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閱讀療法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閱讀療法與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較為契合。探討了運用閱讀療法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并圍繞閱讀療法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條件保障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閱讀療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社會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轉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必然帶來人口流動的增加。因為我國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限制,許多進城務工者不得不將子女留在農村,由此也導致了大量留守兒童的出現。國家民政部2018年的統計表明,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為697萬,其中545%為男孩,45.5%為女孩。廣西是中國西部欠發達后發展的多民族邊境省份,也是中國重要的勞務輸出省區之一。據《廣西日報》報道,2017年廣西農民工總量達到1276萬人,其中外出勞務人口約占一半,因農村青壯年群體外出務工帶來的留守兒童問題較為突出,廣西全區農村留守兒童總數達44萬8千多人。國務院2016年印發的《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國發〔2016〕13號)指出:要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支持和指導中小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留守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書籍是兒童身邊世界的縮影,閱讀是兒童認知和成長的良好途徑[1]。留守兒童群體的閱讀需求強烈[2],書籍是留守兒童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將閱讀療法作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方式進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閱讀療法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契合
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面臨兩個主要任務。一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因父母常年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在隔代監護背景下得到的親情溫暖和人際支持相對較少,他們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更多只能向同齡朋友求助。研究顯示,農村留守兒童焦慮、孤獨感和抑郁等負面情緒較多[3],有更多的問題行為[4],心理困擾較為突出。指導并幫助留守兒童有效解決前述各種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務之一。二是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不等于積極心理品質的獲得,留守兒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促進留守兒童積極健康成長與發展。當前,農村學校教師、留守兒童父母主要還是以學習成績評價留守兒童綜合表現,較容易忽略留守兒童心理品質的培養。教育不僅僅是向孩子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引導幫助孩子成長為身心健康的人。研究顯示,留守兒童在真誠、友善、謙虛、持重等積極心理品質上的得分表現較好[5],因此進一步促進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讓他們不斷增加戰勝困難的勇氣與信心,能更加堅強樂觀面對生活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另一重要任務。以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教師主導且以心理健康知識宣講為主的教育,在這種傳統教育模式下,留守兒童更多是被動地知識接受角色,其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意識都較為薄弱,這也直接影響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亟須在教育方式與內容上進行積極探索與創新。閱讀療法是以保健和輔助診治為目的來排除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心理治療閱讀活動[6]。閱讀療法可向讀者提供更容易獲得的心理幫助,具有易于使用、成本低以及更好的隱私保護等特點。研究認為閱讀可以影響讀者的知覺、認知、情緒等心理活動,也可以影響讀者的興趣、意志、價值觀等人格因素,以此來達到心理保健的目的[6]。調查顯示,閱讀療法對兒童青少年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緩解有較好療效[7]。這也提示,閱讀療法可較好地契合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潛在價值。
