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共享經濟時代下共享家具的設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共享時代的到來滲透各行各業,共享家具亦被許多年輕人追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分析共享經濟時代背景下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發掘共享家具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所在。從全新的視角出發,通過傳統家具業的產業轉型、先進材料及技術升級的推進、促進多維度之間的情感交互、提供用戶線上與線下全方位的服務,讓共享家具成為集產品、系統、服務、體驗等多種設計要素為一體的設計活動。讓共享家具在傳統家具的基礎上添加新的變革催化劑,順應共享經濟時代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共享經濟;共享家具;創新;設計
共享時代的到來,改變了舊有的消費模式,人們開始從重購買轉向短時效占有,最大化的優化產品的使用率,節約社會資源。但是“偽共享”的市場混淆讓許多民眾開始反感共享模式,認為“共享”是商家另一種短效斂財的手段。事實上共享模式是生態發展的必然,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途徑。同時,中國傳統家具制造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時代,結合共享經濟時代下的用戶需求,對共享家具設計進行研究有助于中國家具制造轉型向中國家具設計[1]。
1共享經濟時代的影響因素
共享經濟時代下各種共享產品橫空出世,不僅是共享家具、還有共享空間、共享寵物及其他眾多行業也開始涉及,遍地開花的共享模式帶給人們許多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只有不斷提升共享的優勢,避開其不利因素并積極改善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好的共享服務體驗。隨著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家具等各種形式的共享產品進入人們的生活(圖1-圖4),以共享單車為早期進入人們視野的共享模式為案例,就其產品自身并未與私有單車有差異,通過加裝電子鎖,它以租賃的形式在短時效擁有單車的使用權。但因后期管理維護不當,大量的單車遍體鱗傷,凌亂無序地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許多人開始反感共享產品,認為共享就是二手商鋪,只不過從過去的實體二手店變成網絡二手店。對于這樣打著共享口號實則以短期融資盈利為目的租賃,早已忘卻了共享的初衷。共享并不是單純的租賃,共享更多的是通過物件產生人與人之間的新連接。其實共享在傳統社會之間本是件很普通的事,親戚朋友、鄰居之間互借一些東西,甚至共穿一套衣服、一雙鞋子,這些都是資源共享的一種形式。這種共享是一種誠信關系,也是一種情感交流。因此新時代下的共享目的是用戶之間,商戶之間以共享產品為媒介出現的全新聯系,以此增進感情交流,達到資源最合理的使用狀態。“偽共享”如今大行其道,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五花八門的共享產品??康氖峭ㄟ^讓多人在不同時間段使用產品進行盈利,并沒有真正實現減少資源浪費的共享初衷,反而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共享應該是通過大數據時代的便捷服務與各式各樣的群體。無論產品是否收費,通過共享模式進行同一產品多人共享使用的方式,控制和縮短產品無人使用的時間,以此達到產品的利用率?!皞喂蚕怼眲t是是利用共享的口號來獲取暴利。擺脫“偽共享”模式帶給民眾的反感,獲得社會認同。這需要從產品的前期設計規劃、服務系統重新定位,堅定與“偽共享”劃清界限?!皞喂蚕怼彪m然對共享家具的推廣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我們也在各式各樣的偽共享產品的失敗案例中看到了共享模式未來正確的發展趨勢。他們的錯誤定位和投機取巧的圈錢方式提醒共享家具要想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必須以用戶為核心,互聯網+、大數據計算來實現,借助大數據的依托,共享家具的推廣須要有自主計算、分析能力的互聯網+企業才能真正實現共享家具的推廣。
2助力傳統家具產業轉型升級
伴隨著歐美發達國家已經率先完成了工業化革命,他們已經開始向服務產業以及高附加值的制造業轉變。同時我們隨著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變革,國內家具市場也從物質匱乏轉向供大于求,消費也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挑剔,普遍性的市場增長時代已逐漸走向盡頭[2]。消費者形態已從購買產品到購買服務。如今的消費主力軍以95后的年輕群體為主,他們有別于老一輩受眾群體的傳統消費模式。敢于嘗試新的消費體驗模式。如今“共享經濟”炙手可熱,共享家具開始走入大眾視野。2017年卡爾斯特宜家可持續家居中心正式開業。宜家正在嘗試與客戶們聯網,想和消費者建立更加親密的關系,利用這種關系來開啟“共享家具”的新時代。把閑置資源、使用權、信息、連接、流動性這五大要素整合才能最大地優化共享家具。因此共享家具的設計不該是簡單地把傳統家具通過共享的模式推廣出去,而應在設計初期就規劃設計出共享使用中一系列會遇到的問題,加以解決、突破、升級,讓共享家具更加靈活、便捷、循環利用率高并讓更多用戶直接產生新連接。
3利于先進材料與技術的開發
