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教師教學變革與教學能力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職業院校課堂教學環境的特殊性及新時期對教師能力提升的潛在需求,因地制宜地建立了職業院校教師能力提升對策,豐富和拓展了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路徑,職業院校教師職業困惑的解決及教學能力提升提供依據。更新教師的職業發展理念,培養教師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與素養,增強“互聯網+”背景下職業院校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自從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制訂“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工業、金融業等社會各行業深度融合以來,全國出現了利用“互聯網+”模式改造傳統模式的潮流,高校也不例外。在“互聯網+”的新時代,教師傳統的授課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高校教師尤其是中老年教師對當下高校教學現狀,學生學情都或多或少感到職業困惑。在這種形式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適應教學變革要求,要不斷提升自我教學能力,才能跟上信息化時代的步伐。
1“互聯網+”職業院校教師教學現狀
1.1教師教學手段落后
1)教師教學理念滯后在“互聯網+”的新時代,教師始終認為傳統的教學效果良好,尤其是工科職業院校學科教師。由于課程理解有難度,更希望是用“一本書,一支粉筆”的傳統手段來教學,希望能產生很大的效果,可結果呢?現實仍然很骨干。我們老師苦口婆心,用心良苦,結果收效還是事倍功半。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的學生對學習興趣降低,那么學習的主動性就大打折扣,盡管我們教師的教學能力很高,上課仍然是玩手機、睡覺,抄作業現象。從而教師教學目標也就受到了影響。2)教學環境建設落后“互聯網+”新時代下,教師教學離不開教學資源的供給,但是職業院校面臨教學技術設備陳舊,教學信息化資源受限制,專項資金不足等問題,在高職職業院校這個問題更加明顯。
1.2職業院校信息化素養落后
1)教師接收信息化素養薄弱教師接收信息素養主要體現的:第一,信息的觀念和傳播信息的意識。在“互聯網+”的新時代,職業院校教師教育理念比較單一,基本是沿用的還是線下教師資源。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各大高校都采用了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教師們對互聯網的利用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傳播知識的渠道更寬廣。因此可以說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不是不能前進的,而是我們教師的信息化意識不強而已;第二,是應用信息及信息技術的能力。職業院校教師對教學資源沒有充分利用,比如:學堂在線、慕課、翻轉課堂、云課堂等教學方法式實現跨學科跨地域的教育資源共享,使學生跳出課堂汲取更多知識;第三,教學媒體和信息整合受限。很多教師對教學資源和信息整合比較被動,基本上對學校提供的資源之外的信息資源不去挖掘和整合。一方面是教師本身是時間和精力導致的;另一方面是教師的激勵政策不到位、不合理。2)教師教學過程設計能力不足教師教學過程組織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給予學生思考、聯想、創意的啟迪。教師如果沒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的設計,就做不到教學過程的創新,比如:混合教學、翻轉課堂、上下結合、探究歸納、做學統一等教學過程設計都是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研習,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才能符合“互聯網+”新時代的步伐。
1.3教學對象變化
近年來高職院校面臨的教學對象多為“00后”左右的孩子,這與“90后”“80后”相比較,他們的生活背景有了不同凡響的變化,他們生長在一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有著優越的家庭條件和豐富的社會認知,思維十分活躍,更樂于接受新事物,自信和創新能力也強,同時對網絡的依賴性比較大。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他們會以互聯網的渠道獲取答案。由此可見,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能力滯后的話,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調動就很難了。
2“互聯網+”新時代教師教學變革新要求
2017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了,新時代教學變革的新趨勢,教師教學要進一步信息化、時代化。“互聯網+”的新時代提出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等問題,那么作為新時代教師教學就面對著新要求新趨勢。第一,教與學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條件的限制。知識獲取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徹底改變了一所學校、一間教師、一位老師、一班學生的傳統教育。第二,優質資源得到充分共享和利用。身處世界各地,不同地區、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學習者,通過互聯網共同協作學習、共建資源。第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線上線下互動,進行知識探究、思辨、互動與實踐。第四,以能力提升為核心。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關注個性化培養。第五,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教學管理體制機制發生深刻變化。教學內容體現時代性、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教學手段更多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更加注重國際化。
