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江西茶產業發展路徑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年來,通過標準茶園創建及推廣茶葉生態栽培、清潔化加工等技術,極大地提高了全省茶葉質量安全水平。近3年來,農業部對江西省茶葉抽檢合格率都達到100%,位居全國第一位。全省現有省級無公害茶葉基地77個,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茶葉企業和產品分別達到43家和169個,茶產業已成為江西省農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企業和產品數最多的產業。其中婺源、修水、浮梁3縣被農業部列為國家級無公害茶葉示范基地縣和出口基地縣。目前江西綠茶生物保鮮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江西綠茶品質排在全國前列。自2008年以來,江西省堅持“以區域整合為基礎、以省級整合為目標、以企業運作為主體、以政府扶持為推動”的原則,按照市場規律,持續推進“江西綠茶”品牌整合,通過近3年來的努力,“茶韻千年,綠動天下”的江西綠茶品牌宣傳不斷深入人心,不斷拓展印象,不斷產生品牌效應。另外“,浮梁茶”“、婺源綠茶”、“廬山云霧茶”、“遂川狗牯腦茶”等區域品牌建設取得新發展,2012年浮梁茶獲“華東十大名牌”稱號,“浮梁茶”區域公用品牌市場評估價值達到2.03億元。2012年全省茶葉專業交易市場、茶青交易市場總數達13個,比2007年增加了5個。2009年江西建立了一流的茶葉專業市場———南昌茶葉交易市場,市場總面積達3萬多m2,目前入駐茶葉企業達到110余家,已成為江西茶葉在省內的市場營銷旗艦和精品名茶展銷平臺。另外,南昌龍鼎城、修水江南國際茶城等茶葉市場建設方興未艾。自2007年起江西每年都舉辦江西綠茶博覽會,并統一組織江西綠茶企業參加上海、北京和香港等境內外茶葉展示展銷等活動。2010年,江西省茶企僅香港茶展簽訂茶葉銷售訂單和協議總量達4800余t,總金額超過9000萬人民幣。目前,江西茶葉已銷往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婺源有機綠茶每年出口歐盟市場量,就占整個歐盟有機綠茶市場的70%。
近年來,通過政府引導扶持、招商引資等形式,至2012年,江西省工商注冊茶葉企業達到479家,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1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達34家,實現茶葉年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茶葉出口創匯達3900萬美元;有茶葉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08個,參與茶農突破23萬戶;全省茶飲料、茶多酚、茶色素等茶產品深加工不斷延伸,茶產品效益不斷提高。2009年婺源聚芳永茶業公司引進了全自動清潔化茶飲料和原料茶加工生產線,可年產精制茶4000t和飲料茶3000t,2010年該公司已成為康師傅、可口可樂、娃哈哈、統一等大型茶飲料企業原料茶的主要供應商。
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
1問題與挑戰
茶園總體規模偏小。據年報統計,2011年江西省茶園面積不及云南省茶園面積1/5,產量約為其1/6。即使與周邊省份相比,茶產業規模也只有湖北、福建、浙江、安徽等省份的1/2或1/3。這與江西作為茶產業傳統優勢茶區地位不相稱。品牌市場競爭加劇。近年來,江西綠茶品牌整合雖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企業自身及傳統因素等影響,全省茶葉品牌多而雜的現象依然存在,與云南普洱、福建鐵觀音、浙江龍井等優勢品牌相比,江西茶葉品牌整體市場競爭力還不強。生產成本上漲加快。由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茶園生產和采摘勞動力短缺,近年來,茶園社會工資呈大幅增長之勢,加之茶葉產品包裝、運輸等成本上升,不同程度影響了茶產業經濟效益的提升。質量安全壓力增大。當前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加之國內消費者對質量安全的零容忍,對質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推行標準化生產,建立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顯得尤為迫切。
2發展機遇
政府重視程度提高。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為推進茶葉生產提供了政策支撐。近年來,江西省委、省政府領導十分關心、重視茶產業發展,省政府辦公廳在2008年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我省茶葉產業發展的意見》基礎上,2012年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茶產業發展的意見》(贛府廳發【2012】51號)文件,除出臺系列扶持政策外,省級財政還專門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推進茶產業發展。產品市場需求增長。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茶葉消費已逐漸成為“國飲”,需求量大幅增長,發展空間大。同時綠茶是我國茶產業的優勢茶類,無論內銷還是外銷,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優越環境條件突出。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部分產茶優勢區域生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壞。江西地處中亞熱帶南緣,境內群山疊翠,溪澗縱橫,終年云霧繚繞,四時清泉不絕,工業污染相對較少,森林覆蓋率高達63%,全省現有20~600m宜茶荒坡、荒山面積167萬hm2,發展茶葉產業潛力巨大。
