不增加成本,完成年度利潤指標。最后內部審計機構對這些子公司的在建項目進行了一次全年排查,對每一個建設項目進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改進建議,并上報公司審計委員會,得到審計委員會的肯定,從而提升了內部審計的價值。
四、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在預防舞弊方面相互提升
上市公司內部審計除了對單位財務收支、經濟活動、內控、風險管理等實施獨立監督、評價外,還兼有預防腐敗與促進廉潔從業的職責。這些職責與外部審計的預防舞弊行為有很多共同之處,雙方可以相互借鑒,相互提升。案例四:某上市公司外聘的外部審計機構在年報審計中發現,該公司所屬一大型子公司營業賬務系統中營業款上解和營業賬務系統中的用戶已繳記錄存在較大差異,且差異在不斷擴大,外部審計多方調閱資料都難以查清,上報公司管理層,年報中打算作保留意見的處理,最后管理層很快決定,成立有內部審計機構牽頭,財務、經營、市場和技術部門配合的聯合組對該子公司營業賬務系統進行了一次全面監督檢查,從后臺數據到前臺操作,從錄入到稽核,對每個環節和經手人進行排查,最后發現是一起從前臺營業員到稽核員以及營帳主管為鏈條的舞弊組織,惡意操作營業賬務系統,收取用戶資金,開通業務后不上交資金,私自挪作他用造成的。案件查清以后,相關及時糾正并補齊資金后,年報如期正常披露,該案件說明,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在差錯防弊方面可以相互借鑒,互相促進。
五、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合作促進各自價值的實現
案例五:某大型上市集團公司準備并購一家公司,前期盡職調查本來安排給公司內審部門,但由于內審部門人數較少,且對并購企業所從事的行業并不熟悉,盡職調查可能存在較大風險,所以經過內部審計部門的建議,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參與盡職調查,最后在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聯合下,圓滿完成盡職調查,很快完成了并購事宜。上市公司聘請的外部審計機構,通常要向公司管理層提出管理建議書,會有現狀描述、發現問題、潛在風險以及改進建議等,而這些問題和建議的跟蹤落實的工作就交給財務部是不現實的,因為財務部日常工作繁雜,無暇顧及,到下一個外部審計年度時候很多重大問題得不到實質性改善成為常態。此時,內部審計機構便自然而然的承擔起這個職責,跟蹤整改其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這時候內部審計卻成了外部審計的有效延伸,也化解了外部審計機構的審計風險。綜上所述,要發協調好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關系,發揮好各自的職能和作用,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機制,保持內外審計機構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特別是內部審計機構,不能簡單認為年報審計單純財務部門的事情,應當隨時和公司的外部審計機構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強化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合作,一方面就國際國內有關審計業務發展的最新理論,審計理念和模式創新,審計技術演進等交流溝通。另一方面,雙方應當在企業內控體系建設,包括審計程序開發、預防舞弊體系建設、雙方審計成果的相互利用等方面進行合作,相互促進,實現共同提升。
作者:常遠 單位: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審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