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學能力比賽逐漸納入職業院校常規化教學賽事,成為職業院校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抓手。高職院校應圍繞雙師隊伍建設、政策機制引領、建設成效輻射等方面進行研究,促進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自2010年首創,2018年更名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至今已成功舉辦十屆。大賽的重點從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進一步拓展為全面考察教師的教學能力。經過十年來的起步、探索、完善和深化,教學能力比賽已成為職業教育一張靚麗名片,在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1]。
一、教學能力比賽實施新方案、提出新要求
2019年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實施第一年,為落實落細《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大賽推出并實施全新方案,新方案更加體現時代特征,職教特色更加鮮明。
(一)對接新時代職教政策第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高校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前沿陣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迫切。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為指導,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緊緊圍繞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及培養要求,構建完善的資源體系[2]。第二,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中,教師是主體,教材是載體,教法是途徑。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首先需要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3]。教材是實施人才培養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是立德樹人的核心要素之一。教材的改革要體現職業教育的職業特性,教材內容要隨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情況及時動態更新,教材形式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教法是“三教”改革的核心,要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生態,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的全方面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改造課堂,探索多種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第三,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1+X證書制度試點是職教20條的重要改革部署,通過加快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相銜接,創新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夯實學生個人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作為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主體,職業院校要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典型做法,不斷完善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循序推進試點工作,遴選幾個重點專業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對接國家學分銀行,將證書培訓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人才培養方案,搭建專業人才培養與專業技能培訓的復合通道;積極開展技能培訓與鑒定試點,確保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4]。第四,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需求,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生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快速發展,高職院校育人作用不斷體現。“互聯網+職業教育”促成了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培訓機構等多元化辦學格局,促進職業理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滿足全面終身服務、個性化的職業發展需求。高職院校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將經濟社會各領域創新成果通過互聯網融入教育教學過程,構建以學習者我中心的教育生態。第五,打造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是職業教育的主體和關鍵,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證。高水平、結構化指教師團隊結構科學合理,團隊中有行業有權威、國際有影響的專業帶頭人,有絕技絕藝的技術技能、有能夠改進企業產品工藝、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的骨干教師,有行業企業領軍人才、大師名匠等兼職教師。團隊建設是長期而艱巨的過程,要以全面提升教師職業能力為核心,以打造結構化教學團隊為重點,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建設模塊化課程為突破口,扎實做好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
(二)比賽回歸教學原生態,全面考察教師綜合教學能力自2018年起,比賽內容升級到一門課程12學時的公共基礎課程或16學時的專業(技能)課程。比賽全方面系統考察教師的教學能力、信息素養、雙師型等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比賽還強調落實國家教學標準,要關注有關產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對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依據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實施性課程標準,進行學情分析并做出教學反思與診改[5]。教學能力比賽已經從參賽對象(教師)、參賽內容(課程教材)、考點(教法)三個方面實現了“三教”改革的有機統一和集中呈現。
(三)評審流程更加公正、嚴謹、規范比賽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廣泛參與和層層擇優選拔,程序嚴謹、規范。評審方式采取網評+現場評審的方式進行,評審專家由每所學校推薦形成專家庫,從中隨機抽取產生。專家通過學習文件,審閱作品,最后客觀、公正、獨立地依據評分指標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分并提出評審意見。評審指標包括學情與目標、內容與策略、實施與成效、教學素養和特色創新五部分[6]。這5個指標體現了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解決了“在哪兒,去哪兒,怎么去,到達否?”的問題。學情與目標是前提,教學策略與教學實施是核心,教學成效和特色創新是關鍵。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應該是層次明了、邏輯清晰、設計巧妙、環節相扣,且每個環節有數據支撐、針對聚焦、具體準確、可測可憑。
二、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和提高的舉措
