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中小學的批判性教育的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社會現狀
整個社會現在充斥著無數的信息卻唯獨缺少思考,雖然這種思考在不斷的增加。而這種思考的增加,關鍵是什么,關鍵就是言論自由的開放。很簡單的例子,縱觀中國大事的媒體傳播渠道,可以很清晰的發現。原來在中國要是發生什么事情,往往要經過報紙和電視進行傳播,這樣的局限性就非常的明顯,什么能播什么不能播大家也都知道,新聞聯播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后來通過論壇和門戶網站,隨之產生出了網管這一新生事物;再后來就是博客和空間,在持續了一段時間后,也出現了一系列限制的符號,對文中的一些語句進行限制;到了2009年8月,在無數人為了Facebook和Twitter翻墻無數之后,中國終于開始了自己的新型互聯網交流平臺,微博。在越來越開放的言論自由之后,中國國民突然發現,微博運營商方面,也會對公民的言論進行多番的限制。
2自由言論
這種自由的言論帶給中小學生的,不僅僅是開放的思想與思維,也有一種令人擔憂的問題。因為中國的中小學生缺乏一種批判性思維,學生們已經習慣聽從任何方面的信息,并相信它。這種缺乏,是從教育的開始就已經植入的了。從小學開始,我們的學生回答問題的第一步驟肯定是從課本、教輔書中尋找答案,而非自己獨立思考。因為這樣的方式最為快捷與方便,而老師手中厚厚的一本教學大綱恰巧為這樣的現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后臺支撐,此為其一。其二,現在中小學教學中,老師依舊不能質疑教材。教材和大綱是教師教學最主要依靠的東西,而教材與大綱的編寫往往由教育部和幾大出版社共同出版,而最終的考核標準恰恰是自己出版的教材與大綱。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喪失了自主選擇教材的權力,這就直接導致教師不能教自己所想、教自己所思、教自己想教的。而在長期的壓抑之下,教師也漸漸的開始承認這一現實情況從而屈服。試想,連教師都無法質疑都不能質疑,拿什么來讓學生學會質疑呢?其三,大環境中言論自由的壓抑導致學生喪失批判性。言論自由可能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很可能導致言論過度自由。人的劣根性就在于無法控制其自身的欲望,反而自主的膨脹欲望。一旦言論的大門完全敞開,而國人的批判性不足以支撐這樣的自由之時,自由的國度也將成為一種不自由的地域。這就是一些學者強調的“第六自由”,即“免于傾倒信息垃圾的自由”。
3現在的中國
現在中國有種矯枉過正的可能,無處不在的網管和“五毛黨”,活生生的演繹著《一九八四》中“老大哥聯播”和“真理聯播”。托克維爾曾經強調“多數人的暴政”,在自由不能被保證的時候,平等就成為了“多數人的暴政”?,F在社會有這樣發展的趨勢,而最為受到沖擊的就是在校學生。從80后開始,這樣的一種“多數人的暴政”都在不斷侵蝕著學子。特別是中小學生,在其自我獨立的心理應該被培養的時期,遭受著一種“自由的壓抑”,導致了學生批判性的下降。
4批判對一個人的影響
當一個人喪失了批判的時候,那么這個人無異于行尸走肉。他不會思考現狀,也不會反思歷史,同樣不會正確看待未來,只會胡亂的展望。這種批判性,在目前而言就是反思,反思我們曾經做過的一切,從中取得有利于自我或社會發展的各種元素。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萬物之靈,并不只是因為人類更新技術的速度更快,而是因為我們人類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我們自己成長的足跡,并進行反思。公民在人身自由后尋求言論自由,是因為人們知道言論自由是對現實生活以及歷史的一種有效的反思。但是人若是喪失了這種反思,只想著一味的進取與改變,也就會產生一些很可怕的后果。中國現在正在以一種飛奔的速度改變著,但是社會危機出現的速度也在逐步的增快。與此同時,新歷史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泛濫成災在影響著下一代中國人,泛娛樂化導致了社會審美的不斷低俗。正如剛剛上映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與《悲慘世界》票房的對比,我們將會發現,高雅的審美正在遠離中國人,而最為粗鄙與低下的趣味則充斥著中國人的視線。而認為低俗的審美趣味并不可怕的觀點,則充斥著整個互聯網,成為一種網民的主流觀點,
5結語
如果我們的言論自由不能合理化,那么我們將無法相信任何一處得到的資訊,包括新聞聯播和論壇微博;如果我們中小學教學時,再不考慮批判性教育,那么再多的發展反而會成為毀滅這個社會的工具。
作者:趙呈霽 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