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體系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也關系到高校發展建設水平。對制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方法體系,包括以崗前培訓和教學演練為主的理論與實踐能力提升部分,以考核評價和職業發展為導向的制度保障部分。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據該體系開展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作,以期取得實效。
關鍵詞: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體系
青年教師是高校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師資隊伍發展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未來。黨的明確提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1],雙一流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師資隊伍建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的系列講話中,多次提出對教育、教師重要性的深刻論述[2]。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如何承載教育的重要使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3],進而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至關重要。為此,本文圍繞新時代教育的新使命,就高校如何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加以探討。
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
1.系統教育理論知識匱乏高校教師絕大多數為本領域培養的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尤其是近10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師的入職門檻越來越高,幾乎全部為博士畢業生。從專業知識結構來講,其理論水平和知識深度是比較扎實的。但問題在于,博士研究生培養的是創造知識的專業型人才,這些專業型人才在求學的過程中,缺少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鍛煉。因此,在如何從事高等教育工作和如何對待青年學生方面,青年教師大多從自身的求學體會和對周圍事物的觀察所獲得,系統教育理論知識相對匱乏。
2.角色轉變過程差異性明顯從學生轉變為教師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長可短、或難或易,因人而異,受環境影響較大。總體上來講,地質類高校青年教師群體大概可分為3種類型:其一,本校培養并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師。這類青年教師參加工作后,主要依托原導師團隊,在學校里歸屬感較強,但問題在于其角色的轉變受導師的影響較大,一段時間里“學生感”會十分明顯。其二,校外引進青年教師。高校非常重視校外人才引進工作,主要的出發點是“拓寬知識結構,防止學術近親繁殖”。這部分引進的青年教師的特點是對學校不是很熟悉,來校后有新鮮感也有陌生感。從內心來講,新環境新起點會有新的想法,但是,由于缺乏團隊支撐,陌生感在短期內不消除的話,帶來的問題就是成長緩慢。其三,海外引進的青年教師。這類教師不同于前兩類,其主要特點是帶著海外的學術認識和科研思維來校工作,需要的是思維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轉變與適應。因此,高校更需要加強對海歸教師的關懷與關心。由此可見,不同類型的青年教師的角色轉變具有明顯差異,這個過程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轉變,還需要學校各級組織的積極關注和幫助。
3.教學科研相互協調能力弱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合作這五大基本職能[4]。而實現這五大職能的核心在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5]。對于剛入職的青年教師而言,以前是受教育者,讓教育者先受教育,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這是必然規律。但是,青年教師入職前后,主要接受了科學研究的教育,對人才培養等其他高校職能不了解,或者了解的十分有限。在這一背景下,青年教師在工作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就如何協調教學和科研的投入比例、實現相互促進把握的不是很好,或者說很不好,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專注科研工作,對教學工作以完成數量要求即可或點到為止,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學能力提升緩慢。
4.職業發展路徑均衡性失調職業發展是致力于個人職業道路的探索、建立、取得成功和成就的終身的職業活動。教師的職業發展不同于一般的職業,舒伯把個體的職業生涯發展分為5個階段,即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與衰退[6]。費斯勒提出的職業發展的可循環模式認為,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并不是一種直線式的階段模式,而是一種有發展、有提高、有停滯、有低潮的過程[7]。從目前國內關于教學科研評價的體系來看,科研發展評價體系較多,包括各類人才計劃,相對而言,教學發展評價體系較少,國家級層面僅有教學名師。從各學校校內的獎勵體系來看,以科研為主要導向的也相對較多。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更傾向于科研發展,而忽視或不重視教學發展。
二、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體系
通過前述分析可知,需要從教育理論培訓、促進角色轉變、教學科研協調和職業發展建設等方面,以問題為導向,以能力提升為目標,以落實育人實效為目的,制定青年教師自入校伊始至職業發展初期的培育機制和規劃,構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體系。