(一)多措并舉,打造高水平有影響的雙師隊伍教師的成長與發展直接決定了教育教學的質量。持續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通過培養優秀教師、發揮名優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構建全方位教師培訓體系等措施,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7]。一是培養一批優秀教師。培養一批有能力、有擔當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完善骨干教師培養機制,構建骨干教師發展平臺,通過個人學習、集中培訓、走出去與請進來等方式,培養一批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學科造詣深厚、業務技能精湛的骨干教師[8]。充分挖掘青年教師的潛能。青年教師有學歷、有活力、有干勁,他們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后備力量。學校應為青年教師“鋪橋搭路”,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通過老教師“傳幫帶”,請校外專家、行業帶頭人來校講座,讓青年教師外出聽課、聽講座、培訓學習等,不斷拓展視野、提升能力,同時鼓勵并支持有責任、有擔當的青年教師多參與到重點建設項目,通過加壓的形式促進其更快成長。二是發揮名優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推行過程中,各個學校都涌現了一批以專業帶頭人,教學能手等為主力的成長較快的教師,他們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理念先進、項目成果豐碩,是推動教師隊伍發展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優秀教師、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擴大優秀教師隊伍。發揮骨干教師“帶一支團隊、抓一批項目、出一批成果”的影響力,將他們教書育人的經歷、教學科研的收獲展現出來,幫助其他教師提升與成長。為名優教師搭建平臺,邀請校外教育專家、學者來校做報告,鼓勵優秀教師參加各類競賽、外出交流,形成校內校外聯通,良性友好的交流互動氛圍。三是構建全方位教師培訓體系。高標準、嚴要求地培養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提升政治站位,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引導教師增強“四個意識”;明確發展目標,引導教師結合實際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加強教師師德建設,提升教師職業道德和素質修養,打造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建立教師發展平臺,通過個人學習、集中培訓、走出去與請進來等方式,提升教師綜合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引導教師做實事求實效出成果;加強教師自我能力的提升,鼓勵教師提升學歷學位,外出研修,到一流企業的生產技術部門,參與企業的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管理、技術改造和難題攻關。
(二)政策引領,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和績效分配機制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和績效分配機制,激發教師熱心從教之動力,構建教師能力持續發展的平臺。一是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建立以師德、教研、科研、發展為一體的多元化成果評價體系,在全面考核教師履職盡責、師德師風、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專業發展等基礎上,重點考核對國家、行業產業、學校發展的貢獻。針對不同專業類別、崗位類別、崗位等級,建立分類分層、差別化考核機制。對于教學科研崗位的教師,重點考核其評價教學、科研工作的成果。對于以教學為主的教師,重點考核其教學任務、教學質量和教研教改成果等。二是完善績效分配機制。加強師德考核力度,建立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度,明確規定師德底線,并制定相對應的處罰措施;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加強教學質量考核,從完成教育教學工作量、教學效果、教學改革和研究、教學獲獎等多方面、多維度進行考核;完善科研評價導向,建立“代表性成果”的評價機制,鼓勵教師參加高水平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加大獎勵力度;重視社會服務考核,重點考核教師科研成果轉化能力,評價教師參與學科建設、人才培訓、科技推廣、專家咨詢和承擔公共學術事務等方面的工作。
(三)以賽促賽、賽教融合,反哺課堂教學以賽促賽、賽教融合是符合信息時代特征和教育教學規律的新教學模式,對于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內涵發展、變革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廣大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是職業院校將教學能力比賽常規化,從選拔、訓練到參賽,圍繞教學能力比賽開展一系列教學改革和探究活動,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素養得到了明顯提升。加強了師德師風建設,在比賽過程中,教師將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將專業發展與服務社會緊密聯通,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政治覺悟、文化信仰、社會認知;全面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能力大賽呈現的不僅僅是一個作品,更是教育教學的過程,是提升教師模塊化教學設計實施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的過程,經歷了這個過程,教師的綜合能力素質得到了質的提升;加強了教學方法的研究,教師通過深入研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方法、課程開發技術、信息技術應用,落實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以科學的育人理念、扎實的專業學識、嫻熟的教學技術,加強課程建設,不斷推進課堂革命。二是教師將備賽、競賽過程中的收獲反哺課堂教學,更好地服務學生。通過比賽,教師更新了教學理念。將專業學習和素養養成有效融合,充分挖掘課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提升課堂教學吸引力;將產業先進技術元素融入教學,先進文化融入育人過程,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將新知識、新設備、新技能融入課堂,使課堂充滿趣味性和挑戰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通過比賽,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主動適應就業崗位及職業技能的要求,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語
質量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關鍵。高職院校要通過組織教學能力大賽、微課比賽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等多種途徑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以賽促教,進一步推進“三教”改革,推動教師團隊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姜麗萍.新方案、新要求、新作為——對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1).
[2]林崇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面向未來應該培養怎樣的人?[J].中國教育學刊,2016,06:1-2.
[3]周建松,陳正江.高職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內涵與路徑[J].中國大學教學,2019(09).
[4]王亞盛,趙林.1+X證書制度與書證融通實施方法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06).
[5]褚彪,董雪,劉輝,等.教學能力比賽促進南疆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實踐——以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20(18).
[6]唐文晶.試論信息化教學大賽對職教教師能力提升的拉動作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0:52-55.
[7]任君慶,胡曉霞.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高質量實施“雙高”建設[J].職教論壇,2019(04).
[8]朱金龍,龍艷萍.一體化課程模式下職教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個案研究——基于全視角學習理論的分析模型[J].中國成人教育,2020,20:74-78.
作者:劉燕 單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