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教育認證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如何抓住工程教育認證機遇,全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立足區域經濟建設,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大連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例,分析人才培養存在問題,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從招生、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師資隊伍和質量保障六個方面探索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
1引言
工程教育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證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1]。工程教育認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育取向,和“持續改進”的質量機制,為中國高校工科類專業人才培養指明了目標和方向。2013年6月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的預備成員[2],同時,國內高校工程教育認證工作隨之陸續開展。在推進工程教育認證工作的過程中,一些從事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學者就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與探討。學者白學名在文獻[3]中對國內代表性的計算機專業工程教育認證進行了總結。從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平臺了解到,截至2019年12月,全國已有100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布點高校通過專業認證,其認證時間及有效年限3年至5年不等,其中不乏地方本科院校,這也折射出工程教育認證重視學校的個性發展,鼓勵其根據自身優勢,走特色培養之路。因此,作為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如何以此為機遇,立足區域經濟建設,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是一個必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大連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例,分析人才培養現狀,探索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對我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啟發。
2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存在問題
大連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對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學習過程中,發現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培養目標服務區域發展不夠明確
人才培養目標由培養層次、培養類型、培養方向、培養特色四個方面來確定[4]。大連工業大學人才培養根據學校辦學層次和社會需求定位為“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制訂時,將培養目標定位為“計算機行業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同時,培養目標也明確了社會經濟發展適應性和應用面的培養方向,符合大連工業大學人才定位。但作為地方高校,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未體現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
2.2課程體系設置缺乏個性化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原有課程體系根據學科特點及專業自身具備的條件開設課程,雖兼顧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各個方面,但未將課程體系模塊化,包括課程內容較多,開設的課程數量較大,所修學時學分較高。另外,學生因不能按照自己的興趣或本身的特長選擇相應的專業方向或模塊,個性化發展得不到滿足。
2.3實踐條件需進一步改善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過要求有良好的硬件條件保障。計算機專業現有實驗室條件仍以普通PC機房為主,設備較為陳舊,性能不可靠,不能為課程體系中新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科研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撐,嚴重影響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
2.4專業師資結構不夠合理
目前,專業教師中100%的教師承擔過科研課題,40%的教師具備行業企業經歷,83%的教師通過學校“雙師雙能型”教師資格認定,IT行業及企業外聘教師數量充足,專業的工程實踐教學水平良好。但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不到40%,制約了專業在科研創新方面的發展。
2.5持續改進機制保障需完善
專業現有教學質量評價通過組織督導、領導、同行聽課和學生評教來實施,形成了閉環評價,但學生評教指標仍不夠科學。學生學習效果通過考試總結、作業抽查、教師評學、召開座談會等進行分析,過程評價作用不夠突出。針對畢業生和就業單位進行培養質量和專業質量評價的跟蹤調查持續性不夠好。
3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探索
大連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為指南,強調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內涵建設,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條件和質量保證體系等方面進行探索改革。改革體現三個突出:一是突出學生為中心。從源頭開始,提高生源質量,培養過程注重學生興趣發展;二是突出產出導向。主動對接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服務地方區域經濟需要,優化課程體系,關注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三是突出持續改進。強調以現有質量保障體系為基礎,突出過程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持續改進,推動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3.1制定吸引優質生源制度,提高輸入質量
選派計算機專業教師到招生一線從辦學定位、社會需求、經濟發展、專業內涵等角度進行招生宣傳,為考生及家長進行專業報考答疑,吸引優秀學生,提高生源輸入質量。2019年,計算機專業教師對遼寧省內重點生源基地在高考前夕進行了大規模走訪宣傳,從招生錄取結果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錄取分數位列全校第一名,一志愿錄取率為100%。從2019-2020(1)學期期末考試結果看,計算機19級沒有一人有掛科現象發生,這也充分說明吸引優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的有效性。
3.2定位科學合理的計算機人才培養目標
