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三三制教學比賽機制提升教師教學水平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青年教師教學工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1.1重知識輕育人
青年教師剛剛走上講臺,常常將知識講授作為首要任務,而忽略了課堂育人的功能。個別老師甚至認為,育人應該是班主任、輔導員的事情。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即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的根本要求,將學科資源、學術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統一[1]。
1.2重結果輕過程
青年教師由于工作時間短,教學經驗缺乏,教學過程評價方式單一,教學管理能力弱等現象。比如,期末試卷“一卷定乾坤”的終結性評價,成為青年教師教學工作中使用的主要評價方式,缺少對對教學過程的監控與反饋,不能及時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和修正。不利于營造開放式、協作式的大學生學習氛圍,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長此以往,便不能形成教學相長、寓教于樂的良性循環。
1.3重科研輕教學
由于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教師隊伍準入門檻越來越高,近年來高校引進青年教師大多具有博士學位,學習期間受過嚴格的科研訓練,且具有濃厚興趣。對于非師范類學校畢業的青年教師而言,教學工作卻是一個全新領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掌握,加之職稱評審、科研獎勵等政策導向,于青年教師個人而言,科研工作更容易“出成績”,造成青年教師在教學工作方面精力分配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2]。
教育部高等學校中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舉辦的“青年教師教學比賽”內容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組成:教學設計文案、教學設計闡述、現場教學、現場答題。教學設計文案提供參賽課程(范圍為:中藥學、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分析)2章課程內容的完整教學設計文案,賽前交給組委會,進行網評。雖然只有兩個文字性教學文件,卻融入了教學大綱、講稿、人才培養方案等一系列文案。在現場教學時參賽教師對本門課程的教學設計思路進行闡述,用時5分鐘,占總成績的40%。現場教學分為教學演示和現場答辯兩個環節。通過現場抽簽從已準備的5個單元的教學設計中確定1個單元,自主選擇其中20分鐘的內容進行完整的教學演示,以考察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的實現、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語言邏輯與表達能力等,占總成績的40%。在教學演示活動結束后,參賽選手現場抽取題目回答問題。題目內容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師職業素養等方面知識,用時5分鐘,占總成績的10%。參賽者必須緊抓時代脈搏,對現代高等教育具有獨特而深入的理解,通過高超的授課藝術表現出來,才能在眾多選手中勝出。實踐證明,通過構建“三三制”培養型教學比賽機制,是快速提升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第一個“三”即抓住教學過程中三個關鍵環節:教學設計、課堂講授、教學法研究;第二個“三”即對青年教師進行多樣化、個性化、團隊化三方面培養。并基于此參加教研室、二級學院或學校、國家教指委多層次比賽,不斷在參賽中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水平。
2.1三個環節培養型教學比賽機制
2.1.1第一環節-教學設計比賽
如果將人才培養比作建造金字塔,課程便是建造金字塔所需的每一塊巨石,教學設計是實現巨石功能的途徑之一。教學設計的目標是通過教學內容的高度提煉、教學方式方法的合理有效運用、教學過程的精心安排,深入淺出,旁征博引,把復雜的問題講簡單,通俗易懂,便于理解[3]。現代教學活動中,教學設計更新了傳統的教案,更加體現了對教學活動的策劃和教師的個性。考評一個教學設計的良莠,應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法應用、教學策略、教學活動規劃的關鍵點著手,整體把握人才培養目標,貫徹“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4],將牢固專業思想、三觀培養、素質提升等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通過知識的學習傳遞給學生,發揮班主任、輔導員思想教育所不能及的作用。對于青年教師而言,教學設計高于教案、講稿是在熟悉了教學大綱基礎上對教學策略的體現,是對綱領性教學文件的表達和對實際教學活動設計。做好教學設計,青年教師必將投入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除了研讀教學大綱、人才培養方案等指導性文件,還要學習多種教學方法的特點與運用,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通過比賽,青年教師掌握了教學設計的要領,可以合理的將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用研究的視角重新審視教學活動
