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學結合與高職教育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伴隨著工學結合的思想在高職教育中的不斷深化與成熟,當前,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管理呈現出一種綜合性的概念。這一概念的核心內涵更加強調高職教育與社會人才需求的連接性,因此,工學結合的概念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市場取向明顯。事實上,“工”與“學”在概念涵蓋上是有著很大區別的,前者強調的是實踐能力,后者強調的是專業水平。所以,如何讓工和學更好地結合,在高職教育管理上,將工學結合與市場需求更好地結合的取向十分明顯。也就是說,在人才培養方面,緊緊圍繞市場的需求,對于市場的需求也有了一個比較靈敏的觀察機制。其次,合作性更強,高職教育管理在工學結合精神的指導下,需要脫離傳統的閉門造車的教育管理方式,強調更強的合作性,包括,高職之間的合作,高職與政府的合作,高職與企業的合作等等。最后,創新性成為核心,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管理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型高職教育管理模式,它所強調的就是擺脫傳統高職教育當中存在的教育與需求、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而要想更好地做到這些,就離不開整個教育管理的創新性。這種創新性是建立在綜合性和立體化基礎之上的。
2.分析工學結合與高職教育管理創新的特點
2.1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
正如上文所說,市場化取向的加強是工學結合高職教育管理的一大特點,因此,在高職教育管理的創新中,就必須牢牢抓住這一特點。特別是在專業設置與專業課程的開發上。這也是目前高職教育管理存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專業和課程本身設置不夠科學合理,專業課程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前提,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再好的教學投入也只能是南轅北轍。因此,在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上,需要牢牢抓住市場的需求與形勢,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實行高職與企業對口共建的模式,必要的時候可以成立相關的專家指導委員會,在此基礎上加強高職教育內部的溝通,最終實現專業與課程的科學合理,從根本上提高高職教育管理的水平。
2.2實訓基地共享
實訓基地對于高職教育來說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高職教育本身強調實踐操作性,因此,脫離了實訓基地的培養,告知培養的畢業生就不是真正的人才,高職教育管理也只能是一紙空文。而實訓基地特別是校外實訓基地往往需要較大的相關投入,一些高職自身的能力不足以支撐其獨立建立實訓基地,因此,為了推動高職教育管理總體水平的提升,應當實行實訓基地共享的機制,不同的高職之間可以共享實訓基地,高職與企業之間也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把企業變成高職的實訓基地。
2.3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教育管理離不開專業水平過硬、業務素質高的師資隊伍發揮基礎性作用。特別是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管理,更是對師資隊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一前提下,師資隊伍建設不僅僅是對教師專業能力的要求,更是要求教師同時擔負起引導學生的作用,有些高職在教育管理中引入了“雙師”模式,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具備方向性能力與意識,這是工學結合要求下師資隊伍建設的最終目的。
2.4科研同步開發
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走工學結合之路,重心在應用、共享。具體措施包括: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和研發中心等,校企共同開展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使其成為區域推行新技術、研發新產品的中心。做到科研課題來源于行業企業,科研資金來源于行業企業,科研人員校企共組,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為生產一線服務。
2.5激勵制度與后勤服務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調動其積極性與主動性都是發揮其能力的最有效途徑。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實行更加可行并且有利于長遠發展的激勵制度。要根據工學結合的要求,對于教職工進行科學的分配,在此基礎之上,還必須有完善的獎懲機制作為工作效率的保障,這一機制的標準應當多元化。此外,還應當通過加強交流、外界合作等方式通過教職工的努力為高職建立屬于自己的校園文化,最終把激勵制度變成一種內心共識。而這一切的根本都離不開完備的后勤服務,這也是未來高職教育管理中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良好的后勤服務是高職教育管理的前提和基礎。高職后勤管理,更要落實工學結合理念,堅持教育屬性和經濟屬性的結合,堅持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方向,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3.總結
綜上所述,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管理是針對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種可行性高職教育管理模式,其核心概念強調的是更好的將人才的培養模式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相匹配,要想達到這一目的,離不開高職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需要從專業與課程、師資建設、后勤保障機制等方面綜合入手,最終實現工學結合高職教育管理模式對高職教育的推動。
作者:鮑瑋 單位:天津海運職業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