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現狀反思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該文針對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專業特色不明顯、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教學目標不明確等問題,根據朱孝平《職校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文章的觀點,對中職計算機的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反思并提出對策,以期望對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改革起到一些參考作用。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
1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現狀
談到中職計算機專業的特色,很多人似乎比較模糊。一種是認為計算機專業就是能熟練使用一些辦公、動畫或平面圖像處理之類的軟件;另一種則極端的認為,計算機專業就是只要與計算機沾邊的什么都要學,包括硬件、軟件以及網絡。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改革與發展一直是我們不斷探索的難題,因為計算機專業涉及的方向太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學校的教學計劃要想跟上技術的更新真的太難。據了解,現在的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幾乎離不開幾大塊:應用設計類、網絡類、軟件開發類。但由于中職生自身的素質因素,我們的課程難度也是一簡再簡,樣樣都學一點,可是樣樣都不精。學生覺得學著沒用,對口就業率低,教師沒有成就感,專業特色難以體現。
2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曾讀到朱孝平同志《職校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教學》的文章,文中提到了中職生課堂教學的三點要素,即適宜、有用、有趣。其中一些觀點給人啟發,對當前中職的專業課堂教學具有很好的指導借鑒價值。以下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以及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特點提出一些思考與建議。
2.1適宜
文中提到,“適宜”就是要“學得會”。具體措施就是要過濾掉過難的內容,教育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多實踐。對于計算機課程,我們的教學改革也在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但問題是,我們很多時候不是做得不夠就是做過了頭。比如,對于“過濾掉過難的內容”,我們為了精簡課程內容,降低難度,很多中職學校將程序設計類課程全部減去,目的就是不要為難學生。因為這類課程理論性、邏輯性比較強,怕學生學不會,學生似乎也開發不出能用的軟件。然而,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如果連最基本的程序設計方面的思維都不具備,作為專業教學管理的主體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時也不將這類課程納入,那就是教育的失職。因為程序設計可以說是計算機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不論是計算機專業的哪個方向,只是在偏重程度上有所區別而已,但絕不是完全沒有。再如“多實踐”。我們的很多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由于硬件要求高,設備更新速度慢,耗材量大,成本高,導致學生只能淺嘗輒止,吃不飽,甚至讓理論學習占用了原本實踐操作的時間,對學生來說卻是不公平的。這就是做得還不夠。
2.2有用
文中提到,“有用”就是所教的內容學生能在現在或將來用得著。我覺得這里的有用應該分隱性和顯性兩種。在部分中職學校,很多學生比較抵觸文化課,覺得沒用,因為有些同學覺得自己不打算參加高職高考,再加上本來基礎就不好,學起來更加痛苦。在這方面,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加強學習目標和職業規劃方面的引導。例如,學習語文能培養一個人感性思維能力,加強洞察和理解力;學習數學能培養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加強思考的嚴密性和嚴謹性。這些對專業學習都是尤為重要的,我們培養的中職生不應該總是定位在只會動手而不會動腦的機器。正是這兩種思維能力的欠缺,中職生在面對程序設計類課程時望而生畏,面對平面圖像處理、動畫設計、網頁設計類課程時則只會照貓畫虎,不能理解別人的作品特色,不會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更沒有屬于自己的創新理念,從而把技能學死。所以,這些文化課帶給學生的就是隱性的“有用”。而顯性的“有用”就是專業類課程了。然而,這個“有用”又因為標準制定者的主觀因素而出現定位模糊或錯位的現象。例如學習某款軟件時,由于軟件版本的更新,就糾結于學習老版本是否有用;某種編程語言的流行,就糾結于曾經學過的某種語言是否有用。誠然,學習最新版本和最熱門的語言當然更好,但計算機技術更新速度太快了,一味追求最新永遠不現實。教師或學生都不能以此找到不教或不學的理由。再者,就是在面對中職生時,我們總是談理論必色變,似乎如果重視理論學習就是違反了職業教育的規律和原則。學生難掌握,就認為學起來沒用。任何一門學科和技術都離不開基礎理論的支撐。技術方法更新很快,但基礎理論是不變的,尤其是計算機專業技術。如果只教給學生怎么做,而不告訴他為什么這么做,那么學生就變成了只會收割不會耕種的農民。我們只圖學生在某個具體的任務上學得快,做得好,老師學生都輕松了,可是技術更新了,老的技術淘汰了,學生由于缺乏基礎理論的學習,不能自我更新和提高,于是又歸零了。
2.3有趣
文中提到的“有趣”就是有活力的課堂,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愉悅感。對于計算機專業教學來說,由于操作類課程諸多,要做到有趣卻是不易。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都需要教師進行大膽的改革與創新。現在各種教學理論、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教師要想嚴格施行,必須要為每節課付出艱辛的勞動和大量的心血。如果一個老師不是具有強烈責任心和教育熱情,真的很難堅持。再加上由于計算機課程更新速度很快,某門專業課的任課教師也通常是經常變換的,這學期為每節課搜集的材料下學期就可能由于課程的停開就作廢了。因此,很多專業教師也不太愿意為了只上一個學期的某門課而花費那么多心血。因為畢竟按照傳統課堂,按部就班的上課完成教學任務更加輕松一些。職業教育不同基礎教育,通常情況下,基礎教育學科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不大可能在短期內頻繁變化,教師所教的學科也永遠是固定的,所以教學資源可以使用很久,教師愿意主動花時間投入。因此,對于職業學校來說,一方面作為學校教學管理部門,除了要加強教學質量監督和管理外,也要將激勵措施作為常態來施行,讓教師覺得辛苦付出是值得的;另一方面也要積極聽取和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利用學生的對教師的教學評價激勵教師主動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另外,“有趣”還要跟“熱鬧”區分開。有些課堂看似熱鬧非凡,實則華而不實。“有趣”必須建立在充實的課程內容,巧妙的環節設置,生動的思維啟發,立竿見影的實踐效果上。不能片面認為師生互動了,學生開心了,就認為是一節好課。現在很多的公開課,優質課都在一味強調課堂的活躍性,學生的主導性。但問題是,不是所有的課都能以此為標準,對于一些理論性比較強,難度較高的課程,我們也不能一味排斥教師的主導性作用。例如,程序設計類課程,一個算法的學習對于中職生來說,如果沒有教師對原理的分析講解,即便在教師的引導下一味靠學生自己探究,摸索是很難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時候,學生能專注地跟著教師精彩的分析和引導,積極思考,循序漸進,然后豁然開朗,也不能說就“無趣”。因此,形式是給別人看的,而效果才是自己真實的感受。
3結束語
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優勢是實踐性課程占大多數,所以對于朱孝平同志文中提到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合作學習”“體驗性學習”等的教學方法可操作性都比較強。所以,要想徹底改變我們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現狀,就必須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長期自覺地加以實施并有所創新,在相關制度的監督和激勵下科學有效的改進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而不是為了一節公開課或者是為了參加教學能力方面的競賽而臨陣磨槍,刻意為之,從而讓學生當陪練,犧牲了學生,成就了自己。
參考文獻:
[1]朱孝平.職校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教學[N].中國教育報,2010-09-23.
[2]鐘廣源.中職學校產學研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9(2):6-7.
[3]葉丕珍.淺談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儷人:教師,2015(6):267.
作者:張屹峰 單位:東莞理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