先進的材料及技術的升級是推動共享家具轉型升級的重要技術支持,工業化帶來的材料變革及技術不斷創新對共享家具的推廣有著積極指導作用,是設計實現落地的重要部分?!稗D綠”新型環保材料已開始成為新趨勢,在降低能耗及減少污染上必定向“轉綠”新型環保材料發展。先進制造推動家具行業綠色繁榮發展及引領市場經濟轉型。家具行業的每一次升級換代都與新型材料密不可分。用新型“轉綠”材料進行共享家具設計能減少原材料的浪費及成本價,通過跨界思維,用共享的方式在家具、空間和線上APP關聯中,利用“互聯網+”的模式推廣共享家具,“轉綠”新型環保材料的可循環使用對資源最大化使用做到真正的人物共存。智能制造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3]。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新的制造模式替代舊有的單線模式。2015年,歐派正式啟動《歐派制造2025》戰略,融合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制造,通過數字化打通銷售、研發、生產制造、物流運輸等全套環節,邁入“所見即所得,所感即所要、設計即制造、制造即服務”的AI工廠時代。家具行業迎來智能制造的新變革,產品——系統——服務——體驗一系列的環節通過智能制造達到優化,這是傳統制造業無法完成的。共享家具借助智能制造的優勢和趨勢必定會為傳統家具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持。
4促進多維度之間的情感交互
共享家具的使用過程中有一些列的交互行為,從情感化的角度進行設計有助與提升用戶與家具及其體驗過程中的愉悅感[4]。產品服務于人,人也一樣成就產品,沒有人使用的產品失去了它的意義。讓他們在交互的過程中達到和諧共存的狀態并產生情感交流。從共享家具安裝和使用中與人進行交互,共享家具因其設計初期考慮經常需要組裝的問題,比起傳統家具更加簡單易安裝。這是一種使用方式的改變,我們過于依賴成品家具,很少自己動手組裝。其實組裝的過程是個互相增進感情的過程,人對物件的使用經常是居高臨下的,人本來源于自然,與物共存對物件尊重。家具與人之間的便捷使用也會讓用戶心情愉悅,帶來新的使用體驗。家具使用中行為的貼合性直接影響到人的心情,用戶在第一次看到家具時已經產生本能情感,對其第一印象決定了后期是否會使用此家具,對后期反思情感也會產生連鎖反應,使用過程中的舒適與否決定了其對此家具是否會再次體驗或者邀請更多的用戶參與其中。以共享家具作為平臺,促進用戶與用戶之間進行情感交流。共享時代下,物件私有屬性的界定越來越模糊,線上與線下的連接成為越來越多了的新連接點。共享是陌生人之間一種彼此的信任、善意??此菩履J降谋澈笃鋵嵲缭谇貒鸵呀洿嬖冢I革命改變了世界的生活方式,大量生產的工業化產品也讓許多人在物質豐富的世界迷失了自我。人們之間的信任程度越來越低。共享模式的重啟,有利于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共享家具并非只是單體家具的設計,它及產品、系統、服務、體驗于一體,利用新的技術及大時代數據連接的便利,讓其成為一種新的交流模式服務于用戶。
5提供用戶線上與線下全方位的服務
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時代的便捷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共享家具APP線上系統可以讓陌生的用戶之間在網絡中產生新連接。系統通過定位找到附近最近的用戶們對其需求進行匹配,如同一小區的用戶,也許即是上下樓的鄰居,他們也許多次在電梯偶遇而誰都沒有主動邁出第一步和對方打招呼。但是他們其實都有需要換置的家具,通過系統進行交易后,拉近鄰里間的關系之后還會有其他交互。線上數據能夠智能識別家具的品牌、尺寸、新舊程度、保養指數等具體方面的詳細介紹。數據化的便捷帶給我們的服務和體驗都能及其所能達到極致,平臺等售后服務快遞都有專業的師傅全程服務[5]。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除了基礎功能外,人們對產品要求更多的其實是服務,這種貼心的服務離不開數據的使用,沒有數據的整合和優化,是達不到如此完善的全方位服務[6]。
6結語
共享家具服務站主要分布在社區物業管理處,服務站并不需要有客服看管,主要是通過智能借、還裝置服務完成。數據、技術、前期設計規劃決定了共享家具服務站點準確的地理位置,通過數據對其合理安排服務站點,避免亂投亂放,堅持寧缺毋濫原則。通過服務站平臺讓許多社區用戶方便換置家具,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省去了運輸與安裝的環境。這一切都需要大數據的支持合理化的使用。龐大的數據需要更方面的協調方能達到統一,讓共享家具服務站成為社區人與人之間新的連接平臺。共享家具并非只是單純的租賃家具,它是集產品、系統、服務、體驗等多種設計要素為一體的設計活動。傳承需要面向未來,創新設計也需要面向未來,在過去的技術和模式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整合資源,讓共享家具在傳統家具的基礎上添加新的變革催化劑,順應共享經濟時代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張(德)雅各布·施耐德,(奧)馬克·斯迪克多恩.服務設計思維[M].第一版.鄭軍榮.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5:32-118.
[2](日)佐藤大.佐藤大:用設計解決問題[M].第一版.鄧超.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05-78.
[3](美)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第一版.梅瓊.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89-115.
作者:馮晶雅 單位: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