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與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部分高校在非經濟類專業開設西方經濟學課程,不過,現有西方經濟學教學過于偏重理論體系講授,因非經濟類專業教學目標和經濟類專業存在廣泛差異,現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與非經濟類專業教學目標并不相適應。非經濟類專業的教學應更加注重運用經濟學基本原理分析現實經濟問題,培養經濟學思維;同時,應結合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綜合運用課堂講授、案例教學和專題研討相結合的方式,提升教學效果;最后應通過改革課程考核方式,結合專業背景,建立與非經濟類專業相適應的考核方式。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非經濟類專業;教學方法
1問題的提出
西方經濟學是研究資源配置的學問,發展至今日,理論體系龐大,數學化程度高,理論較為抽象,學習難度較高。西方經濟學因其工具優勢,對于管理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等其他學科也產生廣泛的影響,以致于在公共管理類、政治學類、社會學類等其他非經濟類專業開設了西方經濟學課程。不過,對于非經濟類專業學生來說,學習西方經濟學并不是為了全面掌握經濟學理論體系,而是通過掌握經濟基本原理,分析現實經濟問題,培養經濟學思維方式,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背后的規律及其政治、社會背景(林素鋼,2009)。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教材體系、教學內容基本以經濟學專業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案例并未體現非經濟類專業學生的專業背景、學習目標。因教學對象的不同,需要我們在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運用等方面結合學生特點做出調整,本文結合非經濟類專業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思考。基于經濟學傳統教學方法過于注重理論講授、數學推導,稱為“黑板上的經濟學”,學生參與度有限,國內學者較早地開始反思和提出應從教學方法改革角度提升教學效果。周五七(2017)指出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比較實驗式教學、慕課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和研討式等教學方法不同特點,分析了不同教學方法如何匹配經濟學教學內容,以提升教學效果。周小寒(2018)從自主學習能力的視角,提出應以參與式教學方法,提高經濟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經濟學直覺思維。李力力(2018)指出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應改革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提高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的興趣,提升學習效果。張武康、張美麗、李翼瑋(2018)基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構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同時圍繞不同教學環節,設定過程評價體系,提升教學效果。經濟類專業與非經濟類專業在教學方面的側重點也應不同,方鴻(2012)指出較多高校非經濟類專業開設西方經濟學課程,但是學生學習熱情和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適應非經濟類專業的西方經濟學教材仍然非常缺乏,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還不相適應,需要加以改進。博昭、馬蔚姝(2013)指出非經濟類專業經濟學課時設置不足,無法滿足課程本身的目標要求,應降低課程難度,結合案例教學增強理論和實踐的連接力,提升教學效果。唐清萍(2019)認為宏觀經濟學作為難度系數較高的課程,對于非西方經濟學專業應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內容,引入本土案例、時事,改革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西方經濟學課程強調三種表達方式:經濟學表達方式、圖形展示和數學推導,非經濟類專業教學更應強調經濟學思維訓練和培養。現有對于經濟學教學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傳統講授方法的反思,如何針對非經濟類專業學生專業背景、教學內容,綜合運用不同教學方法,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2教學目標的確定
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目標通常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系統掌握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強調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說,經濟類專業在教學過程中較為注重理論演繹和推理,為后續經濟類課程開設打下堅實基礎。不過,作為非經濟類專業,學習西方經濟學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政府各項經濟政策內在機制及培養經濟學思維邏輯。相應在非經濟類專業開設西方經濟學教學目標更應注重理論分析和運用,同時在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也應作出相應調整。