3“互聯網+”背景下職業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在信息化的時代,現實倒逼教育教學要有新的思考,教師和學生都要各自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升。
3.1教師教學設計能力
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從專業層面、課程層面、課堂層面等三個方面提升。1)專業層面。教師教學專業層面要從專業社會需求分析與畢業生能力標準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開發、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確定。這一部分更多的是專業管理、專業負責人對專業的把握,但是專業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考提出問題。2)課程層面。課程建設要從崗位需求調研、職業分析與能力標準、課程制定標準、一體化課程開發等方面去設計。這就需要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接收能力和創新能力。3)課堂層面。課堂教學設計是我們每一個教師從課前、課中、課后把握。分析學情、確定目標、處理內容、過程設計、教法設計、應用教學技術、設計教學環境、學法指導、設計資源、設計教學評價等幾項或多項來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2教師教學實施能力
1)靈活運用職場環境和生成環境。教師能用現場教學,就用現場教學,能用實物就用實物,恰當運用課堂生成環境,最大程度接近職場環境。2)運用師生情感。教學需要師生情感的交流,做到心與心的交流。傾聽是老師實施情感教育,構件師生和諧關系的前提。信任是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的先決條件。教師要不斷了解、傾聽、尊重、負責、欣賞、贊美、熱愛學生,用積極向上的思維鼓舞學生,用質樸的情感感染學生,才能構建出一種師生和諧共處,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個性發展的氛圍。3)運用教學活動。以專業知識為載體,以游戲、討論、角色扮演、實地調查、頭腦風暴、卡片詢問法等組織教學過程。4)運用評價激勵。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實現師生平等對話、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評價氛圍。激勵評價不是簡單的表揚、表揚再表揚,而是善意和恰到好處的激勵,用豐富的語言,融入真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適當運用體態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教學對學生的愛。5)恰當運用學生互動。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要帶問題來上課,課上師生合作,共創問題情境,多處設疑,推動課堂進程,多途徑交流,合作學習,建構知識。6)運用反思診斷。教師根據各類數據分析,在課前診斷可能出現學習困難的內容、群體、環境,在后續教學中改變內容呈現方式,優化教學方法,加強針對性教學。在課中根據現場及時反饋的數據分析,診斷出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難點突破情況,存在困難的學生,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在課后根據作業及知識運用相關數據分析,診斷出學生掌握知識的偏差,及時給予指導或在后續教學中加強相關教學。3.3教師教學運用能力1)教師正確運用圖片、圖案和視頻等教學技術手段。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視頻能使學生從中引起反思。2)Flash互動動畫。運用Flash動畫將抽象難懂的知識、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直觀化、形象化,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3)微小教學視頻。編制錄制教學視頻,教師講解知識點、技能點、工藝流程等,或者教師演示動作技能、操作流程等,便于學生課內外反復學習。4)思維導圖。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于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技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5)大數據分析。教師利用各種數據,對考核結果、學生學習行為進行統計分析,瞬間形成柱形圖、扇形圖等,用于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6)運用實物、模型。把與教材有關的客觀事物直接呈現到學生面前,供他們觀察、聆聽或觸摸去直接感受。3.4教師教學研究能力教師發現教學問題,及時分析解決,對教學現象進行整理、解釋和深層分析,同時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技術運用等問題有深入的理解,有獨到的教育理念,形成個性化教學特色。
4總結
在“互聯網+”的新時代,變化是常態,所以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要適應教師教學變革要求,教師適應信息化、個性化的對象是勢在必行。盡管我們一直推進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我們教師自己的教學、科研能力,那么作為教育教學管理系統也要有和信息化教學模式匹配的教師設施,服務與高職院校教學,全方位提高信息化的工作能力,為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做出更大力量的貢獻,否則教師也只能是畫餅充饑。
參考文獻:
[1]肖蕓,王倩云.“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探討[J].新西部(中旬刊),2019(5):166.
[2]喻彩霞.基于“互聯網+”的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分析[J].河北職業教育,2018,14(4):100-103.
[3]劉永飛,劉五梅,楊秀宇.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思考[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9):149.
作者:李秀英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