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藝術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的機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公共藝術對體驗式景觀設計的推動作用,促進體驗式景觀設計的實踐。基于認知心理學和空間設計方法論方面的相關知識進行推動原理和方法論層面的探究。得到公共藝術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的運作機制和手法。公共藝術可以通過吸引公眾的互動參與以及向公眾傳達藝術觀念的方式來引發(fā)空間的體驗性,協(xié)助完成人在空間中的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體驗;通過理念滲透法和空間介入法,公共藝術實現(xiàn)與景觀空間緊密結合,成為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最直接有效的手法。
關鍵詞:公共藝術空間體驗景觀設計運作機制和手法
一、公共藝術作為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的重要手段
(一)公共藝術引發(fā)體驗
體驗,從中文詞語構成來看,可以解釋為“以身體之,以心驗之”。體驗來源于經歷,強調的是一種個體的親身經歷性,并且著重于在經歷過程中有了某種感悟。[1]公共藝術的創(chuàng)作基于時代,關注大眾,關注公共藝術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的運作機制和手法探究社會,注重藝術觀念的傳達。好的公共藝術作品往往能通過觀念的傳達,引發(fā)公眾的思考與感悟。由此,公共藝術作為從“經歷”到“體驗”的催化劑,可以更直接、更快捷地推動體驗的發(fā)生。基于認知心理學,人在經歷過程中產生感悟,獲得體驗的基礎便是對所經歷的事與物的感知,感知包括簡單的感覺和較復雜的知覺。[2]感覺是從外部環(huán)境接收刺激能量并將其轉化成神經能量的過程;知覺是將感覺信息進行組織和解釋,并賦予其意義的過程。[3]公眾在欣賞公共藝術或參與公共藝術互動的經歷中,可以通過感覺器官對信息的接收以及知覺對信息的組織和處理,獲得一種生理上的愉悅感和心理上的感悟,從而產生不同層次,逐層遞進的活動體驗和內心體驗。
(二)公共藝術推動完成空間體驗
歷史學家在描述古代公共藝術的時候,往往是指鞏固空間的藝術,藝術在公共空間中形成各異的形式語言。[4]在當下,公共藝術亦被公認具有公眾性和在地性的基本屬性,依場地空間而存在。公共藝術,基于空間,通過藝術化的創(chuàng)作和表達,可以使人在空間中獲得不同層次、逐層遞進式的活動體驗和內心體驗。
1.公共藝術引發(fā)人在空間中的活動體驗
與場地空間緊密結合的公共藝術,通過藝術化的創(chuàng)作和表達,引發(fā)人們的關注,參與和互動,使人更好地融入空間當中,獲得一種基層的活動體驗。以杰克•馬基(JackMackie)的設計作品《舞者系列—舞步》為例。該藝術作品位于美國西雅圖百老匯的購物和娛樂核心街區(qū)的人行道上。藝術家將夫妻跳舞時腳步移動的樣式以銅質“鞋印”的方式展現(xiàn)。鞋印被設計成“一步接著一步”的舞步運動軌以及由馬基設計的兩種舞蹈“obeebo”和“busstop”。鞋印由箭頭和“R”(右)、“L”(左)標示出舞者正確的移動腳步,每組舞步旁邊寫有舞步的名字和節(jié)奏。這八組銅質“鞋印”組成的公共藝術作品鑲嵌于地面之上,過路的行人被此“鞋印”吸引,兩人一組,根據(jù)藝術作品的指示挪動腳步,在空間中翩翩起舞,陣陣歡笑。由此,存在于娛樂空間的藝術作品以其藝術化的方式引發(fā)人們的參與和互動,通過引發(fā)人在空間中的活動體驗,推動了整個空間體驗的完成。
2.公共藝術引發(fā)人在空間中的內心體驗
存在于空間中的公共藝術,通過其自身具有的抽象性和隱喻性的藝術化特征,引發(fā)知覺對感官系統(tǒng)獲取信息的組織和處理,激發(fā)人的聯(lián)想和思考,使人產生某種感悟,獲得深層次的內心體驗。以日本龍安寺的枯山水藝術為例。龍安寺枯山水庭園是占地約330平方米的矩形庭園。庭園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細卵石鋪地所構成。石以二、三或五為一組,共分五組,石組以苔鑲邊,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紋。圍合庭院的是有著斑駁的抽象圖案的泥墻。觀者從樸素的寺院入口進入,穿過長長的砂石庭院,拖鞋后方可進入廊亭,見到庭院。初見庭院,會對這個抽象的藝術作品感到疑惑;當坐在庭院邊的木制走廊上靜心地望石觀沙,從不同角度觀賞石頭之間的組織關系時,知覺系統(tǒng)開始發(fā)揮作用,觀者逐漸忘卻自我,拋卻對事物固有的成見和看法,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此時,泥墻上斑駁的油漆圖案好似斜陽落日,散布在沙礫上的石頭組仿佛是大海中的島嶼,整個庭院空間宛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在這個過程中,觀者在此空間中通過枯山水藝術,經歷了“疑惑—思考—了悟”的心理歷程,獲得了深層次的內心體驗。
