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要素流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跨國公司以及直接投資的數量增加,要素流動的范圍及速度也得到了提升,人們對于要素流動更加關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現狀,闡述了傳統經濟增長理論中對要素觀的應用,探究了要素流動對于世界經濟增長的微觀效應、中觀效應以及宏觀效應。
關鍵詞:要素流動;世界經濟增長;影響機理
一、世界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史進行分析能夠了解到,在地理大發現之前,世界經濟呈現著各國獨立發展的狀態。在世界市場形成之前,區域貿易出現在了世界經濟之中。但是各個貿易區之間并沒有聯系,一直到航海技術以及科技革命后,國際貿易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逐漸體現。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跨國公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使得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關系更加緊密,推動了國際貿易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國公司的數量增加和規模增大使得直接投資(FDI)的流入量也不斷增加。筆者經過分析發現,隨著跨國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加,直接投資波動幅度明顯加快。受到投資本身特性的影響,以及其波動與跨國公司數量的關系密切,所以直接投資在世界經濟中的活躍程度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對整體的趨勢進行分析能夠發現,直接投資的增長率比國際貿易要快,目前,國際直接投資已經超過了國際貿易。現階段,轉型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流入量顯著提升,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的流入量。可以說,轉型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成為了吸引直接投資的主要地區。就目前的發展形式來說,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就是國際直接投資,已經完成了國際貿易為主要特征的轉變。這使得對世界經濟增長受到要素流動影響進行重新的分析更加重要。
二、傳統經濟增長理論中要素觀的應用
經濟增長理論研究的本質問題為經濟體的想差異性和真實收入隨時間增加而增加的原因。經濟增長理論一直是廣大經濟研究學者探討的重點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經濟增長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由于世界經濟的增長機理會隨著世界經濟運行特征的改變而發生變化,所以斯密的經濟增長理論、新古典增長理論以及內生增長理論都成為了傳統的經濟增長理論。斯密在其經濟增長理論中提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是國際分工,而國際分工的動力則來自于不同國家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異。不同的工人由于分工的不同,進行專業化的操作也有所不同。通過工人的反復操作,提升了物品的產量。在不同的工藝制造中,進行有效的勞動分工,能夠使得勞動生產力得到成倍的增長。同理,在不同的國家,勞動生產率不盡相同,使得國際分工產生。不同的國家專門進行某一種專長的業務操作,在世界范圍內提升了生產率,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增長。新古典增長理論是在索洛和斯旺提出的經濟增長模型的基礎上進行完善的。在新古典增長理論中,假設了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其中發揮調節作用的是價格機制。新古典增長理論還指出,資本與勞動可以互相替代、規模報酬不變以及技術的進步是外生的。結合道格拉斯函數能夠得出:第一,經濟最終總會趨向均衡增長。第二,短期的經濟增長受到儲蓄率變動的影響,長期的經濟增長由技術的發展情況所決定。第三,不同的經濟體之間可能會存在趨同。在內生增長理論中,資本、勞動力以及技術都是基本的生產要素。該理論中假設了人力的投資、資本積累知識外溢會影響技術的進步,對其產生推動的作用。所以,能夠實現長期的、持續的經濟增長。相比于新古典增長理論,對于要素有了更多的要求。內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的增長不僅需要要素的量變,還要求著要素的質變。
三、要素流動對世界經濟增長影響機理的分析
(一)要素流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微觀效應分析
人均實際產出持續的、穩定的增長就是經濟增長。在目前跨國公司的數量以及直接投資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要素流動對于世界經濟增長的微觀作用為:要素流動有效提升了要素的邊際生產效率。在實際的生產中,有多種的要素相互配合、共同組成了生產過程。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中,包含著技術、資金、管理等等要素,可以統稱為資本K。所以,要素流動的過程可以由資本流動的過程進行直接的體現。為了分析要素流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微觀效應,可以進行如下假設:在生產過程中,只包含著資本K以及勞動力(可以用字母L進行代替)。這就意味著,資本K從一個國家流向另一個國家,就是要素的流動。對于資本K的流入國來說,新流入的資本結合學習效應,能夠完成對L的邊際生產效率的提升。同時,資本K與新的L相結合,在保證了原有生產效率的基礎上,由于科技含量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原有的邊際生產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對于資本K的流出國來說,剩余K的邊際生產效率得到提升,使得L逐漸轉移到資本部門,有利于新的資本K的生成。由此能夠得出,要素流動對于兩個國家的要素邊際生產效率都有所提升。可以說,要素流動對于世界經濟增長的微觀效應就是要素的邊際生產效率的提升。
(二)要素流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中觀效應分析
1.對國家要素結構的影響。在國家的要素構成中,各種要素之間的比例就是國家要素結構,這種結構主要是由該國家的發展水平所決定的。在國家要素結構中,各個要素的比例以及要素的總量都對經濟增長產生了影響。在國際直接投資的不斷增長下,要素的流動主要表現為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或轉型國家盡心更直接投資。由于經濟增長會使得要素以及要素結構得到更新,所以要素的差異是無法消除的。這就會使國家的要素結構不斷發生變化,結合直接投資的調整形成新的國家要素結構。例如,在發達國家相互投資時,由于國家之間的需求結構有著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更好的刺激了相互投資。2.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結構主義認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就是產業結構的變化,同時,產業結構也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不斷的調整。不同的要素結構會形成不同的產業結構,產業結構的改變也影響著經濟的增長,所以,要素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來進行的。可以說,要素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影響是相輔相成、相互推進的。產業結構與要素結構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家在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與規劃時,除了要對該國家的產業結構進行考量,還要將要素結構納進考慮的范疇。在要素流動后,兩個國家的產業結構都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升級。對于要素的流入國來說,因為流入了高端要素,所以產業結構與要素結構都得到了優化;對于要素的流出國來說,資源不斷的流向高端的產業,實現了產業的升級。
(三)要素流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宏觀效應分析
當要素沒有進行流動時,對于經濟增長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素為要素稟賦。其中,國家先天擁有的各類生產要素的總和就是要素稟賦。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要素在多個國家之間流動,且流動的速度更加迅速,這就使得國家的要素結構發生了變化。除了要素稟賦,國家要素結構也是經濟增長的先決條件。在要素流動后,會給相關國家的要素結構帶來兩個方面的變化:第一,國家的要素種類、結構以及數量都發生了變化;第二,由于補充了缺少的要素,所以由該要素構成的生產活動被有效的激發出來。簡單來說,就是要素流動激發了閑置生產要素。發展中國家之間進行要素流動,不僅能夠激發閑置勞動力,還能夠激發閑置資本,對于世界經濟增長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從長期的發展來看,供給與需求的平衡決定了經濟的發展。供給的增加推動了經濟的增長,也使得生產可能性曲線得到了擴張。所以說,要素流動對于世界經濟增長的宏觀效應為閑置生產要素的激發。綜上所述,由于跨國公司以及直接投資的不斷增加,世界范圍內的要素流動范圍增加、速度加快。對于世界經濟增長來說,要素流動是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實現了要素邊際生產效率的提升。從世界的角度來看,要素流動對于全球要素配置進行了調整與改變,完成了生產要素的重新布局。從宏觀角度來看,要素流動完成了對閑置生產要素的激發,推動了世界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孫穎.關于要素流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15)
[2]薛安偉.要素流動視角下中國產業升級的路徑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
[3]張幼文,薛安偉.要素流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J].世界經濟研究,2013(02)
作者:李凌莉 單位:淮安市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