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宏微觀下的區域金融風險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區域金融風險在金融部門和各部門之間具有傳染性和聯動性,單個金融機構或部分金融機構產生的微觀金融風險可能在區域范圍內傳導和擴散,形成區域金融風險。本文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分析影響區域金融風險的因素,從實體經濟和金融部門間兩個層面分析區域風險傳導路徑,提出防范區域金融風險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宏觀微觀視角;區域金融風險;傳導路徑
一、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多從影響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角度,對金融風險的影響因素、傳導路徑、金融風險指標設計和模型構建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而從區域性角度分析金融風險的文獻較少。從上世紀90年代后,我國學者開始對對區域金融風險影響因素和區域金融風險傳導進行了理論和實證研究。
(一)區域金融風險影響因素LierasMuney(2003)認為盲目擴大銀行的信貸規模,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宋凌峰、葉永剛(2011)通過實證分析得出區域金融風險的主要來源是公共部門和企業部門。盛夏(2013)認為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因素的變動是影響區域金融穩定的主要因素。李正輝、彭浬、謝夢園(2017)認為生產者價格指數對區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影響最大。王培輝、康書生(2018)認為外部金融沖擊影響較大,金融內在脆弱性影響較小。
(二)區域金融風險傳導Taylor(2009)認為區域金融風險可以通過各種金融業務往來傳導,還認為如果沒有直接業務往來,但資產機構相似,也會出現相似的風險。姜建華、秦志宏(1999)認為區域性金融危機由部分地區的金融風險通過不斷積累到一定程度所引發,相關區域的金融安全受到特定的傳導機制影響。張本照、孫悅(2005)指出區域金融風險主要由三個因素引發,一是個別金融機構或部分金融機構的風險在區域內的傳導擴散;二是其他關系緊密的經濟區域發生的金融風險在該區域內的傳導擴散;三是宏觀金融風險在該區域內的傳播。鄒小芃等(2008)認為部分金融機構的風險在區域內傳導進而導致跨區域傳播的風險。
二、區域風險宏觀因素分析
區域金融風險最初產生于多種微觀性因素,但往往根源于宏觀因素,在特定的宏觀經濟條件下,區域金融風險與宏觀經濟結構失衡密切相關。同時通過文獻整理分析,可以得出影響金融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
(一)宏觀因素實證分析以河北省為例,選取影響區域金融穩定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根據區域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和數據的可獲取性,選擇指標因素包括物價、外貿、投資、財政收支、銀行業和證券業六個方面,具體指標如表1,數據時間為2003年11月至2019年11月的月度數據,數據來源為WIND數據庫。通過正交變換將一組可能存在相關性的變量轉換為一組線性不相關的變量,轉換后的這組變量叫主成分。主成因分析在統計學上是一種降維處理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將相互關聯的多個變量經過一定的旋轉,重新組合成不相關的幾個主成分變量,根據特征值與累計方差貢獻率提取出幾個主成分。使用主成因分析法,對影響區域金融穩定的宏觀因素進行分析。利用SPSS軟件,利用主成因分析功能,對選取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見下表2,從高到低選取貢獻率較高的指標,可以得出,一是除CPI(當月同比)指標貢獻率較低外,其他九個指標都是影響因素。二是從影響程度看,影響區域金融穩定因素主要是各項存款余額、各項貸款余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進出口金額。
(二)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分析金融生態環境包括地方政府行為、區域信用環境、市場環境等。地方政府在金融市場運行的過程中,通過其對經濟的參與程度和自身的辦事效率來影響金融生態環境。一個健全完善的信用體系和良好的信用環境有利于金融機構的資金安全不受威脅。河北省以間接融資為主導金融市場,運用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較少,導致銀行風險顯著提高,其他非法金融機構趁虛而入,加大金融風險的同時,弱化了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河北省的金融生態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局部發生了非法集資案件,雖然及時化解了風險,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區域金融生態環境。一些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超出經營范圍從事金融活動,一些投資咨詢公司以投資為名進行非法集資等活動。所以,區域金融生態環境應重點關注是否發生非法集資、類金融機構、地方政府隱形債務等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風險情況。
三、區域金融風險微觀因素分析
影響區域金融風險的微觀因素主要是金融機構的風險狀況分析,隨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金融機構的不斷增加,金融業務不斷創新,金融風險逐漸暴露出來。
(一)微觀因素分析2018年末,河北省法人機構275家,營業網點數、從業人員及資產總額均逐年呈增長態勢,保險深度也逐年提高。區域金融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近幾年,銀行業機構風險不斷暴露,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二是部分地方法人機構風險不斷暴露,個別城商行資產規模擴張速度過快。三是個別有問題大型企業貸款違約,幾家銀行將該部分貸款劃入不良。
