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民經濟學的歷史沿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國民經濟學是一門相對古老的學科,馬克思認為它相當于政治經濟學,并認為亞當•斯密是國民經濟學的理論出發點。德國、奧利地和北歐學派則認為國民經濟學緣于重商主義時代,他們認為國民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分屬于不同的門類,兩者之間也沒有共通點。但在國民經濟學的研究與實踐過程中,應該看到我國的國民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等并沒有直接性的聯系,與此同時在研究我國國民經濟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自身的問題,開展針對性的研究。因此,本文認為,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國民經濟系統運動及其規律性”,其研究方法包括國民經濟學理論分析、數量分析、結構分析、靜態與動態分析、比較分析、案例分析以及預期管理和監測預警分析等。
關鍵詞:國民經濟學歷史沿革研究對象
國民經濟學在西方國家可能是一門相對比較古老的學科,但它在我國則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學科。作為一門年輕的應用經濟學學科,1998年,教育部對我國高校文科專業進行調整,正式將國民經濟學列為應用經濟學項下第一個二級學科。在我國社會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的今天,全面而科學地分析國民經濟學的內涵以及研究重點,不僅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同時也能夠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還能夠為社會經濟的分析與研究工作提供人才儲備。我國國民經濟學的研究領域或者研究重點明顯區別于西方國家的國民經濟學,可以說國民經濟學具有典型的國家屬性。我國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包括,研究國民經濟系統運行及其規律,進行國民經濟戰略與規劃、體制改革、政策設計、宏觀經濟運行模型、國民經濟監測預警與綜合評價、國民經濟宏觀調控以及微觀規制等方面。在經濟新常態下,科學全面地研究國民經濟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既能夠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扎實的理論根據,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
1國民經濟學的歷史沿革
在我國,國民經濟學是一個相對比較年輕的學科,它明顯區別于業已成熟的西方國民經濟學,更多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特點。因此,在研究國民經濟學的實踐過程中,應該立足于我國特色,充分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以及現狀等,科學開展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工作。雖然說我國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屬性,但其實在實踐演變的過程中,國民經濟學在中國的建立與發展很大程度上與蘇聯的“國民經濟計劃”(也有人稱之為“國民經濟計劃學”)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在研究我國國民經濟學的歷史沿革時,應該充分考量到蘇聯模式對其的影響和滲透,以便精準找到我國國民經濟學的歷史淵源。
1.1“蘇聯模式”對我國國民經濟學初期發展的影響
蘇聯無論是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都是可以直接抗衡英美國家的,同時十月革命后,蘇聯成為首個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在蘇聯經濟發展與研究實踐中,它的理論成果以及研究重點,勢必會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研究產生比較深刻且直觀的影響。我國國民經濟學在研究的初期階段或者當我國學者起初關注這一研究領域時,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蘇聯模式”的直接影響。社會主義在蘇聯所取得的勝利是短暫的,同時社會主義經濟在蘇聯中的發展也是極度不平衡,甚至有些想當然。社會主義經濟的全面發展,需要建立在經濟體制的完善、商品經濟的發達、經濟條件的優渥等各個方面。但蘇聯在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過程中,具有深刻的“國家強制”的烙印,試圖通過國家調控的方式,來迎合社會主義經濟的平均與協調。這就使得國家計劃在當時是調節社會勞動分配唯一的或主要的手段,這一模式主要是建立在將整個社會視作一個“大工廠”的基礎上,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僅僅是其中的一個車間或某個零件。與此相對應的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經濟體制一直以計劃經濟為主,由國家來進行經濟資源的分配與調控。受經濟體制的深刻影響,在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初期,也具有典型的計劃經濟烙印。如部分高校在研究過程中,設置了國民經濟計劃專業和統計專業。若強調該階段的國民經濟學研究是其發展的初級階段,那也只是以政治經濟學為指導或以其為理論基礎的部門經濟學或應用經濟學。
1.2改革開放為國民經濟學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改革開放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改革開放偉大政策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從傳統的計劃經濟時代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在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在逐步拓展經濟發展格局的實踐過程中,我國實行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相結合的科學原則,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受社會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我國高校也在國民經濟學的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及時調整方向,以便迎合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在國民經濟學的研究過程中,我國高校積極把握社會發展契機,及時對傳統教材進行了新編和修訂,突出了“管理”二字,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在國民經濟學的研究與實踐過程中,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成果以及實踐課程等紛紛被引入我國,它們先進的理念以及特色化的實踐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政治經濟學一直以來的“壟斷”地位。在諸多學科、多元理念的夾擊下,政治經濟學也開始了某種變革,更加注重學科的細分,也產生了一些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特點的新型學科。與此同時,我國國民經濟學的研究也逐步消弭了政治經濟學的影響。雖然從根源上來審視,二者仍存在一定的淵源,但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性質上,兩者之間的差異化愈發明顯。因此,在社會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的實踐過程中,國民經濟學作為一個與社會經濟同步的新型學科,它的特色和特點愈發體現,業已成為經濟學科中最具特色的學科之一。
