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家長與教師關注的重點,心理健康教育也進入大學課堂。基于此,本文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分別從健康教育目標、教育原則以及教育內容等方面詳細闡述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具體如下;(1)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心理素質是人的心理健康內在表現,無論是人的情緒變化還是性格波動,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態。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2)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推動學生人格的完善發展。學生的人格與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推動人格的健全,學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時會接受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的教育,也會在社會環境影響下不斷適應社會,提高自身的發展能力。(3)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內在潛能。這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良好的心理狀態時潛能開發的重要前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增強自信,學會深入發掘自己的潛能,最終實現自我,完善自我[1]。
2.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徑
學校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以學生的健康心態為教育目標,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未來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并通過自我心理調節功能環節工作壓力,實現自我價值。
2.1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1)完善心理調節。指導學生深化自己對社會的理解,掌握自我調節方法,優化新路素質,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性格品質的優化,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優化個人行為習慣。(2)預防心理疾病發生。當代大學生處于社會變革時期,面臨著人生發展過渡時期,學生們面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如果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將會引發一系列心理反應。對此,需要教師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如定期的心理普查幫助學生遠離心理健康疾病的困擾,并為學生推薦多種有效的心理調整方式,讓學生學會緩解壓力[2]。(3)培訓學生心理調適的技能,為學生提供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交往態度,學會正確使用人際溝通方法,調節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逐漸適應社會發展與變化。
2.2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遵循教育原則。(1)系統性原則,這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要求學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系統,實現教育的規范化與系統化。(2)學生主體原則。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預防與調節。(3)教育發展原則。學校需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資源,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平臺,引導學生自我調節。
2.3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可以從以下幾點建議入手:(1)利用新生心理普查、春季心理問題篩查等契機,重點關注出現家庭變故、遭受情感挫折、就業壓力大等類型的學生,排查心理隱患,預防心理危機的產生;(2)利用課堂教學、互聯網教育平臺宣傳等途徑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多角度看待問題,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正確面對壓力與挫折;(3)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課堂,利用“5.25”等特定紀念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健康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導大學生關注心理健康,增強自身抵御風險和抗挫能力,為實現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總結
總而言之,現代化教育事業發展中,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時,要求學校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預防措施和調節功能為基礎,采用科學的教育模式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構建科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張艷,王飛.“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18(23):80-81.
[2]陳國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積極心理學的視角[J].智庫時代,2018(48):121-122.
作者:解穎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