(二)微觀因素指標影響單個金融機構風險狀況的因素主要指標見表3。金融機構的基本情況指標包括,資產、負債、同業資產、同業負債、各項存款和各項貸款,體現金融機構的規模情況。資本情況指標包括,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體現出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資產質量指標包括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體現信貸風險狀況。流動性指標包括流動性比率、流動性缺口率和流動性覆蓋率,體現金融機構流動性狀況。債券與投資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收款項類投資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體現投資金融資產的風險狀況。委托及業務資產包括委托貸款和委托投資,該指標主要關注由于信貸規模限制,或是不能投放限制行業等限制,金融機構變相放貸或投資。表外相關指標合計包括承兌匯票和非保本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重點關注風險敞口和資管業務風險狀況。盈利能力指標包括成本收入比和利潤總額,該指標體現金融機構經營收益情況。對以上指標的監測分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監測指標是否超出合理范圍,監管指標上限或下限,如不良貸款率是否超過5%。二是監測指標在短期內是否出現較大變動,并開展進一步調查。對金融機構的金融風險分析,應重點關注五個方面。一是資本擴充能力,即抵御風險的能力。二是同業業務占比情況,近幾年同業資產占比較高,一般情況,同業資產占資產總額的比例超過50%的金融機構應引起重視。三是在不良雙升的情況下,監測不良貸款及新增情況和不良貸款處置情況。四是投資風險方面,關注持有金融資產到期贖回,特別是非標資產情況。五是關注資管產品在2020年底前整改情況及面臨的困難。除了以上定量分析指標外,還包括現場檢查和評估等定性情況,具體包括央行金融機構評級信息、存款保險現場核查、綜合評價和綜合執法檢查存在的問題、金融機構被監管部門處罰情況和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等內容。
四、區域金融風險傳導路徑
歷次金融危機顯示,金融風險的不同起因以及沖擊的傳導機制以一種復雜的形式起作用,伴隨多米諾骨牌效應和溢出效應。區域金融風險傳導的路徑有兩種,區域內實體經濟和金融部門間風險進行傳導。
(一)實體經濟傳導路徑基于河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選擇房地產行業作為實體經濟行業發展的代表,分析金融業與房地產行業之間的風險傳導。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可能引發銀行業信貸風險。房產作為貸款抵押品,占各項貸款的比重大,當房屋銷量下降,房價大幅下降,特別是同時遇到利率上升時,部分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選擇斷供,金融機構只能處置抵押房產,由此產生的信貸風險只能由銀行自身承擔。
(二)金融部門之間的傳導路徑金融部門之間的風險傳導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金融機構和影子銀行之間的風險傳導;二是金融市場與外匯市場、股票市場和政府債券市場之間的風險傳導。隨著銀證、銀保、銀信以及銀基合作的加深,一旦某一金融市場發生單個或者局部風險事件時,容易誘發區域性金融風險發生。以銀行業同業風險傳導為例進行說明,銀行同業業務會提升金融風險集聚水平。通過現場核查發現,很多同業非標準化資產業務都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城投債券以及“兩高一剩”等信貸限制性行業。這類非標同業業務通過打包處理,游轉在證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之間,金融風險蔓延。雖然在“資管新規”下,河北省法人機構正在積極推動整改計劃,2020年是整改期限最后一年,還應關注跨機構和跨市場風險,金融機構通過資金池運作模式,開展多種通道業務,多層嵌套,投資限制行業和股權交易等,底層資產逐漸暴露,相關的銀行、證券機構、信托計劃等可能受到損失。
五、區域金融風險防范建議
通過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影響區域金融風險的因素和區域金融風險傳導路徑的分析,對防范區域金融風險提三點建議。
(一)宏觀和微觀風險監測相結合對區域金融風險監測分析工作,一方面應從微觀視角,做好微觀主體(金融機構,特別是法人金融機構)的風險精準監測,掌握單個金融機構的風險狀況,對監測指標變化較大的機構開展實地調研工作,排查風險隱患。另一方面應拓寬宏觀視野,注重對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的分析。高度警惕加杠桿、資產泡沫等現象,關注實體經濟和金融之間的失衡問題。結合微觀和宏觀因素,根據區域特點,選擇重點關注的領域、行業和機構,對于河北省來講,重點關注房地產市場對金融機構的影響、環京津金融風險的溢出效應、非法集資、擔保圈信貸風險、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的風險狀況。
(二)阻斷區域風險傳導渠道區域金融風險防范需從金融風險傳導的根源著手,控制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的傳播渠道,阻隔金融部門之間的傳染路徑。通過分析區域金融風險傳導路徑,對于河北省,應關注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與金融部門之間的相互影響,以阻斷風險傳導渠道,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一是加強對“兩高一剩”行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重點領域和行業的風險監測和預警。二是掌握區域銀行、證券和保險機構合作情況,特別關注交叉合作業務不良資產情況。三是建立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之間的防火墻,阻斷影子銀行向商業銀行的風險傳導渠道。
(三)多部門協調合作維護區域金融穩定一是貫徹落實好金融穩定協調機制,實現區域金融多部門風險信息共享。二是維護好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加強信用環境建設。三是優化區域金融司法環境,嚴厲打擊逃廢金融債務行為,維護金融機構合法權益。四是建立防范非法金融活動的長效機制,嚴厲打擊高利貸和非法集資、地下錢莊等非法金融活動,積極開展投資者教育宣傳。
參考文獻
[1]耿德林,周慧,江忠偉,王威.金融風險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溢出效應研究——基于三大經濟區域的空間面板分析[J].征信,2019,(6):65-72.
[2]金鵬輝.區域金融穩定工作探索[J].中國金融,2017,(7):47-49.
[3]廖萱.區域金融風險評級模型及其應用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30):81-82.
[4]李明強等.區域金融風險預警體系構建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西部金融,2019,(4):84-87.
[5]張可心.區域金融壓力指數構建與分析[J].華北金融,2019,(3):57-62.
作者:翟立榮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廊坊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