(三)公共藝術對體驗式景觀設計的推動
公共藝術具有靈活多變的形式、別出心裁的表達技巧以及獨特新穎的觀念和想法。作為一種與人和場地都密切聯(lián)系的藝術,它可以通過藝術化的手段引發(fā)不同層次、逐層遞進的身心體驗,激活空間的體驗性,協(xié)助人完成在空間中的活動體驗和內心體驗。體驗式景觀設計以“體驗”為核心,注重對體驗性空間和場所的塑造。因此,公共藝術作為激發(fā)空間體驗性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的重要手段。
二、公共藝術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的運作手法
景觀設計基于設計理念進行景觀空間的構建。從景觀設計方法論的角度,公共藝術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的運作方法可以概括為兩種,分別是理念滲透法和空間介入法。
(一)理念滲透法
公共藝術無形地將其創(chuàng)作理念滲透于景觀設計之中,換句話說,景觀設計師借鑒公共藝術的創(chuàng)作理念進行景觀設計的創(chuàng)作。藝術家在進行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的時候,往往基于經歷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當心中浮現(xiàn)出想要傳達的“觀念”后,藝術家便會以此“觀念”為出發(fā)點,基于場地條件,用藝術化的思維和方式將此觀念進行“轉譯”,用適合的材料和空間形式將其呈現(xiàn)出來。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中“觀念的表達”和“思維的轉譯”為景觀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可以為景觀設計師所借鑒。以古斯塔夫森的黛安娜紀念噴泉為例。黛安娜紀念噴泉是為紀念黛安娜王妃而建。設計師古斯塔夫森有著很好的藝術修養(yǎng),該景觀設計便很好地借鑒了公共藝術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過程。具體來說,古斯塔夫森在進行此景觀設計時,以表達黛安娜王妃包容和平易近人的性格為主要設計理念。從此種設計理念為出發(fā)點設定了“ReachingOut–LettingIn”(“敞開雙臂–懷抱”)的主題概念。為了實現(xiàn)此主題概念,古斯塔夫森基于場地的現(xiàn)狀條件,在海德公園的自然斜坡上創(chuàng)建了可以承載不同水效果的環(huán)形的閉環(huán)流泉,用圓環(huán)中靜靜流淌的水流以及在不同段產生不同的水效果,表現(xiàn)王妃平易近人的包容個性,映射王妃跌宕起伏的一生。
(二)空間介入法
在空間介入的運作手法中,通常指的是固定形式的公共藝術作品的介入。根據(jù)公共藝術作品的空間形態(tài)和景觀設計的類型,可以將空間介入的方式分為兩個類,分別是整體的介入和以激活點的方式介入。
1.整體的介入
公共藝術作品自身就是體驗式景觀主體,其承載著景觀要素,塑造了整個體驗式景觀空間。上文提到的戴安娜紀念噴泉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這個景觀設計作品中,“環(huán)形的閉環(huán)流泉”的設計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公共藝術的創(chuàng)作。正是這個鑲嵌于大地之上的環(huán)形公共藝術裝置,承載著景觀水流,產生了不同的水效果,吸引了人們前來觀賞水流,并之產生互動,從而塑造了整個體驗式景觀空間。
2.以激活點的方式介入
公共藝術作品以激活點的方式介入到景觀空間之中,通過激活空間的體驗性,引導并協(xié)助體驗式空間序列的完成,來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西蒙茲推崇基于“體驗”的規(guī)劃與設計,在書中,他提到,“序列可以定義為一系列連續(xù)的感知”,“所有的體驗都成序列”。[5]基于西蒙茲的以“體驗”為核心的設計哲學,“序列”的組織和設計是完成體驗性設計的核心。由此,我們可以將體驗式景觀設計總結為,基于周邊以及場地特質、歷史文脈、空間要素等條件,依據(jù)體驗的規(guī)律和方式,組織和設計的一種體驗性空間序列。打個比方來說,如果把使用者進行空間體驗的過程比作閱讀一本小說,聽一首樂曲,那么設計師設置的體驗式空間序列就是小說故事的主脈絡,是樂曲的主旋律。這種體驗式的空間序列作為體驗式景觀設計的主結構,是景觀設計的關鍵和核心。整個空間序列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空間序列中往往會有起承轉合的變化,通過空間序列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每一個空間的體驗效果都得到提升。