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金融會計風險成因與防范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多元化的金融環境使其發展同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更加密切,并豐富了金融結構、信用和監管等內容。新型金融環境也推動著金融會計的變革,增加了其風險?,F針對其風險形成原因進行探討,提出構建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及風險監督機制;健全和規范金融會計制度等金融會計風險防范措施,以期尋找風險防范措施。
關鍵詞:新型金融環境;金融會計;風險
一、新型金融環境下金融會計的風險
企業金融會計風險指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因采取措施不合理或不科學,而導致多種風險的產生,且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財產損失或信譽損失。在新型金融環境下,我國企業的會計風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核算風險
財務核算及監督是會計的本職工作,會計核算的精準性及真實性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若會計核算水平低,則會造成數據不準確,給企業帶來一定風險。如:銀行會計核算,準確真實的會計核算能夠反映出銀行的運轉過程,管理人員也能從此核算中了解銀行的業務狀況,以準確有效地制定出發展規劃及決策。[2]但是,如果會計核算出現問題,致使某環節無法正常運轉時則會增加銀行的金融風險。
(二)監督風險
在多數企業中,會計并不能發揮其監督及核算職能,其獨立性較差,難以及時發現企業經營運轉資金中存在的問題,致使其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影響企業領導的決策,影響企業發展,增加其風險性。當然,如果會計監督職能發揮良好,則可有效降低企業資金周轉風險和企業運轉風險。這是因為,企業會計監督能夠及時發現企業會計核算中的錯誤,并對錯誤及時上報處理,使該錯誤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從而降低其金融風險。同時,由于會計的監督作用,企業內部部門間的違規違法行為會減少,監督各部門依規操作,從而形成良好的財務工作環境。我國會計監督職能卻普遍弱化,會計監督職能無法正常執行,有些企業甚至架空了會計監督、核算的職能,會計僅能進行簡單的收支工作。例如,有些企業管理者為裝點門面,向會計下令支錢更換高檔轎車、裝修辦公室或購買高檔辦公設備等,這些支出的合理性較低,使會計的監督作用下降。當然,也有一些企業會計監守自盜,私自挪用或侵吞企業財產,這些問題的出現使企業金融風險進一步加劇,影響其正常運轉。
(三)結算風險
企業會計結算風險主要源于銀行系統。在我國,企業的金融會計結算工資必須通過銀行系統,在銀行結算過程中,通常會應用固定的操作方法及操作工具,使其出現風險及差錯的可能性較小。但實際會計業務操作中,也不能排除銀行會計結算操作程序及管理的不合理和不科學,特別是一些人為的漏洞等,最終會導致極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來,網上經常報道某個人賬戶巨額資金不翼而飛,也有個人賬戶突然增多數百萬、近千萬的報道,這些都是銀行工作人員操作的失誤所致??梢姡y行會計結算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
二、企業會計風險的成因
(一)會計制度存在嚴重缺陷
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推進,進一步降低了外資進入金融業的門檻,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呈現“繁榮”景象。從表面看,金融市場的變化促進和繁榮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且金融服務及發展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然而,事實上,我國金融業的發展程度同發達國家存在極大差距,尤其是對于中小型金融機構的管理,中央銀行嚴重缺乏經驗。所以,并不能對中小企業潛在的會計風險進行積極防范和遏制,從而加速了發生會計風險的可能性。
(二)金融會計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
隨著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金融會計管理的相關法規及政策也相繼出臺,進而降低了外部因素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潛在風險。實際上,我國金融會計管理的機制仍然存在諸多缺陷,內部控制機制運行效果不明顯,整體監管松散,且監管機制不規范。這些硬性缺陷問題致使會計工作授權混亂,混用操作口令現象頻繁,賬戶開立及票據憑證填寫不規范,越權承兌銀行匯票及會計核算違規等現象時有發生。
(三)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符合崗位要求