3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經濟學理論教學方法有三種:傳統講授式、案例式教學和研討式教學。傳統講授式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灌輸,師生互動較少,學生缺乏主動性,因西方經濟學理論系統性強,較為抽象,講授式教學應用較廣。案例式教學不同于舉例式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結合經濟現象,理清案例涉及主題,如何運用相關經濟理論進行分析。案例教學需要學生事前閱讀材料,分組討論形成觀點,通過教師引導圍繞主題進行討論,提高經濟問題的分析能力。研討式教學比較適用特定專題,例如:面對經濟減速,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貨幣主義學派分別如何看待,應采用什么樣的政策工具。鼓勵學生通過收集數據,結合理論進行分析,形成觀點,加深對于理論的理解和現實問題分析能力。經濟學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方法也應存在差異,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合理搭配,提升教學效果。價格理論部分的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概念抽象、公式較多,學生學習難度較高,通常以講授為主。不過,通過引入中國雙軌制價格改革的案例,分析價格改革的難點和影響,結合中國經濟轉軌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行為差異。尤其是公共管理類、政治學類等非經濟學專業同學,通過引導學生收集材料,思考雙軌制改革能夠取得成功的政治條件,價格機制發揮效應的政治制約因素。在案例研討的基礎上,能夠增加學生對于價格理論的感性認識,提升教學效果。市場結構理論部分的講授通常關注不同市場結構的特征及其均衡條件,在課堂講授理論模型的基礎上,可以結合現實案例進行研討式教學,分析市場結構的動態演進及其市場行為。例如,可以布置學生收集中國家電市場發展史,分析家電企業在初始的群雄混戰階段企業行為,進而分析如何形成了當前家電市場寡頭市場結構;在此基礎上,收集我國汽車市場發展歷程,進而推測未來汽車市場的企業結構演變趨勢。一般均衡及市場失靈部分,在分析一般均衡實現的假定條件基礎上,引入市場失靈及其原因分析。講授通過引入政府有形之手的理論依據。可以結合現實案例教學,分析外部性的治理措施,尤其對公共管理類、政治學類等非經濟類專業學生,可結合本學科的理論知識思考政府的經濟行為如何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結合案例分析中國土地市場改革發展史,土地產權明晰、土地交易、轉讓和經濟發展之間關系。同時,收集土地市場與房地產發展之間關系,探討現有土地制度的利弊得失和進一步改革方向。經濟增長理論部分,在通常的理論模型講授基礎上,可以綜合運用案例教學、專題教學兩種教學方法,分析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動力。例如,可以收集中國經濟增長的資料,分析基礎設施投資、引進外資、人力資本積累、人口紅利、技術進步、官員行為、經濟體制改革等因素如何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在此基礎上,現階段,如何促進創新、提升技術水平,推動增長和轉型,尤其是結合政治學、公共管理專業背景,探討如何改善營商環境,提升經濟競爭力。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分析工具IS-LM模型部分,通過理論講授IS-LM模型的推導過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實現均衡時的利率和收入。可以結合案例進行分析,在不同的經濟情景下,如何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組合,應對宏觀經濟波動,實現短期宏觀均衡。同時,在講授開放經濟下短期均衡模型之后,結合經濟形勢的變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之間如何協調配合,實現政策的優先目標。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在講授菲利普斯曲線及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基礎上,可結合案例,分析短期和長期通貨膨脹的決定因素。例如:收集中國近代史上通貨膨脹數據、當前委內瑞拉、津巴布韋等國家通貨膨脹數據,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深入理解通貨膨脹內涵、特征、根源及治理。在講授經濟周期幾種主要理論(奧地利學派、凱恩斯主義學派、貨幣主義學派、理性預期學派、真實經濟周期理論)理論基礎上,理解經濟波動的來源,分析幾個學派的共同目標:降低經濟波動、低通脹、高就業和經濟穩定增長,同時指出對于如何實現上述目標,幾個理論存在顯著差異。結合中國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時,出臺的4萬億刺激政策,收集相關數據,專題研討經濟周期的形成原因及其政策應對,深刻理解相關理論機制。
4完善考核機制
因為非經濟類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較多運用案例分析、專題研討等方法,現有的以期末理論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將不適用,應更加注重學生過程考核,大幅提升平時成績比重,調動學生投身案例教學和專題研討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在期末考試內容上,在考核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的同時,加大考核學生運用經濟學理論分析現實問題的考核,提高相應主觀題目的分值,同時結合政治學、社會學等專業背景特征,安排與相關學科聯系緊密的綜合性分析題,提升非經濟類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非經濟學專業西方經濟學教學也對任課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講授西方經濟學基本理論的同時,更加注重案例教學和研討式教學,任課教師已轉變為課堂組織者,案例教學有其特定程序,對教師課堂組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加強這方面教學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林素鋼.非經濟類專業西方經濟學課程改革建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6):64-66
[2]博昭、馬蔚姝.論高校非經濟類專業西方經濟學教學難度的把握[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7):130-131
[3]方鴻.高校非經濟類專業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2,(3):32-34.
作者:湯向俊 單位:江蘇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