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審計績效考核中管理會計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管理會計是相對于財務會計的另一門新興學科,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其側重于經濟業務的事中、事前考察,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予以解決。近些年來,許多企業在其各個方面注重管理會計的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對于人才領域尤為重視。國內外知名企業如微軟、阿里等對于企業人才的發掘及培養十分的重視,利用績效考核來不斷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促使其創造更大的價值。然而,在審計績效考核過程中,管理會計的應用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績效考核;管理會計;應用;策略
文章將從績效考核與管理會計的簡述入手,進而提出審計績效考核中管理會計應用的意義,同時揭示管理會計在審計績效考核中應用所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管理會計應用于審計績效考核中的相應策略。
一、績效考核與管理會計簡述
(一)管理會計簡述
財務會計大多只能在經濟業務發生以后,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及報告,對于企業來說基本上屬于事后監督范疇。管理會計又稱“分析報告會計”,與財務會計不同的是管理會計作為企業財務工作人員中的重要內容,需要基于企業實際經營情況,針對企業管理部門編制計劃、作出決策、控制經濟活動。準確分析財務數據,合理管控成本費用,“捕捉”和呈報管理信息,甚至直接參與決策過程。對于企業的管理層來說,亟需了解生產運營過程中企業的實際運轉狀況,企業管理層提供較為及時、完整、準確的財務信息。
(二)績效考核簡述
績效考核主要是利用企業預先設定的經濟指標,對于企業員工業績、行為、工作成果進行評價的過程。績效考核的目的在于能夠按期、保質、保量的完成企業所設定的經營目標。在于數據信息的取得,許多企業大多會在一個會計期末對于相關崗位的員工進行績效考核。然而,如果利用財務會計數據進行考核,多半顯得有些滯后,若應用管理會計進行績效考核,將能提升績效考核的效率,使得績效考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審計績效考核過程中管理會計應用的意義
(一)運用管理會計實施績效考核的背景
隨著同行業競爭的逐步加深,對于企業來說與其是拼市場、技術、管理、效率,不如說歸根結底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參與,而如何能夠調動員工積極性,使其發揮最大的潛力,對于企業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對于企業來說,自身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努力工作。而如何能夠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并使其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對于企業來說顯得至關重要。許多企業之所以無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最終使其走向消亡,與管理層對于績效考核的不重視有著很大關系。企業發展過程中,員工付出了勞動,如果無法得到應有的報酬,形成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企業將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然而,企業只注重績效考核的事后考核與監督是遠遠不夠的。企業應該合理的引入管理會計,對于績效考核實施實時監督,從而達到對于員工的考核有的放矢。
(二)案例舉例
1.微軟公司微軟公司通過利潤責任管理機制,實現公司內部人才的業績考核。具體做法為,公司將利潤任務細化,細化到每個部門,甚至是每名員工,使得利潤考核更加細化,從而有針對性地獎懲激勵。此種作法的好處在于,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及工作效率,從要我干變為我要干。同時,微軟公司為了使得績效考核數據更加清晰、有針對性,并實現考核的數據化、信息化,根據自身的運營特點在內部設立了管理會計委員會,從而使得管理會計工作在企業日常運費管理中發揮作用。2.美的集團管理會計應用于績效考核中的案例,不僅僅在美國有,我國國內企業通過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吸收各方的經驗,也已開始了管理會計的應用于績效考核的工作。以美的為例,該公司將銷售收入與公司管理層,如總經理、營銷總監及相關員工如生產部員工的工資進行掛鉤,完成了績效考核。如此操作的原因在于,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與銷售業績有著直接關系的,只有將生產與銷售捆綁在一起考核,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績效考核向利用管理會計進行考核轉變的要求。
(三)管理會計在績效考核中應用意義