2.1.1.1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強調與課程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一致性,由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組成。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教學大綱、人才培養方案為綱,較易設計。而對于化學類、藥學類、制藥工程類等自然科學、工科類課程,情感目標設計較難。如何合理將“立德樹人”“育人”“三觀”等思想政治教育、個人終身發展等方面融入課程設計中呢?發現牢固的專業思想,探索求真的科學精神,熱愛生活、服務社會等都是很好的著陸點。如有機化學課程醛類化合物章節的學習,一位青年教師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由“甲醛”的危害為導入點,從化學學科“綠色環保”“健康”角度出發,以設計除甲醛產品為主題,學習其化學性質,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2.1.1.2教學內容導入
教學內容導入的設計“上好一堂課”的開始,用1-2分鐘的時間,吸引學生注意力,開啟教學內容的講授。通過競賽發現,教學內容導入可以有以下三種方法:一是選擇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式導入,比如,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這一振奮人心的新聞,為中藥學類專業的課程講授提供了良好的導入素材,與“中藥的國際化”“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等課程內容都可以由此導入。二是選擇貼近生活的事例進行問題式導入。放映一段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新聞播報、病人案例、生活場景等視頻,由此引入相關知識講授,比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藥炮制技術傳承人王俊良的新聞報道,是中藥炮制課程緒論部分良好的導入素材。三是選擇行業內最前沿的科學研究進展進行探討式導入,比如,引用發表在《Nature》《Science》或是行業里具有權威的雜志中的文章,分析文章論述的先進技術、理論等,聯系教學內容進行導入,拓展學生視野,牢固學生專業思想。
2.1.1.3教學方法設計
常用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服務于教學目標,適宜于教學對象,以教學效果評價為依據。教學方法常常不會單一使用。如一位青年教師將教學大綱中的難點內容,錄制成6分鐘的微課,采用翻轉課堂的新型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在線學習,課堂上學生圍繞教師預先設計好的題目進行分組討論,而后小組發言,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學活動。與傳統講授相比,多樣的教學方法融入課堂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且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豐富多彩,增強對學習的熱情。
2.1.2第二環節-現場授課比賽
現場授課比賽是教師個人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也是教學中理性設計與感性表達之間完美的結合。也是“三三制”培養型教學比賽機制中對青年教師授課水平提高最為明顯部分。日常教學中,比賽過程發現,現場授課比賽應抓住以下關鍵環節:語言表達、肢體動作、交流互動。教學比賽中,青年教師的現場授課能力提升最為明顯,尤其是非師范類院校畢業的博士。由于走上講臺時間不長,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還未完全轉變,語速、語氣、語調的運用還略顯稚嫩,肢體動作不自然大方,交流互動不恰當。通過比賽過程的培養,發現個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修正,也從參賽的教師身上審視自我得到提升。
2.1.2.1語言表達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現在教師運用聲調和控制面部肢體語言上”[5]。清晰的語言表達是一位優秀教師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一定要用詞準確、語句簡潔、表述清晰、觀點鮮明,也是教師個性的體現。比賽發現,教師的語言表達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為“鏗鏘有力”和“娓娓道來”兩種類型。如比賽中有位講授醫古文課程老師,便是娓娓道來型。由詩經中的詩句引入教學內容,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配合美麗的畫面和清幽的音樂,引導師生進入中國傳統文化殿堂,樂在其中、享在其中,在這美好的意境中完成了學習,并且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有位講授分析化學的老師,講授酸堿滴定理論,從實驗操作錄像引入,突出該課程理性思維、邏輯思維的特點,用準確的專業術語和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體現了自然科學的理性之美。教無定法,教師依據個人的性格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和精心的設計,使得現場授課具有藝術性和創造性。
2.1.2.2肢體語言
根據調查,在師生面對面的交流過程中,肢體語言常常比語言傳遞更多的信息,所以良好的肢體語言溝通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對教學和學生學習甚有裨益[6]。小學生的作文里便常常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這樣的詞句描寫老師,即老師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也在向學生傳達著豐富的語言。比賽中常會出現面對黑板講話,手下意識的做小動作,或是在講臺上來回踱步,這樣不合理和多余的動作,干擾了學生的聽講。且讓學生會對老師職業素養產生懷疑,降低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比賽中恰當的肢體語言為表達增色不少,比如,一位有機化學老師在講授共價鍵類型內容時,由于分子中原子的電子云重疊方式不一樣,所形成的共價鍵類型也不相同,為了將抽象的電子云重疊在課堂上生動具體表達出來,只見他將胳膊放在胸前,兩個拳頭“頭對頭”相頂,瞬間就構成了σ型共價鍵,一秒鐘解決由抽象到具體的轉化,形象而生動。
2.1.2.3交流互動
