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實訓室的計算機維護技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計算機實訓室計算機維護為核心,從科學管理、備份還原、殺毒更新、網絡維護等方面入手,提出計算機實訓室計算機維護策略與技巧,保證計算機的正常使用,并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計算機;實訓室;維護策略;技巧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工作中,為了滿足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各個學校組建計算機實訓室,不僅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能力,也為職業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借助計算機構建實訓平臺,降低學校在硬件設施方面的投入,節省運營成本,并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在計算機實訓室投入使用時,常常會出現計算機故障問題,若維護不當,會減少計算機的使用壽命,無法發揮出計算機的實訓作用,造成學校資源的浪費。對此,學校要加大計算機實訓室計算機維護工作,結合計算機運營狀態和使用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維護計劃,提升維護技巧,進而提高計算機的使用效率。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計算機實訓室計算機維護策略與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日常管理,規范使用行為
計算機實訓室中的計算設備在實際使用中具備通用性與共享性特征,為了保證計算機的正常使用,學校要加強日常管理工作,完善計算機實訓室的管理制度,構建統一科學的管理體系,規劃階段性課程安排,協調計算機的使用,明確維修養護流程和方式,創新維修工具,進而實現計算機實訓室計算機的科學管理。同時,安排計算機實訓室專門負責人,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劃分計算機實訓室使用中教師和學生的責任,形成硬性指標,規范師生的使用行為,合理使用計算機,防止計算機的過度消耗,進而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計算機管理人員要做好維護工作,制定計算機檢查維護表,形成維護計劃,并做好日常維護記錄,為計算機的維修決策提供基本信息,完成計算機維護任務,提高計算機實訓室的綜合使用效益。
二、系統備份還原,提高運行速度
計算機在長期運行中會生成大量的“垃圾”,占內部儲存空間,這種垃圾文件與臨時文件會拖慢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學生插入移動載體進行文章拷貝,可能會將病毒帶入計算機中;學生應用網絡中,由于瀏覽攻擊性網站,導致系統崩潰。針對這些問題,計算機實訓室管理人員要加強系統的備份與還原,通過加裝硬件還原卡的方式,協助硬盤主引導扇區,讓計算機重啟后回到初始狀態,為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保障。除此之外,為了達到同等效果,降低維護難度,計算機實訓室管理人員可以在計算機中安裝一鍵還原軟件,一旦計算機發生問題或是需要恢復的情況下,可以進入軟件后選擇恢復備份狀態,即可實現計算機的備份與還原。
三、安裝殺毒軟件,定期更新系統
在計算機日常維護中,相關管理人員可以在計算機上安裝騰訊、360、金山等殺毒軟件,實時監測計算機是否受外來網絡的侵害,防治一般病毒與木馬程序,進而保證計算機的安全運行。為了預防教學中形成的病毒,教師要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將課堂要使用的課件資源上傳到網絡共享平臺中,降低系統C盤的使用,避免病毒在C盤上傳播,提高計算機管理的規范性。除此之外,要及時更新系統,修補系統漏洞,根據殺毒軟件的提示,安裝系統補丁程序,提高計算機系統更新的及時性,保證計算機的安全穩定運行。四、加強網絡維護,實現管理目標在計算機實訓室日常管理,要重視網絡維護工作,保證計算機網絡運行的通暢性和穩定性,讓全校師生享受到網絡學習資源。
4.1硬件維護
計算機硬件作為計算機網絡運行載體,對計算機各種故障的預防十分重要,這就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在日常維護中,要檢測網卡、網線、水晶頭、交換機、路由器等設備,查看計算機內存條顯卡是否正常運行,及時發現計算機硬件設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做好設備更換和維修工作,進而保證計算機的安全穩定運行。
4.2軟件維護
在計算機軟件維護中,管理人員檢測網絡安全性,手動升級系統,修補系統漏洞,更新系統防火墻與殺毒軟件,通過系統日志查看的方式,判斷非法用戶入侵行為,加密重要的網絡數據,保證計算機各種數據的安全性。
4.3網絡檢測
定期檢查計算機集線器、路由器等網絡設備,查看網絡連接情況,包括網絡訪問和網絡協議,一旦發現故障及時維修,進而提高計算機維護管理的綜合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計算機實訓室計算機維護中,要加強計算機實訓室的日常管理,規范師生使用行為,定期進行系統備份與還原,提高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安裝殺毒軟件,定期更新系統,加強網絡維護,最終實現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晁松杰,陶小培.高校計算機實訓室計算機維護策略與技巧[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02):45-47.
[2]武云成.計算機實驗室的管理與維護淺析[J].黑河教育,2015(05):60-61.
[3]杜厚祥.計算機軟件安裝與維護實訓室的組建[J].現代企業教育,2017(12):82-83.
作者:高建強 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