從前述案例中可以感受到,企業運用管理會計對于員工進行績效考核,其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員工、管死員工,而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帶動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增長。績效考核關系到員工的自身利益,也間接地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勞動生產率不高、目標利潤無法實現,總結起來其與企業的績效考核不合理有關系。績效考核中當員工所付出與回報完全不成比例,從而影響工作積極性。因而,如果企業的績效考核工作做的不細致、相關考核指標不明確,有可能給員工帶來一定的傷害。而管理會計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績效考核指標,實行精細化管理。從而,反作用于績效考核指標的制定更加細化,使得績效考核工作覆蓋面更加的廣闊。例如,前面案例中所提到的微軟公司績效考核方式,其內部成立管理會計委員會,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將利潤考核責任制化,并最終將其落實到個人。對于企業來說,成本費用的支出、收入、利潤的流入與每名員工的工作貢獻都是有著直接或是間接關系的,應根據員工的職責、工作完成效果對員工實施獎懲。
三、管理會計在審計績效考核中的應用
(一)預算管理在績效考核中的應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企業來說,若想實現經營戰略目標,預算管理顯得尤為重要。以績效考核為例,其對于員工實施日常考核管理、工作行為規范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以判定員工的工作績效是否達到公司階段性及整體的經營目標。對于企業來說,最為有效、實用的工作績效目標來自預算管理。可以說,企業對員工實施的績效考核管理,也就是預算管理目標一步一步實現的整個過程。對于企業來說,預算管理的意義在于,其根據以往各個年度自身的生產、經營、管理經驗,并結合預算期企業的生產運營整體狀況,制定的較為客觀真實的各項管理指標。可以說,是企業預算年度的行動指南及綱領。對于績效考核來說,應該在預算管理的角度出發,完成對于部門、員工的考核,將二者緊密聯系,使得績效考核更加具有針對性及合理性。
(二)成本管理在績效考核中的應用
營利是企業的第一要務,對于企業來說,如果沒有利潤將難以維系下一步的生產經營,同時也失去了企業存在的價值。眾所周知,利潤=收入-成本費用-稅金。對于企業來說,隨著市場競爭的壓力日漸增大,各行業的市場份額基本上趨于飽和。企業想要在如此殘酷的市場多分一杯羹十分艱難。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只有通過加強自身的成本管理,有效降低成本,才能使得企業利潤有效增長。因而,將成本管理與績效考核有機地結合,是企業未來運營中所關注的重點。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將企業員工的薪資與企業的成本管理有效掛鉤,實現企業成本管理的全員控制。以生產企業為例,在日常經營管理中,應有效提供各個部門的整體成本意識,從供應、生產、銷售、儲存、物流等幾個環節入手開展成本控制管理。結合預算管理,將經濟業務的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有效連接,形成成本管理的閉環。鑒于此,企業應該充分發揮考核與獎懲相結合的優勢,將二者應用到極致,相信會為企業的成本管理發揮相應的積極作用。
(三)企業管理會計與績效考核的信息化應用
目前,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化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的普及,使得整體的世界走進了信息、智能化時代。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成為企業未來加強自身運營管理,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對于正常運營的企業來說,其財務需要轉型,以加強公司的財務管理水平。而在這個過程中,信息化建設重要性不可忽視。企業應該積極地、合理地運用信息化技術,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系統。利用信息化技術改變以往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打造現代化、全新的績效考核系統,將其與財務管理系統有效的銜接,在進一步優化流程的基礎上強化各信息化信息的建設,將績效考核推向新的高度。同時,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為人為因素所帶來的舞弊及考核不真實的問題。可以使得績效考核更加真實、有效,讓員工由衷的信服。
四、管理會計在審計績效考核中應用所存在的問題
前述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管理會計在績效考核中應用的意義及未來的趨勢,可以說企業如果有效的引入管理會計作為績效考核的工具,能夠進一步地提升績效考核的效率及準確度。鑒于此,很多企業為了加強自身的績效考核管理,將管理會計與績效考核進行相應的結合。然而,在管理會計應用于績效考核過程中,仍存在著幾方面問題。具體包括了傳統的績效考核模式已不適用于企業的發展、管理會計的推進有待進一步的提升及缺乏專業化、系統化的績效管理團隊。現針對存在的問題予以相應的闡述。
(一)傳統的績效考核模式不適合于企業的正常發展
傳統意義上的績效考核多以財務指標為基礎和依據,績效考核注重于數據的使用,然后對企業的經營目標進行量化處理。客觀地講,以往的績效考核管理方式對于促進企業的發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為企業提升經濟效益、提升員工勞動生產率及工作積極性發揮了作用。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進步、時代的更迭,傳統的績效考核方式漸漸地不再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原因在于,傳統的績效考核注重對于財務靜態指標的評估,基本上屬于事后監督的性質。其無法準確地監控到企業經營過程中實時的運營狀況,并對于經營中的風險發現顯得較為遲鈍,使得企業的資金安全無法得以有效保障。同時,傳統績效考核模式下,重視財務指標的完成,一些人員為了達成自身的任務目標,易于利用手中的工作便利,對于財務數據進行人為的美化,造成財務數據、財務信息的失真,對于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二)管理會計的推進亟待進一步的提升