促進江西茶產業發展對策探討
1落實政策,加大扶持
一是省級財政要設立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標準化茶園基地建設、茶企加工能力建設、江西綠茶品牌建設、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和主產區茶青市場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二是各主產區黨委、政府級要將茶產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對茶產業發展實行年終績效考評,建立健全茶產業發展激勵機制;三是要積極整合農業、林業、扶貧、以工代賑等涉農資金支持茶產業發展,切實落實茶園占補政策,加大金融信貸、招商引資扶持力度,緩解茶葉產業發展融資難問題。
2擴大規模,提高質量
一是各主產縣(市)要切實抓住當前茶葉發展的有利形勢,充分發揮我省茶葉生產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適度擴大茶園開發規模,力爭2015年全省茶園面積發展到8.67萬hm2以上;二是各級農技推廣部門和科技人員要加大茶葉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力度,要針對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力缺乏、茶葉生產成本上漲等突出問題,加快推廣一批節本增效技術,尤其是要加快推進茶葉生產機械化、加工清潔化發展。三是要鼓勵生產經營者積極申報產地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和企業QS認證,建立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構建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3注重品牌,擴展市場
一是省級茶葉主管部門要繼續按照“以區域整合為基礎、以省級整合為目標、以企業運作為主體、以政府扶持為推動”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對江西綠茶品牌整合與宣傳,同時各茶葉主產縣(市)也要加強對當地區域品牌的整合與宣傳,解決江西茶葉品牌多、雜、亂的問題,整體提升江西茶葉品牌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二是要繼續做大做強茶葉交易市場,鼓勵民間資本積極投資茶葉交易市場建設,支持在茶葉主產縣(市)建設茶葉交易市場、在茶葉種植主產鄉鎮新建茶青交易市場,增強輻射帶動能力,逐步構建起省、市、縣、鄉四級茶葉市場營銷網絡。三是各級茶葉主管部門要積極組織、舉辦茶博會、茶交會、茶文化節、茶產品展銷等活動,鼓勵茶葉企業跨區域開設連鎖經營,發展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業務,努力擴大產品市場占有份額。
4培育龍頭,延伸鏈條
一是要積極打造一批科技型、外向型、帶動型的龍頭企業,同時鼓勵企業采取兼并收購、資產重組、股份合作等形式,整合組建大企業、大集團,增強品牌市場競爭力。二是要鼓勵茶葉加工企業利用豐富的茶葉資源,積極開展夏秋茶和中低檔茶的綜合利用,提升茶飲料、原料茶和茶多酚、兒茶素、茶黃素等茶葉提取物加工水平,擴大茶葉深加工的產品應用范圍。三是要結合江西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和古色旅游,積極扶持生態茶園景區建設,在全省重點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生態休閑觀光茶園。四是要支持各類社會組織積極開展茶事、茶藝活動,興建茶文化休閑園、茶生態旅游公園等各種茶文化設施,開展富有特色的茶文化研究和推廣活動,提升江西茶文化社會影響力。
5強化科技,提升素質
一是要充分利用江西農大、江西婺源茶校等科技教育資源,擴大茶技專業招生量,加強茶葉專業人才的培養。二是要積極依托省(市)級茶葉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科技人才優勢,加大對茶樹種質資源開發利用、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茶葉清潔化連續化加工、茶葉現代化生產管理模式等關鍵技術研究,加快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選育。三是要積極整合陽光工程、雨露計劃、遠程教育等培訓資源,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強對基層推廣部門、茶葉專業合作社和中小茶葉流通企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大力培養一批有經營頭腦,善于攻關推介和開拓市場的營銷人才。四是要充分發揮茶葉協會、茶業聯合會等各級茶葉中介組織的科技人才集聚優勢,積極探索與產業化發展相配套的區域性專業技術推廣模式,提高產業科學發展水平。(本文作者:程關懷 單位:江西省農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