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經濟學闡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過程中,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層面的問題涉及到是否能真正運行順暢。因此,構建教師到企業實踐的良性制度,降低教師到企業掛職的交易成本,促進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制度的有效運轉,借此推動教師發展以及企業實踐制度更為深遠的研究,從而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過程中教師實踐制度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關鍵詞:企業實踐;制度經濟學;交易成本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過程中,教師到企業實踐是順利轉型發展的基礎性制度和必由之路。2015年10月,教育部聯合多部門下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可以說轉型為應用型大學是勢在必行。因此,對目前企業實踐現實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結合目前實際原因,提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過程中教師實踐制度體系的構建,對有效推進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過程中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效果、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合格應用型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1.應用型大學轉型過程中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內涵
1.1教師到企業實踐必須考慮制度運行的各種因素
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涉及到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制度運行成本,因為制度運行成本的存在,導致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全過程的管理必然會存在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不能按照實際需要給予分配。而且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本身只是學校制度中的一環,因此,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不能只考慮這一制度的本身設計,還要切實考慮到制度的運行成本、制度本身的環境限制等因素。
1.2教師到企業實踐必須以系統的視角來綜合考慮
“公共組織變革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機構調整、人員增減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1]。教師到企業實踐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個系統中從應用型大學的組織層面來看,涉及到人事部門、教務部門、二級學院、招生就業處、教師發展中心等多個組織,這些組織在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中,都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角色,這就需要在制度的設計中,厘清各自的權責關系,并真正賦予相應的責權利,切實做到各正其位、各司其職、溝通協作,才能使得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開展順利,取得實效。具體而言,教師去企業實踐從管理上來講,人事部門更多的管理教師的人事關系,教務部門協調教師的教學任務安排,二級學院做好具體的人員離職管理,就業部門反饋就業市場需求,教師發展中心負責教師的企業實踐計劃,這就說明了多方協調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各職能部門之間出現推諉、扯皮等現象,應當采取綜合管理。
1.3教師到企業實踐包含系列的管理環節
而從過程方法來看,教師到企業實踐涉及的是多個環節:一是前期調研環節,這里涉及到的是教師到企業掛職,必須考慮到社會需求、學生培養、教師管理等實際問題;二是計劃安排。教師到企業實踐,除了本身的過程計劃之外,還涉及到人員統籌、經費支持、食宿安排等;三是企業實踐過程的監控。通過檢查等方式,確保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實效;四是教師到企業實踐的考核,這包括在企業實踐期間的考核和結束后的考核。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過程中,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成為必須,離開對企業需求的真實了解,則大學轉型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是企業實踐過程中也會存在種種問題,尤其是制度性的問題,使之難以開展。
2.1青年教師企業實踐走過場的制度缺陷
雖然制度設計之初,是希望青年教師在企業實踐期間,能真正潛下心來切實學習,但是一旦教師去了企業實踐之后,則實際上處于多方都不管理的真實狀態。從學校角度來看,由于教師處在企業之中,鞭長莫及,只能通過教師工作總結等形式來檢查,但這種檢查的效果有時難以反映企業實踐的真正效果;從企業來看,由于教師的人事關系不屬于企業,實際上對教師的工作狀態和工作能力一般是處于睜只眼閉只眼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很難排除個別教師在企業實踐時走過場,沒有真正學習。
2.2青年教師主動需要與被動滿足的制度性錯位
教師到企業實踐往往是有其主動需要,或是問題導向、或是目標導向,但是在實際中,企業對于教師的實踐需求很難切實去配合。因為企業畢竟是以生產經營為首要目標,在這個過程之中,對于教師的需要,往往是處于次要的考慮,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即教師有主動的需要,但是企業往往是被動滿足教師的需求。這種錯位,給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無疑會有負面的影響。同時,如果從知行合一的角度來看,教師到企業實踐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教師到企業實踐,其“知”是加強自身對企業運營、產業發展等的了解,但是“行”則和一般的企業工作有一定的區別,其主要是將企業實踐所掌握的知識更好的運用于教學之中,促進學生更好的了解企業管理實際。
2.3企業對掛職教師職位安排的制度性難題
