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管理中信息化的應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是中國最大的產業之一。近年來,隨著農業經濟發展規模的擴大,我國對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信息化手段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提升信息化人才隊伍的構成,完善信息系統促進農村發展,依托信息引導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這不僅是農業管理適應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發展的重大創新,更是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管理體制的重要舉措。著重分析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的應用和管理措施,以期促進我國農業在新時代進一步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研究
引言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我國農業發展的環境和條件將發生相應的變化,在此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及矛盾。中國農業發展不僅要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框架,還應納入全球農業發展的總體格局。應當看到,信息透明度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發達國家長期以來的成功經驗。展望未來,我國將不斷完善以信息導向服務為核心內容的現代服務型農業管理機制,加快農業信息化進程,使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和生產方式大大改進、農業現代化經營水平也不斷提高。
1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在信息時代下,農業經濟管理要順應時展趨勢,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創新經濟管理手段,穩步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將信息化應用于農業經濟管理的各個領域,不斷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從當前情況來看,農業經濟管理對信息化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1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在農業經濟管理中,信息化技術的適用可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例如,在購買農機具時,農戶可借助網絡平臺瀏覽各種各樣農機具的相關信息,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直接購買所需農機具,確保農機具快速配置到位,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在購買種子時,農戶可借助信息平臺獲取種子供應商的相關信息,對種子進行篩選,對比不同品種及其品質,挑選出最適宜本地區種植的優質品種,提高選種、購種的效率;在農作物播種時,農戶可在機械設備的程序中設置播種量和播種速度,實現對農作物播種環節的精準把控。
1.2在優勢作物品種推廣中的應用
充分發揮農業農村局在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中的引領作用。農業農村局應積極建設農業網站,在網站上定期更新種植技術、新型農機具、科學管理方法等方面內容,使農業網站成為農民學習知識和技術的平臺,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技術的宣傳推廣效果,最終達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經濟效益的目的。農業農村局還應關注其他示范基地的優質高產作物品種,結合本地區綠色農業的發展需求,借助農業網站宣傳推廣優勢作物品種,幫助農民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收入。
1.3在農業信息服務中的應用
農業農村局可根據當地農業發展情況,建設農業科技網站、農業市場信息網站等專業平臺,及時更新網站平臺上的信息,方便相關工作者和農民獲取最新的農業信息。在內容上,農業農村局可利用以上平臺及時公布水稻、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市場價格、年產量、市場供需等方面的信息,方便農民及時了解農業生產動態,調整農業生產計劃。在措施上,農業農村局還要積極與各大媒體建立起合作關系,從各大媒體中直接獲取最新的農業政策、農業生產、農業技術方面的信息,使農民能夠及時掌握最新農業信息,提高農業信息服務能力。1.4在農產品銷售中的應用在農業經濟管理中,農業農村局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對農業生產過程、農業資源狀況、農作物種植管理等方面進行有效監控,及時統計出農業經濟相關數據,準確預測農產品產量、品質等信息,為農產品銷售決策提供依據。同時,農業農村局還可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農產品銷售中,借助信息網絡平臺拓展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提高本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擴大農產品的銷路。
1.5在農村社會服務的應用
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擴大了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生活消費領域。部分發達地區縣級文化娛樂傳媒實現了電視網絡、廣播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的一體化。農民可以利用這些媒體跟上國內外社會、經濟、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只要條件允許,可以利用互聯網跟上國內外農業、農民和農村生活的發展。它還可以豐富農民的文化娛樂生活,為農村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廣闊的新天地,具有指導農民生活和農村社會活動的功能。
2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應用中的問題