2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作為與社會經濟發展同步的一種新型學科,國民經濟學在不斷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它的研究對象也越來越寬泛,它的研究內容也越來越多元。從性質上來分析,國民經濟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興學科,它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因此,科學全面分析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應該遵循全面客觀的原則,從整體上來予以把握,突出強調它的應用性。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國民經濟系統是研究出發點
國民經濟學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與實踐特點,這決定了它與其他經濟學的區別和差異,也體現它具備其他經濟學難以比擬的優勢。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出發點在于,它所真正研究和側重關注的并不是某個部門、某個領域的宏觀解釋,也不是過分強調需求管理,而是真正立足于國民經濟系統,旨在全面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的特點,為國民經濟協調發展明確方向。國民經濟系統是一個總體性、概括性、前瞻性的復合型系統,在研究實踐中,需要站在全局視角下,以更加深遠、更加開闊、更加廣泛的視角來進行研究與分析,以便精準找到國民經濟系統的發展脈絡以及總體特點。我國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多元化的,同時它的研究視角也是比較寬泛的。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這句話可以充分概括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此同時,科學分析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還可以從它的歷史淵源上來進行分析與認證。國民經濟學在初期發展階段,它的研究重點是國家層面。但隨著國民經濟學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它的研究重點也開始向“人民”傾斜。綜上所述,國民經濟學以國民經濟系統為研究出發點,可以更加宏觀、更加多元的視角來開展研究工作。
2.2國民經濟系統運行規律是主要研究對象
在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實踐中,它的研究對象實際上是充分考量與分析國民經濟系統的主要運行方式以及內在的運行規律,這是它最主要的研究對象。國民經濟系統是一個復合型的系統,具有多元化的內容,同時這一系統也相對比較宏觀和寬泛。與此同時,國民經濟系統在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會與其他系統產生交互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國際經濟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我國國民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還容易受到國外諸多要素的影響。因此,通過國民經濟學的深入研究與拓展,通過研究國民經濟系統運行的方式以及內在規律,能夠全面分析與把握國民經濟發展的整體路徑,進而找到優化與完善的方向,確保我國國民經濟平穩而快速的發展。我國國民經濟在運行過程中,它所追求的并不僅僅是經濟總量的持續攀升以及經濟成果的持續增長,它還關注經濟發展的整體質量以及人民群眾享受的經濟福祉以及豐厚成果。從這點可以窺探出,國民經濟系統穩定持續運行的基本立足點,在于全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國民經濟學將國民經濟系統運行以及規律作為研究對象,能夠深刻分析與挖掘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的諸多特點以及諸多制約因素,進而找到優化和協調的方向。
2.3國民經濟管理是主要研究方向
在社會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經濟總體發展成效明顯,我國經濟總體成果比較優良,但也不可否認,我國經濟在長效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仍然潛伏著不可控的因素,一旦任由這類因素的擴大和肆虐,將嚴重擾動我國國民經濟的協調穩定發展。因此,在國民經濟學的研究過程中,將國民經濟管理作為主要研究方向,通過科學的國民經濟目標管理、預期管理、風險管理等,能夠加強國民經濟發展形勢的研判,能夠提前落實可控性的發展機制,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化國民經濟的發展成效。特別是在世界經濟總體形勢不平穩的當今時代,國民經濟系統作為一個復雜且龐大的系統,極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基于科學的國民經濟管理,在充分認知宏觀調控的優勢后,多措并舉全面優化宏觀調控的范疇,以更高視角、更前眼界來進行國民經濟的分析與研判,確保國民經濟系統整體運行平穩,確保國民經濟整體邁上新臺階。
3結語
國民經濟學在我國是一個新生學科,它與政治經濟學具有較深的歷史淵源,但與此同時在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與演變過程中,國民經濟學也具備著典型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國民經濟學在發展變革中,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新興的特色學科。同時,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全面而宏觀的,通過對國民經濟運行系統及其規律、國民經濟管理等研究,來切實推動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木西.國民經濟學的歷史沿革與研究對象[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6,7(6).
[2]張林云,張黨利,劉春江,等.西方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歷史沿革與發展趨勢[J].安康學院學報,2013,25(5).
[3]陳曦.中國經濟增長的社會代價研究[D].西北大學,2013.
作者:劉芳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