二、運用閱讀療法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一)運用閱讀療法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一是讓留守兒童閱讀心理健康維護相關的繪本和漫畫等書籍資料。從“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維護觀點而言,留守兒童在閱讀自我認識、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學習心理等心理健康相關主題的繪本和漫畫過程中,容易體驗到與主人公相似的情緒體驗和內心感受,同時還能發現主人公在情緒管理和行為應對等方面的優點與不足,最后通過對主人公事例的反思學習到生活中心理健康維護實用方法與技巧,這種案例學習式的閱讀對留守兒童來說比較親切自然,案例的經歷容易得到留守兒童的共鳴,而在閱讀過程中收獲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也容易得到留守兒童的認同,最后內化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維護的方法與策略。二是讓留守兒童閱讀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相關的書籍資料。從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模仿即養成”的心理品質塑造觀點而言,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讓其學習和模仿那些具有多種積極心理品質的榜樣人物。具體可通過讓留守兒童閱讀古今中外各種英雄人物傳記的方式來激發兒童積極向上的動力與熱情,其中可以讓留守兒童重點關注這些英雄人物兒童青少年時期的成長過程與經歷。從閱讀心理過程分析而言,留守兒童在英雄人物傳記作品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成長境遇與主人公的成長境遇作比較,當其發現古今中外英雄人物傳記作品主人公很多都是在艱難困苦中磨煉成長時,留守兒童的心理距離會被有效縮短,而當他們發現這些主人公是在不斷挑戰困難并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最終成為社會有用之人時,其內心受到沖擊和震撼可能遠非言語能形容。兒童青少年時期也正是尋找榜樣,模仿榜樣,渴望成為榜樣的關鍵時期。所以對兒童來說,榜樣的力量確實是無窮的。以上分析可知,通過閱讀英雄人物傳記的方式培養留守兒童自強自立、百折不撓、堅強樂觀的積極心理品質具有較強的現實可操作性。三是讓留守兒童閱讀感恩品質培養和感恩情感表達相關的書籍資料。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多是為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而外出務工,在外出務工過程中他們吃苦耐勞、勤勤懇懇,盡可能給子女最好的生活學習條件,而自己很多時候是節衣縮食,能省則省,他們舍不得買好的衣服,盡量控制生活中不必要的開支,這些留守兒童父母是中國農民這一偉大群體的典型代表。對農村留守兒童來說,由于年齡較小的原因,要讓他們完全理解父母外出務工的辛勞是不現實的。我們可以通過讓留守兒童閱讀感恩品質培養和感恩情感表達相關的書籍資料,為留守兒童提供理解并懂得感恩他們父母的機會,這種感恩品質的培養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感恩可通過拓展個體的行為和認知模式,進而增強個體的社會適應性。具體對留守兒童來說,通過閱讀感恩相關書籍資料的方式使其能自覺增加對父母的理解和認同,會增加他們對戰勝生活中各種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同時也會使得他們內心里少一些孤獨,增加和父母的心理連接,知道父母外出務工是極為不容易的,外出務工也是對整個家庭的責任和擔當。同時也可以鼓勵留守兒童將對父母的感恩用各種方式表達出來,對留守兒童來說,知道感恩和懂得表達感恩對其心理健康發展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具體從感恩表達的操作層面來說,通過讓留守兒童閱讀感恩表達的書籍資料,可以啟發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信表達感恩,將自己的心里話通過文字說出來;也可以通過給父母畫一幅畫、讀一首詩、唱一首歌等多種方式對父母表達內心最樸素和真實的情感。
(二)閱讀療法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條件保障一是充分發揮地方高校圖書館在留守兒童閱讀活動中的資源優勢。具體操作方面,地方高校圖書館可向農村中小學校圖書室提供上述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相關閱讀資源(包括電子資源)和圖書資料支持,具體是可通過向農村中小學校圖書室提供批量外借的圖書和期刊,在農村中小學圖書室建立“借閱服務點”,可定期按時進行書刊更換或交換;另外,地方高校圖書館可與農村中小學學校圖書室合作,指導留守兒童成立閱讀興趣小組,定期組織閱讀交流分享活動,利用同齡相互影響的優勢,激發農村留守兒童閱讀興趣。二是充分發揮農村“兒童之家”平臺在留守兒童閱讀活動中的各方力量整合優勢。近年來,各地農村社區一直大力推進基層“兒童之家”建設項目。“兒童之家”是農村留守兒童課外時間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可通過將社會公益組織、農村社區工作者、地方高校大學生和社會愛心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進行有效整合共同服務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閱讀活動的開展。具體操作方面,可號召社會公益組織為“兒童之家”募捐簡易書柜和相應的圖書資料;可讓農村社區工作者做好“兒童之家”圖書使用的監督與管理服務工作;最后可讓地方高校大學生和社會愛心志愿者為留守兒童在“兒童之家”的閱讀做具體的指導與分享服務。
參考文獻:
[1]楊雙琪,王景文,黃曉鸝.我國兒童閱讀療法發展與內容研究[J].晉圖學刊,2018(2):45⁃49.
[2]覃仕蓮,徐軍華.基于實地調研的農村留守兒童閱讀推廣探究[J].圖書館建設,2017(8):54⁃60.
[3]黃霞妮,楊新國,徐明津,等.廣西留守兒童研究現狀評述[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26(2):69⁃74.
[4]李姍澤,謝超香.社會轉型背景下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以廣西為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52(6):117⁃121.
[5]沈麗麗,游達,滿其軍.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發展現狀的研究[J].文教資料,2019(14):150⁃152.
[6]張振,陸波.閱讀療法視域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索[J].濟寧學院學報,2019,40(5):87⁃91.
[7]袁帥.閱讀療法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郁及焦慮的meta分析[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18.
作者:祁慧 單位:賀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