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人才培養
0引言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提出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要把“培養人”作為根本任務[1]。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展,學生和教師人數都在不斷增長,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方式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然而大部分青年教師并非出身于師范專業,缺乏系統性的學習和教學經歷。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在教學方法、教學措施、教學思維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本文結合筆者參加競賽的經歷和體會,淺談課堂教學競賽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推動作用。
1從比賽規則分析教學基本要素
首先,課堂教學競賽評分指標體系分為四個方面: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課堂教學和教學反思,分別對應于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教師行為。要求教師課前認真分析課程及學生實際,準確把握課程性質和地位作用,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學科發展前沿和最新科研成果,重點難點把握準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合理科學選用教學方法。教案規范,表述精煉準確。課件素材選擇恰當,技術應用得當。課堂上思路清晰、內容嫻熟、表達準確精練,重點突出,深入淺出,問題設計得當,富有啟發性,合理運用板書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師生關系民主、和諧,課堂氛圍好,感染力強,學生思維活躍,參與積極課后結合課堂實際,全面分析反思課堂教學過程。
2從教學片段的選取,培養教師準確把握學生情況、課程性質和地位作用的能力
首先,教學對象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故教學片斷的選取最好與材料相關,與有機化學直接相關的材料為高分子材料,其中最常用的有機高分子材料之一則為聚烯烴,因此選擇“烯烴”作為講授內容—緊扣專業方向;其次,根據評分體系,選擇合適的教學片斷。評分體系要求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學科發展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我校處于武陵山片區,杜仲膠資源豐富,而杜仲膠的成份為聚異戊二烯,屬于天然的聚烯烴,且我校有杜仲綜合開發利用國家地方聯合重點實驗室充分利用了地方資源。體現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中明確的地方高校要“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企業技術創新要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推動傳統工科專業改造升級”[2]。
3教學內容的準備,培養教師對知識的理解、對教材的處理能力
參加教學比賽,首先要保證教學內容要嚴謹,無知識性的錯誤。其次,認真加工教材及參考資料,并在此過程中,逐步理清教學思路,認真剖析重點難點,并將其轉化為精練、通俗易懂的語言。筆者參加課堂教學競賽的比賽內容是《有機化學》中烯烴的化學性質,并選取烯烴與鹵素的親電加成反應。通過認真參讀汪小蘭版的《有機化學》教材,并參考邢其毅版的《基礎有機化學》,因此,重難點是反應機理的理解與運用。教學思路為:雙鍵的構成:1個σ鍵和1個π鍵→π鍵電子云裸露在外→易受親電試劑進攻→親電加成反應→親電加成反應機理,以問題入手,層層引入。課件素材選取合適,本次片斷教學選用了杜仲膠及其改性引入課程,首先,杜仲膠是當地資源,且我校也在積極研究杜仲膠—讓學生產生興趣;其次,筆者本人正在研究杜仲膠,且有部分學生在參與了部分工作—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最后,杜仲膠屬于天然高分子材料,與專業相結合—讓學生明白了有機化學知識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總之,在對教學認真把握的前提下,結合地區資源優勢、學科前沿、個人的科研成果導入課程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比賽雖然只有15min,但是也要求是一堂完整的課,因此,結課顯得尤其重要,大部分教師的方式是小結+作業,而筆者選擇的是以課前布置的問題和文獻資料結課。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利用所學知識,結合文獻資料,提出杜仲膠改性的方法。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引用文獻“Chemistry:whysynthesize”[3]結束課程,通過講解,讓學生理解學習目的—回歸專業方向。
4教學理念與方法的運用,培養教師對教育教學的思考能力
教學理念的運用要求教師認真了解、分析、綜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恰當處理教材內容,重點難點把握準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使教學目的更加明確。從教學內容和學生發展的需要出發,本次片斷教學,借助經典的實驗(溴與乙烯的反應)、與地區資源出發(杜仲膠),用具體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合適的教學方法的選擇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當代大學生的個性鮮明,基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探究意識、創新精神培養,本次片斷教學采用了大量的討論法,以問題導入、以問題結課,讓學生緊跟教學思路。例如課題的引入部分運用要求學生解釋杜仲膠與天然橡膠性質的差異來源、如何改性杜仲膠、溴的氯化鈉水溶液與乙烯反應的“意外”產物的來源;通過設問,同學討論,老師講解,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當然前提是要求教師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并對知識點有很深入的理解,能應對不同的問題答案。眾所周知,有機化學是基于實驗的學科,很多實驗在現有條件下根本無法在課堂上實現,因此,在本次比賽中的實驗都是基于通過動畫模擬,更加直觀、安全—體現了信息化教學的思想。
5教學語言的組織,培養教師的語言組織、課堂把握的能力
對于教學比賽,要求教師講授嫻熟,講解流暢,表達準確,重點突出,深入淺出,時間分配科學。在授課過程中,尤其是精練的語言表達,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初次參賽的教師一般都建議將講稿寫出來,經反復修改、凝練,最終形成定稿。通過這個訓練過程,使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語言更加精練、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6專家指導,全方位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通常,學校、學院都有教學督導,對新進教師進行聽評課。但是,由于督導工作量大,不可能對每一位新進教師進行全方位的指導。但是教學比賽不同,參賽選手的名額有限,各院系會對選手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如對重難點的把握、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的撰寫、課堂組織、多媒體與板書的設計、教學語言、教學方法、課堂氣氛等。
7結語
青年教師作為現在及未來高等教育的主力軍,教學能力與素質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而教學能力的培養又是一個實踐、反思、總結、改進、提高的長期發展過程。教學競賽作為激勵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有助于青年教師對教學進行一個全方位的全新的認識,也是一次教學能力的全面培訓,對促進青年教師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2018.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M].2017.2.
作者:伍建華 向延鴻 劉志雄 吳賢文 彭曉春 單位:吉首大學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材料系 吉首大學化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