公共藝術作為激活點介入到空間序列中,可以在空間序列中的關鍵節(jié)點或中心點來以“點睛之筆”,通過這一“筆”,激活空間的體驗性,引導并協(xié)助整個體驗式空間序列的完成,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以青海原子城紀念園為例。在紀念園的景觀設計中,設計師通過一條路徑——596之路,組織設計了紀念園的空間序列。序列全長555米,共包含六個節(jié)點。這六個節(jié)點由設計師和公共藝術家合力打造,是推動完成體驗式空間序列的關鍵點。在每一個節(jié)點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用來激活空間體驗性,表達空間主題概念的公共藝術,如圖6。以第五個節(jié)點為例。序列中的第五個節(jié)點是整個體驗式空間序列的高潮點。在這個節(jié)點中用來“點題”,傳達了“和平”的觀念的公共藝術作品被命名為“和平之丘”。“和平之丘”作為激活點介入在空間序列之中,激勵著人們走完設計師預設的體驗式空間序列,協(xié)助人們完成對景觀場地空間的體驗。
3.公共藝術空間介入過程中遵循的原則
在實現(xiàn)空間介入的過程中,公共藝術需在保證藝術性的同時,兼顧場地與空間的“和諧”,尋求與空間序列原生秩序的和解,才能沒有“排異反應”,更好地發(fā)揮其推動作用。因此,公共藝術作品在介入空間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與場地氣質和特性的相符,與空間結構和秩序的相符,與空間形式相符。(1)與場地氣質和特性的相符。藝術家在進行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的時候需了解場地及場地周邊的歷史文脈和場地特性,基于人的經歷和場地文脈的提取和凝練表達“觀念”,從而協(xié)助景觀設計中體驗主題的表達,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2)與空間結構秩序的相符。順應設計師基于場地所組織的體驗式空間序列,按照空間結構秩序組織的規(guī)律,確定空間置入的位置。其位置或存在于中心點,或是某條顯性和隱形的軸線上,總之,其與空間中所有的軸線、對稱、均衡和規(guī)律都是有跡可循的。(3)與空間形式相符。藝術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需使得作品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共生,這種協(xié)調共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藝術作品自身構建的規(guī)律和秩序與景觀空間形式秩序的協(xié)調;另一方面,藝術作品構建元素與空間設計元素的相同或相似。另外,參考平面圖像構圖秩序,在視覺層面,如果公共藝術作品作為“點景”的畫與作為“圖底”的景觀空間形式具有清晰的圖底關系,那也算是藝術作品與環(huán)境協(xié)調共生,是另一種層面上的“與空間形式相符”。
結語
公共藝術作為一種與人和場地都密切聯(lián)系的藝術形式,可以通過靈活多變的形式、別出心裁的表達技巧以及獨特新穎的觀念和想法促成體驗的發(fā)生,激發(fā)空間的體驗性,協(xié)助完成人在空間中的身心體驗。體驗式景觀設計雖然不完全依賴于公共藝術去實現(xiàn),但它確實是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的較為直接且有效的手段。基于體驗式景觀的設計方法,公共藝術可以通過理念滲透法影響景觀設計的設計理念和形式表達;可以通過空間介入法滲透于體驗式空間序列之中,作為空間體驗的激活點和塑造體驗性景觀場所感的關鍵因子,激活空間的體驗性,引導并協(xié)助體驗式空間序列的完成,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傳達與設計主題一致的“觀念”,協(xié)助人們完成對空間和場所的體驗,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在此過程中,介入空間的公共藝術將作為體驗式景觀的設計元素和塑造體驗式空間的重要角色,與場地氣質和特性的相符,與空間結構和秩序的相符,與空間形式相符;順應歷史文脈,順應自然肌理,順應空間結構,為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推動作用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奎志.體驗批評: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03-04.
[2]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50.
[3](美)勞拉•A•金.曲可佳譯.體驗心理學[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8:79.
[4]王中.公共藝術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22.
作者:李娜 單位: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