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民致富計算機信息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計算機信息在農民致富中的應用意義
眾所周知,當今國際間的競爭已不再是工、農業的競爭,而是上升到了科技的競爭,也就是說,哪個國家率先掌握了科技,哪個國家就強大,就是世界的老大哥。科技已被世人公認為第四產業。目前,各國都致力于科技的發展,就我國而言,近幾年來,科技取得了飛速發展,工業、服務業也在科技的帶領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科技在農業中的滲透及對農業的促進作用始終不盡人意,但我們不能棄之不顧。就目前我國的現狀而言,地域差別大,貧困地區占有相當數量,農民文化水平低,科普素質低下,要實現這一目標還存在很大困難:第一,通信不發達,實現不了網絡全覆蓋。第二,農民固守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對科技信息半信半疑,使得科技推廣得不到很好的實現。歷史證明,任何一個產業的飛速發展必須帶動其他產業并在其促進下共同發展,否則,該產業的發展將會受到阻礙,停滯不前。建國初期,我國棄農從工大力發展工業,當工業發展至輝煌頂級之時,因沒有反哺農業,使得工業的發展一盤散沙,處于癱瘓,再也發展不下去。當前從農業信息化的整體發展趨勢來看,其服務組織數量多,但經營規模比較小,再加上統一規劃指導的意識和力度不足,而且從單獨的服務組織來看,很多服務組織市場的適應能力薄弱,而且缺乏一體化的內部管理配套機制,在信息化相關的計算機設備的質量、數量和操作人員能力等方面,均與多樣化的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而且在安全意識和技術推廣意識方面比較薄弱,很多服務組織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承擔培訓、售后服務、維修服務等費用,因此距離經濟性的開發,仍然存在較大的空間差距。另外由于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分散分布的農村人員,使得農業信息技術推廣工作困難重重。再加上農民文化水平低,以及傳統農業管理方式根深蒂結,使得計算機信息化工作很難在農業生產領域實效性的推廣,從而制約了農業信息化生產,使得農民致富的目標無從實現。在美國,計算機技術的發明,才使得美國從癱瘓中起死回生。
2計算機信息在農民致富中的應用方法
近些年來,我國的確掀起了科技引領農業,引領農民致富的熱潮,但是應該如何實現科技引領農業呢?我認為應該從點到面依次推進,抓住農民的心理特點,從農民最關心的問題入手,逐步實現農民的信息化心理,最終實現農業的網絡化經營。
1)從信息建設入手,讓農民意識到科技信息的重要性,讓網絡信息進入廣大農民的視野,而不是把計算機網絡看作只是高科技的東西,只適合搞科研、造火箭、原子彈等,與自己種莊稼毫不相干。讓農民從網絡中了解自己的農作物目前在市場上處于什么樣的地位,是賺錢還是賠本,下一年應如何選擇農作物的種植。克服以往農民在農作物的生產過程中的“采蜜效應”,盲目跟風,使得靠農業致富成為空談。
2)通過掌握可靠的信息,實行農業科技推廣,現階段的科技推廣還是依靠專家、技術員帶領一部分有先進思想的到田間地頭考察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給農民做示范,使一部分農民先富起來,再帶動大多數農民致富。事實證明這種推廣方式的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試想如果農民是用信息武裝起來的,又掌握了豐富的網絡知識,實現網絡科技推廣,而不再是技術員帶著農民到田間地頭口傳身授,農業的發展、農民的致富是否來的更快?
3)只有在實現科技推廣的前提下,農民之間才能科學的相互合作,合理分工,避免盲目跟風,實現集約化生產,密集分工。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依靠網絡信息,統計各種農作物相關信息,實現銷售價格及利潤的合理估算,使農民多賺少陪,形成良性循環機制。達到農民共同富裕,實現農業的網絡化。
4)計算機信息要以動態的眼光看待,即在端正看待現今農業信息滯后的實情,研究如何通過大規模集約化建設,以及改變分散管理的現狀,實現計算機信息的先進性要求和多元化科學管理服務要求,從單一的組織管理模式,發展到綜合管理模式,不斷提高農業計算機信息配置水平。筆者認為,農業計算機信息的發展,除了要關注如何利用農業計算機信息設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要發揮設備資源優化配置的效能,通過各種組織模式,合理計劃組織管理農業生產活動,使得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處于最優的組合狀態,避免重復購機和使用效率低等問題的出現,這樣才能夠為農業生產創造更多發展契機,農民致富途徑才會更加暢通。
3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我們在重視科技發展的同時,不能忽視最基礎、最起作用的農業產業發展,必須讓農業在飛速發展的科技的引領下也迅速發展,才能真正提高綜合國力,促進科技的更先進水平的提高,實現富國強民。文章通過研究,基本明確了計算機信息在農民致富中的應用方法,但相關的方法,仍然需要結合具體的工作細節,予以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作者:齊慧平 單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山西臨汾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