1)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廣泛的推廣,為農民的農業生產提供了便利。同時應當看到,部分地區地處偏遠,經濟落后,信息設施不完善,農業經濟管理水平落后,難以提高經濟管理效率,這就會導致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傳統管理方法的使用,造成農業經濟發展跟不上信息化進度的局面。2)實踐中,部分基層農村經濟管理者知識水平欠缺,觀念陳舊。農村專業管理隊伍的缺乏,管理模式的落后,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實施不周、管理效率低下。3)農業經濟管理機制不健全,部分經濟管理者在工作過程中沒有完全參照農業經濟管理機制的標準,跳過了進一步審查的環節,造成了對農業經濟管理的忽視。
3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應用中的保障措施
3.1加大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宣傳力度
山東省農業信息中心按照省委省府努力走在全國前列的總要求,立足農業信息宣傳和輿情分析處置,凝神聚力,開拓創新,做了大量工作,得到農業農村部的認可,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做典型交流發言,工作走在全國系統前列。為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優勢,農業農村局必須加大信息化的宣傳力度,在農村營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設氛圍。例如,在信息化宣傳中,農業農村局應派遣工作人員深入到農村開展宣傳工作,向農民講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最終受益者是農民,并提高網站通訊員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開設農業信息技術相關培訓課程,鼓勵農民參與培訓,向農民傳授信息技術理論和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知識。基層群眾的創新創造進一步總結、展示、宣傳,唱響了農業主旋律,講活了“三農”好故事,凝聚了“三農”正能量,在全省農業網絡宣傳、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
3.2建設農業信息管理系統
在農業經濟管理中要開發建設相適應的農業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簡單易懂的系統操作界面,使系統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操作需求。在農業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中,要制定農業信息采集標準,規范農業信息采集渠道,對采集后的信息進行存儲、傳輸和共享,進而提高農業信息利用率。此外,在系統開發中,要引入先進技術拓展系統功能,使系統功能涵蓋多功能農業管理、農業產業鏈管理、農村生產要素配置等方面,以提高農業信息管理系統的實用價值。農業管理服務系統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家信息化發展和電子政務建設的需要,實施農業電子政務建設,開發建設網絡辦公系統,建立農業政務管理開放數據庫,實現農業部門的行政審批和市場監督管理等網絡處理事項,提高政務管理的透明度,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
3.3建設農業信息數據庫
在農業經濟管理中,要搭建覆蓋農業生產活動各個方面的農業網絡,建設農業信息數據庫,將所有涉農信息都納入到數據庫中進行統一管理和充分利用。如,農業信息數據庫要收集本地區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農作物種植、農民收入等方面的資料數據,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可靠資料。同時,農業農村局還應分類建設農業信息數據庫,如建設綜合性農業數據庫和專業特色數據庫,以不斷擴大數據庫的信息容量,提高農村信息收集利用效率。
3.4建立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建立全國農業實用技術多媒體產品生產中心和網絡服務系統。農業科教實用技術信息多媒體數據庫,非常復雜的農業技術,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以非常簡單的方式,推動農業科技推廣、科技咨詢和農業教育以新的形式發展,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能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它可以制成CD、軟盤、磁帶,或者存儲在以網絡為中心的磁盤陣列中,而農業科教工作者或農民只需一臺電腦和一條電話線,按需主機可以存儲在各種多媒體程序中,資源共享,方便快捷。建立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的農業實用技術推廣系統,是農民、推廣人員和各級政府部門傳播農業實用技術、普及農業科學知識的重要手段。
3.5完善信息化配套措施建設
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要以完善的信息化配套設施與組織管理部門作為有力保障,具體建議如下:首先,擴大農村網絡覆蓋范圍。農村網絡建設要由地方政府為主導,通過實施一系列的補貼和優惠政策,引導移動運營商到農村建設網絡,為農民提供優惠的入網價格,提高農村網絡的普及率。其次,設置信息管理部門。農業農村局要設置信息管理部門,配置專業的信息技術人才,做好農業信息管理系統的升級、維護和功能擴展工作,確保農業信息管理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4結語
生產者和經營者的信息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多種信息服務主體,服務內容、服務對象和群體規模不同,具有良好的互補性。多元化的信息服務主體在其運作中必然要采取多元化的信息服務形式。總之,農業經濟管理應加快信息化建設,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構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平臺,利用信息平臺進行農業生產管理,推廣優良作物,開展農業信息服務,創新農產品銷售模式,從而不斷提高農業農村局的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桂榮.淺談農業經濟管理中信息化的應用[J].中國經貿,2015,(14):103.
[2]黃娛雋.農村空心化問題現狀及對策研究——臨川區河埠鄉為例[D].南昌大,2017.
[3]饒永華.寧夏農業信息化現狀、遠景規劃與實施[D].中國農業大學,2006.
作者:劉桂花 單位:莒南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