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輿論計算機信息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我們這里所講的網絡輿論,主要是指公民通過網絡對于公共事務公開表達的具有影響力的意見。通過輿論進行民意性表達是一項傳統的政治參與方式。網絡輿論是一種新興的社會輿論,不同于憑借傳統的大眾媒體而形成的輿論,在很多方面優于傳統的政治參與方式,對政治參與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就參與的功能而言,網絡輿論能促進政治參與功能的發揮?!拜浾?,眾也”,輿論,從其形成來看,本身就是一種公意的反映。也正因為此,“自古圣賢,樂聞誹謗之言,聽輿人之樂”。網絡輿論的形成和匯聚,是浮在網絡上的公民的意見的形成和匯聚,是對民意的一種反映,而且這種民意的表達更為透明開放和快捷,由于沒有被提煉和加工,其反映出的民意也具有純樸、自然和真實的特征,更加有助于政府了解民情,溝通民意,掌握實際情況,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從而促進政治管理的民主化。網絡輿論,能發揮政治監督的功能。無論是直接監督還是間接監督,都離不開公民的政治參與。政治參與構成了政治監督體制的一個重要環節。網絡輿論,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現有政治監督體制的不足,發揮其積極的監督功能。網絡輿論,一旦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往往會使監督更為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弱監督”的不足。今年新疆環保部門就是否在天池附近建煤礦,首次通過網上公示和民意調查的方式,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在不足一月的時間內,就有萬余人次登錄投票,其中,六成以上網民反對該項目。最終新疆環保部門與環境專家多方論證,順應民意,否決了煤礦建設項目。這是網絡輿論反映民意,成功發揮監督功能的鮮活事例。
二、網絡輿論在社會群體處事件參與中存在的不足
網絡輿論,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政治參與渠道的不足,在現實中也確實發揮了政治參與的功能,但它在中國畢竟是新鮮事物,是一種新興的社會輿論,通過這一途徑參與政治,還存在很多不足,比較突出的有:網絡輿論尚缺乏引導,易導致情感型參與和群體極化,甚至有被敵對勢力利用的風險。網絡輿論的形成及其政治參與功能的發揮過程通常是:提出話題———媒體轉載———網民在各大網站大量留言,表達了民意———留言點擊率逐漸提高,被放大成一種觀點(即概念化的網絡輿論)———網絡媒體與平面媒體再經過交叉作用,馬上會提升出更代表民意的觀點與呼聲———一種被廣泛提升出的民意(即具體化的網絡輿論)顯現出來,然后開始影響政府的決策。在這一過程中,由于互聯網信息技術能傳播海量信息,而且“Internet的用戶有能力在幾分鐘內傳播上萬條錯誤信息,并在同一過程中不斷增加一些虛構的情節”,網民也能以匿名的形式隨意地信息,大膽地留言,而且較為安全?;蛘哒f網絡輿論具有隨意性、盲目性,分散性、失真性,甚至是攻擊性等缺陷,這就對人們信息的辨別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因此易導致政治參與的非理性化和群體極化,甚至有被敵對勢力利用的風險。換言之,網絡輿論還缺乏有效的引導。網絡輿論還是制度外的政治參與途徑,是一種非制度化政治參與。政治參與從制度化的條件上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制度化的政治參與和非制度化的政治參與。當前對網絡輿論是否作出積極回應,常常依賴于個別地方或個別官員的開明與否。即使是作出了回應,也有相當一部分是迫于巨大的輿論壓力的被動選擇,并非都是主動作為。只有當網絡輿論被納入到制度化的軌道,才會有來自體制內制度本身的動力,公民才會有制度賦予的網絡輿論參政的權利,政府才會有制度規定的接受公民以這種形式參政的義務。
三、引導網絡輿論
網絡輿論蘊含的巨大能量對社會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加強規范管理,縮小負面影響,是保證網絡輿論健康發展的必要內容。首先,改進網絡技術,過濾反動輿論,即通過網絡技術處理,對網絡內容進行監控和過濾,達到凈化網絡信息空間的目的。這就要求要針對網絡技術自身的缺陷,加快對抵御信息污染能力的技術的研制和開發,包括開發和安裝先進的過濾軟件,對網絡信息的內容進行審查和篩選,及時發現和剔除不良信息,減少信息欺詐;利用防火墻為主體的多重信息保護措施,對網絡上的非法信息進行屏蔽;利用數字認證技術,來鑒別用戶的標號,以預防信息的變形與失真,確保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其次,培養論壇的意見領袖,強化網站的“把關人”意識,加強網站文化管理,正面引導輿論。網絡上的信息浩瀚如海,每個人處理信息的能力各不相同,人們主動選擇信息的行為仍然滿足一種“權威法則”。論壇的意見領袖能發揮很好地解惑并引導作用,事實上,培養論壇的“意見領袖”,將這些“意見領袖”的見解用醒目的字號和色彩加以強調,放在網頁的突出位置,以此來引導疏導網上輿論正成為一些大型論壇的普遍做法。同時,也可以培養高合格的甚至是高水平的網站“把關人”,設置或引導議題,吸引終端上的個人參與到公共話語空間,通過自由熱烈的網絡交互,及時的新聞報道,再加上詳盡的事實背景材料,對不同空間的話語進行整合,在交流中引導大眾輿論,能促成正確輿論的形成。最后,連通傳統媒體,引導輿論方向。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連通,不僅推動了社會輿論共識的形成,而且傳統媒體本身所具有的公信力、權威性和可靠性,可對網絡輿論進行選擇、過濾、放大,調控網絡輿論的導向。這樣,通過從各方面管理或引導網絡輿論,將大大降低群體極化產生的可能性,人們可望通過網絡輿論,理性地表達和交流意見、建議或看法,實現理性的政治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