從崗位的職責要求、能力素質等綜合來考慮,一些企業的重要崗位對此有其獨特考量。比如對穩定性的要求就是之一,這種穩定性除了時間相對長之外,還對崗位培訓、保密要求、資料存儲等都提出了諸多要求。但是,對去企業實踐的教師來說,關鍵崗位或者重要的崗位最能符合去掛職的初衷??墒瞧髽I的目標和教師的愿望這時就難以匹配,企業很難拿出這些崗位供教師去企業實踐。這種目標本身是難以兼容的,如何從制度層面來更好地進行設計,使去企業實踐的教師能夠真正得到鍛煉,也是制度安排需要考慮的問題。
3.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過程中,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體系設計
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必須發揮政府的引導、扶持、協調、監管等作用,進一步明確政府部門、應用型大學、生產企業的權、責、利,“發揚釘釘子精神”[2],促使企業與院校共同承擔教師到企業實踐的責任,規范教師到企業實踐管理、實踐流程、實踐內容。綜合以上論述,建議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應由以下制度構建。
3.1協調制度
教師到企業實踐一般有三方主體,即政府、企業和應用型大學,但在實際的過程中,往往協調的是教師和企業,然后再是政府、院校和企業。也就是說協調制度本身不能忽視教師和企業的聯系,那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將制度設計點變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機聯系。具體來說,院校、企業、政府部門要各自指定或成立專門機構,以便于能促進教師實踐的開展;除了正式的協調制度之外,還需要有非正式的渠道,包括可以允許教師本人直接跟相關企業聯系,并報學校主管機構批準備案。同時,為了確保各主體都能在教師到企業實踐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則必須從組織層面考慮協調的問題。這種協調的需求,統一協調的管理機構或聯絡小組就成了應有之義。它的具體職責是落實各方主體的決策,負責聯系、組織、實施、考核、總結等具體工作。而且協調小組不能被動工作,而應當主動作為,創新性的開展工作,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等具體事項。
3.2執行制度
執行制度是教師去企業實踐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關系到成敗或實際效果的好壞,而真正好的運行制度是包括政府、院校和企業在內的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其他相關部門協調開展。從政府部門來看,具體可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來看。宏觀上,政府部門要從國家法律法規層面加強政策制定、出臺相關支持性文件。正是在這種背景下,2017年12月,國家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觀層面,地方政府要做好上級政策執行,對企業的資質要進行統一評定,要同步規劃產教融合與經濟社會發展;微觀層面,要加強統一協調和規劃。而各院校則要從人事管理、教學考核、校企協同等真正從政策、工資等方面分階段、分步驟、分任務協同推進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的開展;尤其是要協同企業制訂教師去企業實踐的計劃,組織安排到企業實踐的教師時間、人數、資質、目標等,在后期要協同企業加強對教師進行過程監督和結果考核,推進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加快到企業實踐的教師職業能力的養成,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增強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的有效性和長效性。生產企業負責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具體安排,包括后勤保障、實踐安全、工作布置等,同時參與實踐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管理與考核工作等具體事項。
3.3控制制度
如何確保教師到企業實踐能夠學有所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事實上,教師去企業實踐雖然名義上由企業負責真正管理,但實際上由于企業并不擁有人事權。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考慮如何能更好地加強管理監督。因此,必須從制度層面設計,比如工作日志,定期匯報,學校定期走訪等,以保障現有制度順利執行。同時,要加強經費方面的保障。學校要切實做好交通補助、住宿補助、伙食補助等,并且也將此列入學校的專門經費預算。作為企業,要對教師的工作場所、住所、網絡等進行切實管理。
3.4考核制度
問責機制歸根結底是為了加強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更好落實,因此,首先要建立的就是考核制度,沒有考核就沒有問責,那么在這個基礎上就必須將教師到企業實踐納入到企業和學校的工作計劃和任務中來,作為其中的一項考核指標;真正的考核應當分為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從定性考核來看,主要包括教師掛職的職業精神、能力提升等;從定量考核來看,主要包括出勤、成果等,而且要把考核結果與部門績效、評先評優掛起鉤來,做到獎罰分明。
4.結語
構建應用型大學轉型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的有效性,關鍵在于建立政府、學校、企業的三方協調運行機制;從政府的角度出發,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政府在高校轉型過程中教師到企業實踐規章制度的地位和指導意義,探究轉型高校教師復合型人才培養特點,研究探討如何制定和執行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過程中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從應用型大學轉型高校、企業和應用型大學轉型高校教師的角度,需要進一步考慮應用型大學轉型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執行層面的問題。健全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的長效保障機制;加強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執行的問責機制等,有利于促進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體系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黎民.公共管理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2
[2]中共中央宣傳部.系統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92
作者:曾棟梁 謝芝春 單位:欽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