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革命舊址中的景觀設計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革命時期,中國誕生了一種特殊的歷史文化即“紅色文化”。隨著中國近年來紅色文化意識的增強,革命精神和革命歷史的重要載體的革命舊址被越來越多地發現,人們開始具有保護意識。文章將對紅色文化內涵及其特色應用體現在革命舊址景觀中,使得革命舊址經過景觀設計提升后發揮更大作用。
關鍵詞:革命舊址;景觀設計;意義;應用
一、革命舊址景觀設計提升意義
(一)歷史意義革命舊址是中國革命歷史道路的一個獨特的標志,是中國革命不可缺少的瑰寶,我們應將革命舊址進行保護與利用,在保持原有歷史風貌的上進行景觀設計提升,使舊址能夠充分發揮其歷史價值,使游覽者在參觀的同時,能夠學到革命前輩的奮斗精神,銘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刻挖掘革命舊址的精神內涵,提升文化軟實力。
(二)文化意義革命舊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經歷和文化內涵,這是他的閃光點,在革命舊址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要做到最大化挖掘和釋放這個閃光點,同時它具有著濃厚的革命意義。革命舊址僅通過文物與歷史照片顯現出來,挖掘革命舊址的精神內涵的同時將具有文化性的景觀融入進去。通過革命舊址景觀提升文化性的形象和品質,既可以推動紅色文化的持續發展,也可保護紅色文化歷史和紅色文化資源。
(三)教育傳播意義弘揚愛國主義,凝聚民族精神,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話題。革命舊址景觀肩負著中國歷史上的苦難,華夏民族的傳承,通過對革命舊址景觀提升傳播愛國教育意義,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同時提醒我們在美好新生活中不能對中國歷史的遺忘,在潛移默化中,對一個城市的文化素養形成質的提升。利用完善的革命舊址擴大對人民群眾的影響,使人們接受愛國教育的同時體驗特殊的文化魅力。
二、革命舊址景觀設計體現
景觀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將土地上的空間與物體結合起來,革命舊址景觀也應遵守此景觀特點,利用景觀營造的方法,可以將舊址中的文物屬性通過景觀創造出利于游覽者理解的歷史文化意義,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景觀的構成元素用來體現革命文化內涵,景觀構成要素中的:建筑、道路、小品,植物等形式,使得革命舊址景觀達到最大化的利用。
(一)建筑革命舊址指的是重大戰役或重要事件發生地、重要會議,黨政人物的居住地等紀念性場所。中國革命時期遺留下的具有革命意義的場地,這些舊址就是我們所說的革命舊址。對于舊址建筑我們應遵守原真性與整體性原則。1.原真性原則《馬丘比丘憲章》指出原真性應嚴格保護遺產的發生地與起源地,在改造工程中也要掌握好程度。應充分顯示出客觀的歷史記述,使景觀發揮出最大作用。所以我們應遵循原真性的基礎上進行保護和利用,堅持修舊如舊,在不犧牲原真性的同時也尊重了參觀游覽者對歷史舊址的真實感受。2.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指的是不能只重視局部而忽視全局的做法,對革命舊址的文物屬性來說,周圍外環境較貼近舊址當時年代相統一,應使游覽者游覽完革命舊址對歷史事件具有客觀清晰的認識,擁有完整的心里體驗,起到將這段歷史銘記于心的作用,所以在設計時要把握好整體性原則,最大程度還原其真實面貌,還原歷史,承認歷史尊重歷史,對發生的歷史事件保留充分的客觀性。
(二)道路道路承擔著游覽舊址的路線,創造一個完整的空間體驗過程。主要功能為銜接兩個相鄰空間,使革命舊址景觀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若道路功能不明確,使游覽著觀看邏輯不明確,縱使革命舊址意義重大,游覽者也體會不出其中意義,游覽者所積累的情感的過程會因道路不明確被打斷,所以革命舊址將原始道路保護并保留起來,原始道路能使游覽者代入感更強。