針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提出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計算機專業以大連工業大學總培養目標和培養特色為指導,組織專業大范圍的調研和論證,確定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先后對阿里云、上海達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大連吉蜜科技有限公司、長春徑點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博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大連東軟集團、大連中軟集團、大連東軟睿道教育信息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進行走訪和問卷調研,傾聽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和培養建議,指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調整。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等7家通過工程教育認證高校進行實地走訪和調研,明確不同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區別,深入學習計算機專業認證內涵。邀請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大學等高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專家根據學科和專業特點對人才培養目標提出建議。調研6屆畢業校友反饋畢業生應掌握的知識、能力和應具備的素質,為畢業要求制定提供幫助。調研大連民族大學等11所省內一流高校,學習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在人才培養中的關注點。經過廣泛調研和論證,修訂我校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適應行業和區域經濟建設需求,能夠勝任計算機軟硬件系統開發、運維管理和技術研究等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3.3構建個性化、模塊化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是畢業要求的集中體現,也是培養方案可實施的關鍵。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要求課程設置支持培養目標達成,同時對專業基礎課、實踐課等各類課程學分比例進行了明確要求。因此,在構建課程體系過程中,對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參考國家教育教學質量標準,同時考慮本專業的發展特色及目標定位,構建達成本校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1)課程體系模塊化按照專業認證標準對學生的畢業要求,設置模塊化課程體系結構,優化通識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教學課之間的比例,合理設計理論課時與實驗課時的比例,保證課程體系更科學、更嚴謹。學科基礎課知識領域覆蓋面寬而廣,培養學生整體性、辯證性思維,為學科和專業內涵建設及培養目標的達成提供保障。專業課對接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充分體現社會適應性、科學先進性和穩定持久性,對應相關職業領域關鍵能力,體現人才培養應用型特色。實踐課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除必要的實習、課程設計環節,設置專業綜合實踐,拓寬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途徑,提高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2)課程設置個性化為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和成長成才,按行業技術和職業技能的要求,結合專業優勢和特色,設置個性化方向課群,嵌入式和大數據兩個方向。同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行業競爭的國際化人才,課程體系中設置3門雙語課程。推進校企協同育人,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設置3門校企共建課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設置1門創新實踐課。
3.4改善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的條件建設
逐步改善實驗室設備條件,支持新技術背景下課程教學、實踐能力培養,為專業教師指導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支撐。通過2019年中央地方共建實驗室項目實施,建設計算機專業云平臺和大數據實驗室,推動教學硬件條件升級及教師教學、科研環境改善,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實踐型人才提供良好條件支撐。按照工程教育認證對教學材料規范性要求,專門設立存儲檔案室,跟專業認證相關的學校、學院政策文件、教學管理情況記錄、畢業設計論文、課程試卷、課程設計報告、課程實驗報告、企業實習報告等資料分門別類存放。
3.5建設滿足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師資隊伍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明確規定“教師應具有足夠的教學能力、專業水平、工程經驗、能夠開展工程實踐問題研究”“教師的工程背景應能滿足專業教學的需要”[5]。因此,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及畢業要求關鍵是要建設結構合理、數量充足、質量過硬的教師隊伍。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隊伍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專兼比例等配置基本合理,教師工程實踐能力較強。針對學歷結構不合理情況,一種措施是鼓勵現有教師攻讀博士學位,目前3位教師在中科院沈陽計算所等高校進修。另一種措施是計劃引進博士學位教師2-3名,充實專業教學隊伍。教學能力提升方面,定期組織師生座談會、教學研討會、學術論壇和師資培訓等活動,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參加學校教學比賽,承擔學生工程實踐環節的指導工作,鼓勵申請校企協同育人合作項目。聘請計算機相關行業企業的技術專家擔任實踐環節兼職導師,與校內專業教師合作指導實踐教學以及工程實訓等工作,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實踐能力。
3.6完善質量持續改進與保障機制
持續改進是工程教育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也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重要目標之一[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對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依托學校“校、院、系”三級保障機制,加強過程教學評價管理。探索采用教、學、用多角度考核,校、師、生全方位評價,突出過程評價作用。以學校畢業生跟蹤機制為契機,成立專業畢業生跟蹤導師團,以專業導師形式把畢業生指定給每位專業教師,將畢業生評價意見反饋到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中,從而形成閉環教學質量保障和持續改進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4結束語
地方高校對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專業內涵建設以及人才培養都有積極的作用。本文以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為指南,探索改革了大連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以期抓住機遇,更好地實現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曹偉,李峰.基于專業認證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持續改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6(2):114-120.
[2]孫涵,陳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探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4):50-54.
[3]白學名.面向工程化教育的軟件工程課程建設探討[J].軟件工程,2018(12):38-40.
[4]王觀玉,石云輝.工程教育認證下應用技術大學計算機類人才培養研究[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35(4):97-102.
[5]李華新,譚敏生.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11):87-88.
作者:李曉紅 姚春龍 王海文 范豐龍 于曉強 單位:大連工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