1.強化崗前培訓,提升教育理論素養崗前培訓是教師入職培訓非常重要的環節,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通常,高校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包括兩部分,一是校內組織的對學校相關政策、機構設置、教師發展體系等相關內容的培訓,二是為取得教師資格所必須參加的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培訓。因此,高校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豐富崗前培訓內容,尤其注重加強教育心理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系統理論知識的培訓,這對幫助青年教師深入理解高等教育的內涵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還需要增加行業社會實踐,讓青年教師深入了解行業在國民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和發展歷史、發展現狀與瓶頸,幫助青年教師樹立使命感、責任感和行業自豪感,這對青年教師未來的教學與人才培養工作非常有意義。在這方面,可設定菜單式的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培訓方式以及考核形式,以保證培訓質量,提升青年教師教育理論素養,構建教育理論提升機制。
2.優化教學演練,助力職業角色轉變教學是一門藝術,既然是藝術,就需要教師不斷精益求精。青年教師入職伊始,所掌握的教學技能多為求學多年的感受和在這種感受中的自我思考。所以,在青年教師走上講臺前,需要專門的教學訓練。從目前國內高校的現行做法來看,不同高校之間差異明顯,如北京師范大學有專門的教學訓練。建議高校可采用一學期或者一個學年的專門教學演練,從入職初期的試講,到學期中間的集體教學演示,再到學期末的教學技能考核,形成系統的教學訓練體系。另外,從學院角度可根據學校的訓練體系發揮青年教師的教學導師和院教學專家組的作用,對新入職教師進行教學技能培訓。這樣,通過一個學期的培訓和演練,使青年教師具有較扎實的教學功底,構建教學實踐技能提升機制。
3.完善考核評價,協調教學科研相長考核是評價的基礎,評價是考核的表征。考核評價的方式可以多樣設置,包括年度考核、教學能力專門考核和科研能力考核等。從目前的整體情況看,高校可根據自身情況,在考核評價中適當增加教學所占比重或者采用單項考核和綜合考核協調運用的方式,以促進教師的教學投入。教師考核評價包括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專業發展等內容[8]。根據這一指導意見,高校可將每一項獨立設置,并設定比例,對教學和科研可按照等比例或者教學適當高一些的方式,協調教學科研相長,構建教學能力引導提升機制。
4.拓展發展通道,引導教學工作投入教師的職業發展主要體現在職稱晉升上,另外按照目前的國內人才評價體系,教師的職業發展還包括能夠入選各類人才計劃。職稱包括講師、副教授、教授;國家級人才計劃包括“四青”人才、“四大”人才和院士,其中“四青”人才和“四大”人才具有較明確的對應關系,距離青年教師比較近的是“四青”人才,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優青”國內和海外項目、教育部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四大”人才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杰青、教育部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項目、國家“萬人計劃”的領軍人才項目和引進人才項目,還有教學方面的教學名師項目。從目前的人才計劃來看,以評價科研能力為主的明顯多于教學方面,這樣勢必導致青年教師更加注重科研發展。基于此,在國家沒有出臺相應調整政策的時候,高校要結合實際情況,有意識地拓展教師的教學發展通道,促進教學科研的融合。如校內可設置激勵青年教師發展的教學項目,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根據青年教師的不同成長發展階段,設立了青年骨干教師、青年教學卓越獎等,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教師的職業發展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另外,在職稱評審中可探索為教學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師設定綠色通道,引導教學工作投入,構建職業發展促進教學能力提升機制。
三、結語
總體而言,教學能力提升對于任何一所高校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教育者先受教育、受好教育,才能提升育人能力、育人水平和育人實效。各高校在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上,一定要抓好入職教育、職業發展等關鍵環節,發揮考核評價、職稱評審、激勵引導等方面的綜合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教學投入,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強化教學成就感、獲得感,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行之有效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EB/OL].[2020-03-20].
[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2020-03-20].
[3].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2017-02-27)[2020-03-25].
[5]湯慶艷.“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使命及學術成長探究[J].中國地質教育,2020,29(1):1-4.
[6]張洪烈.舒伯生涯發展論的評析及應用[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0(4):154-160.
[7]賀斌.國外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簡介[J].青年教師學報,2007(5):115-117.
[8]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2016-08-29)[2020-03-25].
作者:姜福杰 李世玉 馬曉琨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