(三)小品景觀小品應該貼近紅色文化主題,引導游客觀賞,革命舊址景觀應通過不同層次的塑造以表達紀念性主題的構筑物,例如雕塑作品,可以還原當時戰爭情形或塑造領導人縱觀全局,也可利用景觀小品還原當時的環境,使參觀者跟隨景觀的流線組織體驗景觀的深層含義,設計景觀小品時應將每個景觀節點整體的結合在一起,要把握好整體性原則。1.景墻景墻是常用的造景手法。景墻形式和材料的多樣性。在革命舊址景觀中,景墻可以豐富舊址文化意義,可以用于兩個方面,一是作為革命舊址內紀念景墻,記錄革命事件的發生、講述革命經過;二是作為舊址內建筑與空間的分割要素,將場地內空間整體相互聯系起來。2.紀念碑紀念碑最普遍使用的紀念做法將石頭或者石碑刻印圖案或文字,放置在發生事件地或犧牲者埋葬的地方作為標志紀念的方式。紀念碑一般用于革命舊址場地內主導位置,用來紀念場地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使革命舊址景觀主題明顯突出。紀念碑材質主要以大理石,花崗巖為主。
(四)植物植物造景不僅為人創造游覽觀賞場所,還可以提高生活環境,改變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休息和進行參觀活動的場所。植物可以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氣候的基本功能外,革命舊址景觀改造中首先考慮植物的地域性與季節性的植物配置,南北地域的差異性較大,在植物選擇方面應選擇本地植物。其次考慮景觀植物季節性的特征,在革命舊址景觀植物可采用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植物作為景觀點綴,其次植物的象征性與造景性也是景觀舊址常用手法。1.象征性植物許多植物都有其引申含義,在革命舊址景觀中應選擇與主題契合的植物。比如松類植物象征不屈不撓;不屈不撓;不畏寒冬霜雪的品格,竹類則象征正直;堅強;品德高尚的品格。如紫色系列植物象征著莊重威嚴,如桔梗、紫薇、風信子等;使用紅色系列植物可以更好的體現革命元素,更加貼近主題,如紅葉石楠、月季、薔薇、石榴以及秋海棠等;如茉莉、含笑、百合、櫻花等白色系列植物代表純潔的象征,無論是顏色象征還是意義象征,都可適宜于革命舊址景觀的營造。2.植物造景植物可劃分空間形態,平緩過渡建筑物與環境的聯系,改善場地的地質地貌。此外,由于革命舊址景觀具有特殊性,在植物配置當中應盡量保留舊址原有古樹名木,多保留原有樹種,在樹種的選擇和配置方式方面應符合主題立意,為深化主題服務。在入口處設置松類植物可表達革命舊址高尚威嚴氣勢,中途可使用喬木起引導軸線作用,中心區域應開敞并直奔主題,可用灌木與花卉作為點綴。突出革命舊址景觀層次感。
(一)堅持“紅綠結合”理念革命舊址應將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相應結合,有些革命舊址位于綠色資源豐富的地區,便可以紅綠結合,文化宣傳的同時保持良好生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將紅綠很好的結合到一起,使得井岡山革命舊址帶動了當地第三產業發展
(二)塑造紅色文化革命舊址以突出紅色文化為主,并且以主體建筑,植物,人物雕塑,文化景觀小品等景觀設計手法來突出紅色氣氛,使濃厚的紅色文化氣息緊緊的包圍著參觀的游覽者,身臨其境在革命年代,感受革命時期艱難,加強愛國教育宣傳,代表著中國人民為革命的勝利所付出的代價,代表著中國人民不怕艱難險阻,勇于向前的精神。運用景觀將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或者戰爭會議表達出來,將革命舊址景觀提升到新的高度。
四、總結
隨著人們日益增加的精神需求與對革命舊址的逐漸重視,革命舊址應當被人們銘記,而不應該因時間的流逝而被人們淡忘,我們應當讓革命舊址發揮出其重要的歷史價值,有助于我們年輕一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愛國主義和城市文脈的傳承。通過這次革命舊址景觀設計的研究,將革命舊址景觀設計應用方法作出整理,使革命舊址能夠承擔起保護革命文化、發揚革命文化的重任。革命舊址景觀應用的提升意義、革命景觀的設計體現和應用原則等研究。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學者投入到革命舊址景觀設計研究之中,逐漸完善革命舊址景觀這一主題的理論和實踐體系。
參考文獻:
[1]別丘比丘憲章[S].利馬:現代建筑國標會化,1933.
[2]梁艷.革命舊址景觀改造設計研究——劉鄧大軍淮西指揮部舊址為例[D].安徽農業大學,2016.
[3]李珊珊.美國國家二戰紀念園景觀設計[J].規劃師,2006(04).
[4]何方瑤.軟質景觀在城市文化遺址公園中的運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作者:潘文隆 范俊逸 王晨波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