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時代,隨著科技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社會經濟迅速變革,社會變化巨大,心理上的急劇變化和生活環境的日益復雜,對成長中的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他們在學習、生活和社會等方面遇到種種困難,難免會出現心理問題,而且有日益嚴重的趨勢。學校是中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各個學校應該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及治療活動,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表現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結束了少年期,開始向青年期轉型,這個時期學生的思想趨于穩定,心理也日益成熟,但是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還不是很成熟,仍然具有矛盾與沖突,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心理活動和生理變化間的不平衡性。
高中生的生理發展迅速,而心理的發展卻相對落后,具有較大的不平衡性。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性導致了心理和社會關系發展的不同步。這個時期,由于生理的巨大變化,高中生外形發生了巨大變化,使他們心理上也想進入成人世界,扮演新的社會角色,尋求一種全新的行為準則,重新體會人生的意義。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他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產生種種困惑。[1]此外,由于性的成熟,萌發了對異性的愛慕,滋生了對異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開,因而會有一種強烈的壓抑。他們缺乏理智、心理比較脆弱,容易產生挫折感。
1.2知、意、行等方面的動蕩性。
高中生在思想上,思維敏銳,但容易偏激;在人格特點上,熱情大方,但容易沖動,缺乏承受壓力,社會經驗也十分缺乏,具有波動性;在意志品質上,他們表面堅強,但在毅力不夠,往往把勇敢與蠻干混同起來,表現出沖動性;在社會關系上,他們渴望社會能夠給予他們信任和尊重,但容易苦悶和焦慮,表現出較普遍的逆反心理,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另外,他們有盲目崇拜的心態。
1.3觀念上和行動上的自主性。
高中生在觀念和行動上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希望解放出來,開始積極嘗試脫離父母的管理。他們對老師的意見不再輕信,甚至有時會故意違反老師的意志,尋求心理的一種滿足。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處于與家長、老師相抵觸的狀態,希望從父母、老師那里得到理解、保護。
1.4內心世界的閉鎖性。
高中生的內心世界開始對外界不滿意,非常希望有單獨的空間,保持自己內心的小秘密。心理發展的閉鎖性往往使高中生感到孤獨。他們渴望尋求理解自己的人,對于能夠理解他們的人,他們可以推心置腹、毫不保留。[2]
2當代高中生身心發展面臨的挑戰
2.1求知與升學的困惑。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許多家庭生活比較舒適和優越,孩子可以享受無窮的快樂,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作為家長,一味希望孩子學出好成績,找份好工作。但孩子不理解父母,沒有危機意識,沒有危機感,他們常常對父母表示懷疑。因此,學習缺乏動力,學習成績始終上不去。進入高中,學習任務加重,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心靈遭到嚴重創傷,個別學生出現心理疾病。
2.2異性交往的迷惑。
高中生在青春期,對異性產生神秘感,由于他們心理發展還不成熟,一旦落入“情網”,十有八九會影響到學習,學習會成績下降。另外,老師往往忽視異性交往的正面影響,不能正確誘導男女朋友和諧地學習、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從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致使學生在交往中出現更大的困惑。
2.3價值取向的困惑。
高中學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經濟成分的多樣化,高中生面臨著嚴峻挑戰。部分學生對集體活動不感興趣,認為參加團體活動完全沒必要,價值取向不和。[3]此外,科技的飛速發展,上網行為逐漸增多。網絡已經成為高中生的重要生活部分。一些高中生不能很好把握自己,容易沉迷于網絡中不能自拔,有些涉及暴力傾向和色情內容的游戲,則會給高中生帶來很大的心理影響。
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對策
3.1建設良好的教師隊伍。
任課教師是決定心理健康教育好壞的關鍵,教師的充分參與,以及人格的魅力,都會帶給學生良好的影響,會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取得良好的效果。要積極開展教師的專業培訓,學校要把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列入學校教學計劃,使教師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掌握必備的知識和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具備較豐富的人生經驗,友善、樂于助人、也善于與人建立良好的關系,珍惜和尊重自己有幫助人的權利,有健康的自我形象,尊重他人,相信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真摯誠懇待人,不虛偽,能主動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語言表達準確、簡潔、有幽默感,注意身體健康,保證有旺盛的精力,敢于冒險,在生活中不害怕接受挑戰。[4]
3.2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必須以人本主義理論為基礎進行建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育者要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提供各種學習資源,激發學生潛能,讓學生個性得以完善。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為了新一代的健康成長,必須要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內容。學生的集中需求,使心理健康課程的開展的堅實基礎。無論在目標的設定,還是在內容的選擇,都必須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要按照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引導學生獲取個人發展的經驗,達到自我實現的核心。我們需要將課程的重點從教材轉向了學生個體,以學生的需要為宗旨開發出來。
3.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建設。
從教材內容的編排方面,要以本校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基本點,順應學生的發展。要真正做到是適合這一特殊階段學生所需的教材,有的放矢,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在教材的編寫上,應有所創新,版式要活潑,設計要新穎,畫面要生動,才能使學生愛不釋手。在教材開發的過程中,更應該著眼于學生的心靈成長,要遵循學生發展的心理規律,使學生真正取得收獲。
3.4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要實際的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應有所突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重視學生個體內在的心理歷程的影響,才有利于學生養成的心理素質。只有借助于體驗,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促使學生不斷感悟與思考。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學手段實施,以個體經驗為載體,以活動為中介,要對課程進行精心設計,通過情景體驗,角色扮演,談話溝通,行為訓練等活動形式,通過師生參與,建立起為學生所認同和接受的規范和價值,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作者:冷珊 單位:大連市金州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