高素質的員工是推動金融機構會計工作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當前我國金融機構的會計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較低,難以符合其崗位要求。金融會計的核心主題是業務核算,而其行為直接影響會計核算的質量。隨著國家支持金融業發展政策的不斷推出,經過對國外先進金融管理經驗的學習及借鑒,利用高校來強化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為金融會計復合性人才的培養和輸出提供了重要保障,且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金融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然而,放寬人才要求后,金融機構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致使金融機構會計從業者的素質和專業能力存在顯著差異。甚至部分金融機構的會計人員為經專業及正規培訓和實踐教育,就直接上崗,這些會計人員缺乏金融會計理論知識和專業素養,很難適應金融會計工作的要求。有些金融機構甚至出現了越權管理、侵吞公款、篡改偽造憑證及虛增存款余額等違規違法行為,嚴重損害了金融機構的公眾及社會形象,對于金融會計人員來說,此行為也不利于自身職業發展。
(四)市場競爭因素
經濟的不斷發展加大了金融業間的競爭。盡管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強了資源配置的有效性,也推動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然而,在經濟的高速發展中也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比如由于市場經濟的顯著缺失而導致的腐敗、壟斷及不當競爭等問題改變了經濟環境,使其變得更加復雜,從而增加了金融會計的風險。
三、金融會計風險防范措施
(一)構建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及風險監督機制
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通常從會計從業人員的防范方面入手,對風險的不可預知性及連貫性重視不夠,致使其控制效果不明顯。有些金融機構甚至為增加帶寬數量不惜縱容會計工作人員違規違法操作,內部控制極為松散。為此,金融機構應明確內部控制及監督體系對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強化企業文化建設,構建和形成良好的金融從業價值觀,為金融機構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以降低發生會計風險的可能性。同時,金融機構應完善和規范內部控制機制,從經營效果、企業戰略、會計財務報告及信息真實性等方面進行監管,并制定相應的完善體系,堅持審慎獨立原則,確保會計核算及其他部門間的獨立性,以免出現相互勾結和串通的現象和有效化解會計風險。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需要有效而完善的會計監督機制,而當前的會計監督機制因其時效性差而滿足不了金融會計監督的需要。同時,現有的監督機制多注重宏觀層面的監督,對于懲戒手段及微觀層面的監督則未能明確,進而導致監督執行缺乏必要的依據和標準,部分金融機構為私利而直接忽略監督環節,利用管理漏洞而致監督機制成為空文。所以,應根據當前新型金融環境的特征來構建會計風險監管機制,且使其依據監督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等時間點進行運行。
(二)健全和規范金融會計制度
在新型即溶環境下,金融機構必須依據市場環境要求,設計出符合新型金融環境的金融會計制度。首先,將金融審慎性原則貫徹到金融會計制度的制定、運作等環節中,為其內部固定資產實際價值的體現提供保障,并有效且合理地做出各種決策。其次,依據循序漸進原則構建金融呆賬核銷的內部監控機制,2013年我國財政部修訂的金融業呆賬核銷管理辦法中規定,若企業面向單戶貸款的金額低于一千萬元,追索期應超過一年,若一年后仍未收回貸款,處理原則應依據銷賬案存的原則,以促成自主核銷呆賬的過程。該措施能夠實現核銷過程的透明、可控及公開,降低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提高貸款額度,最大程度地減少發生會計風險的可能性,以促進金融會計的健康發展。
(三)培養復合型會計人才
加強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和強化人力資源建設,人才培養中應注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和素養教育,并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形成時時提醒,刻刻警醒的局面。同時,加強行業內的溝通與交流,定期聘請金融領域專業講座,促進行業內的交流學習。此外,構建完善而科學的獎懲機制,以調動金融會計工作者的工作創造性和積極性,為防范和降低金融會計風險提供保障。新型金融環境下,必須優化金融機構的生存土壤,推進改革和完善內部控制及監督機制,提高其風險防范及運作水平,最大限度地杜絕發生會計風險,為其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艷玲.如何防范與化解金融會計風險[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8).
[2]吳雪林,歐洋,葛斌.如何發揮金融會計在金融風險防范中的作用[J].金融會計,2017(9).
[3]陳秋穎,羅軍.金融一體化、網絡經濟與金融會計風險防范———以商業銀行公司金融業務創新為案例[J].西南金融,2016(7).
作者:趙怡欣 單位:中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