管理會計在我國應用的起點相對較晚,許多企業在運用管理會計開展績效考核過程中容易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因為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操作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使得管理會計在實操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就目前現狀而言,企業大部分管理會計在應用方面的有效性還需要通過實踐得以檢驗,企業若是想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需要在充分了解管理會計的現狀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總結,逐一提升。總之,管理會計的推進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對于企業來說,只有從管理會計的基礎做起,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完成相關信息的采集、歸納、整理等工作,并進一步的完善管理會計工作,使其在審計績效管理過程中發揮作用。
(三)企業缺乏專業化、系統化的績效管理團隊
管理的信息化也好、數據化也罷,最終是依靠人員來完成的。以管理會計應用于績效考核中為例,財務人員處于核心地位。但是,從目前狀況來看,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造成財務人員無法滿足績效考核的要求。一方面,主觀方面財務人員對于管理會計方面的知識較為缺乏,專業性、專業度不夠,難以勝任管理會計要求;另一方面,財務人員日常要忙于財務核算、稅務風險的把控、財務管理工作、預算管理工作等,基本上無暇顧及管理會計工作。從而造成與管理會計相關的工作大部分只能由其他部門所代勞,使得管理會計在績效考核的審計中更難以發揮應有的效果。
五、管理會計應用于審計績效考核中的策略
(一)提升管理會計在績效考核中的認識
傳統意義上的績效目標只注重企業短期的利潤,而忽略了企業的整體的發展目標。現代企業體系下,僅關注利潤的完成是遠遠不夠的,相關的績效考核目標應該注重企業的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從企業的預算管理、成本控制、收入增長、客戶保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幾個維度開展。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應該將績效管理與企業的管理會計緊密相連。企業管理層應該重視管理會計工作,成立管理會計的專門機構,從人力、物力、財力方面予以全面的支撐。對于準備引進管理會計應用于績效考核工作之前,應該本著謹慎原則,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相關專業人士進行相應的專業技術方面的交流,從而避免管理會計盲目引進而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果。最后,企業從上至下都應該提升管理會計意識,將管理會計理論貫穿于企業績效管理、績效考核的始終。
(二)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體系
一般來講,企業績效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KPI考核及平衡積分卡方式。平衡積分卡與企業的經營現狀聯系較為緊密,對于企業的績效考核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現代企業體制下,企業如果仍然運用傳統績效考核的方式,難免在考核過程中存在主觀臆斷問題,企業的績效考核應該注重制度、體系、流程、環節的管理,最大程度上減少人為因素影響。制定的各項考核標準,應該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進行。從而使得績效考核管理更加客觀、公正,讓相關人員服氣,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績效考核工作能夠產生一定的正能量。
(三)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管理會計團隊
對于財務人員來說,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是有著一定的差異的,因而企業應該著力培養一支強有力的管理會計團隊,而不能只依賴財務人員進行。具體來說,企業可以對外引進專業的管理會計人員做專業的管理會計工作,對內可以實施對原財務團隊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使其能夠勝任管理會計需求。與此同時,現有的財務人員應該培養自身的學習意識,要做到一專多能、有發展的眼光來解決績效考核中管理會計應用的問題。對于企業來說,只有打造一支強有力的管理會計團隊,使其在績效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才能夠使得績效管理、績效考核真正的落到實處。
六、結語
審計績效考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其對于企業的發展、員工的發展都會產生巨大的作用。而管理會計的應用,將使得績效考核的審計工作更加的客觀、公正。因而,對于企業來說,在日常的績效考核中,引入績效考核工作,通過發揮信息化、數據化等效果,使得績效考核更加的有的放矢,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插上翅膀、助其騰飛。
參考文獻:
[1]王子璇,陳欣.共享經濟下平臺型靈活就業者績效管理及問題優化:以滴滴出行為例[J].中國商論,2020(22):95-97+106.
[2]王心欣.大數據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探討[J].時代金融,2020(32):97-99.
作者:張文波 單位:銀億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