良好的課堂氣氛離不開交流互動,“滿堂灌”“獨角戲”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如今學生課堂學習的需要。平等的師生關系需更要多渠道交流互動。比賽中要避免以下幾種交流互動形式,一種是整節課全班同學齊聲回答,這樣的互動形式教師不能準確獲取學生反饋信息;二是封閉式問題,這樣的提問有標準答案,不利于學生創新性、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堅持以學生為出發點,設計問題,設計教學氛圍。比如,“溫故而知新”在進行新內容引入時,常常會先將前期學習的相關內容進行復習,這時可用提問的方式由學生進行回答,比如,一位分析化學老師在講滴定這部分內容時,這樣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中學時我們都學過哪些滴定的方法?請分別舉例說明一下。”學生通過對知識的回憶、講述、補充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斷進行完善,課堂氣氛活躍,為新內容的講述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也將中學知識與大學知識有機銜接,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通過教學比賽,規范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語言、肢體、互動等課堂表達形式,能夠從學生的角度觀察和審視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對自我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有了更加客觀的認識。通過教學比賽,青年教師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學習、開闊思路,對課堂教學活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1.3第三環節-教育教學研究類論文評比
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是科學問題,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思考,將教學作為科學研究課題,進行分析、探索與改革,將日常的教學工作運用科學研究的方法,進行持續性研究與改革,更加利于青年教師的教育事業的終身發展。教改論文、課題是在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改革領域研究的顯性表征,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其在教學方面研究水平。評比中論文選題大致分為:教學方法改革(如翻轉課堂、對分課堂)、教學內容改革、教學評價改革等多是圍繞教學過程的科學問題展開。
2.2“三”方面培養型教學比賽機制
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的提升是一個長期訓練、積累、培養的過程,青年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的自我體會,形成個人風格,體現教師的個體性差異,這一過程需要有長效機制作為保障。
2.2.1多樣化培養
“三三制”培養機制采用多種類型的培養方式聯合作用,依據比賽類型差異進行不同方式培養。教學比賽根據其舉辦目的的不同可分為培訓類、技能類和選拔類三種。培訓類如:青年教師崗前培訓、轉正定職授課比賽和教師新開課、開新課授課比賽,其目的是通過競賽的形式,對教師階段性的工作進行檢驗,便可采取短期針對性的培養方式。技能類如:多媒體課件比賽、微課比賽等,通過競賽的形式,推廣先進教學技術或是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應用,采取講座、校外專題培養等方式。選拔類如:行業內、省級、國家級比賽,比賽時間相對固定,采取教研室與二級院系長期培養方式,在校內一定范圍內舉行,而后推薦優秀教師參加。
2.2.2個性化培
青年教師導師制的長期堅持執行,從青年教師進入教研室或實驗中心開始,由年資較高的教師進行傳、幫、帶的學習[7]。青年教師由于專業背景、學科類別、個人價值觀等差異,使得每個人對教學工作的理解各有不同,導師指導過程逐漸清晰對教學活動的理解,形成個人教學風格。青年教師的個性化培養,使其在比賽中彰顯個體差異性和多樣性,促進了教學工作的蓬勃發展。
2.2.3團隊化培養
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團隊的培養,根據課程所屬學科或課程群組建教學團隊。通過團隊引導青年教師成長,規劃成長方向,優化團隊結構,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發展。同時,在團隊內部更加有利于教育教學經驗交流和探討,促進教育教學改革
3結論
通過“三三制”培養型教學比賽體制的探索與實施,青年教師在教學工作投入充足的時間和精力,能夠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行教學設計,將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能夠用研究和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學活動,并從中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在這一體制的指導下,藥學院青年教師在“中醫藥社杯”全國中醫藥青年教師授課比賽獲得三等獎,獲得省級教育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2項,近三年累計獲批校級課程改革項目25項,學生評價優秀等級23人。實踐證明,教學比賽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有效通道,培養型的教學比賽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開啟了對教育教學研究的大門,使得教育教學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發展潛力,同時促進了師資隊伍整體建設,最終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李娜 唐于平 史亞軍 郭東艷 張拴 單位:陜西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