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技術發(fā)展對高校教育管理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互聯網科技時代,高校以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技術為主開展教學,因此在教育管理模式、方法和內容上與傳統(tǒng)教育教學有了質的改變,首先應該肯定的是這種教育教學模式大大地提高了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促進了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但是互聯網技術同時也產生了某些負面影響。文章探討了互聯網技術對高校教育管理的某些消極影響,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初步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高等教育;教育管理
1互聯網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采用封閉式的住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住校學習和生活也是為了讓大學生學習獨立生活、走向社會,這是幫助學生獨立自主的重要轉化過程。中小學教育教學基本上限制在全天候的時間內,高校的許多教育教學乃至業(yè)余活動安排與中小學不同,課程具有自主選擇性,因此分散性地安排在不同時間和教學空間。在校學生除了接受理論實驗技術、進行應試教育,還會較多地增加社團活動、學生會活動等。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為豐富大學生知識、活躍校園文化提供了重要工具、平臺和媒介,它拓展了教育教學相關的各個學科內容,讓大學生能夠體驗更加豐富多彩的校園、城市生活,為大學生社會實踐、鍛煉自身能力提供平臺空間支持,這是符合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目的的,而互聯網技術在其中發(fā)揮了正面、積極的作用[1-2]。互聯網技術促進了高校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師以黑板、粉筆為主要教學陣地工具,依賴教材課本作為主要的教學素材與內容,教育過程比較僵硬,無法生動地進行情景教學,因而也就無法深入學習、領會和掌握知識點。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國內各個大專院校、高職院校在積極探索教改實踐的過程中,運用互聯網技術、三維動漫、計算機仿真技術,積極開展教改多媒體情景輔助教學設計,從而使教育教學更具直觀性,提高了課題教學效率,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3-4]。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基于互聯網技術構建的綜合網絡監(jiān)控平臺,可以參與并加強對教育教學過程的監(jiān)督與管理。互聯網技術無論從外延還是內涵上都拓寬了高校教育教學的空間。在原有的教育模式下,高校主要通過在教室、實驗室和圖書館等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教與學的空間相對較為傳統(tǒng),但是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巨大成就,現在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平臺傳遞外部各種信息資源。例如,著名高校的名師教學課件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直接展示給本地學生,有效地拓展了高校的教育教學空間,使得高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逐步呈現開放模式。互聯網技術為實現多樣化、個性化辦學提供技術支持,大大地豐富了教育教學方式,使高校擺脫了過去傳統(tǒng)教育教學的單調枯燥模式。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各高校在努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運用互聯網平臺實現“停課不停學”,為大學生遠程居家教育學習提供線上教學學習平臺和資源[5]。互聯網技術填補了高校教學科研資源與條件的短板。在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下,一般通過圖書館的書籍、資料和期刊等途徑獲得有用的知識信息,在獲得信息的過程中,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并且獲取時間和經濟成本相對較高。互聯網技術為高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公務及后勤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與保障。在當今信息大爆炸時代,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獲得精準的教育、教學、科研、技術和各行各業(yè)的數字化信息;還可以對某個時期、某個區(qū)域的信息進行篩選,實現信息資源的精細化處理,為高校師生開展教育教學、科研交流、技術開發(fā)提供了有效的公共服務平臺和技術支持。互聯網有利于排除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上的盲點,傳統(tǒng)教育管理體系由于固有的局限性,會導致高校教育管理規(guī)章制度無法確切落實。這通常和管理者與學生時空分離有一定關聯,互聯網技術增加了網絡互動渠道,提升了遠程時空上的即時可見度。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技術應用還有許多可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手段,只要高校教育教學單位運用得當,其中存在的問題都能夠得到或有望得到解決,這樣便可提升教育教學管理的水平。另外,互聯網技術有效地實現了公開透明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高校采取網絡化、無紙化辦公,在公眾監(jiān)控下的工作模式,不僅可以科學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高校的師資力量水平、招生平臺、教育教學過程、推免評優(yōu)系統(tǒng)、辦公業(yè)務、信息反饋系統(tǒng)和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等信息通過互聯網技術公開,這種公開透明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的社會公信力。例如,高校可以基于互聯網技術構建某個信息交流平臺,家長可以通過此類信息平臺了解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情況,及時解決可能出現的相關問題,關注學校的發(fā)展動態(tài)[6]。
2互聯網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現代化提供了硬件支撐,加速了傳統(tǒng)教育教學管理方式的變革,極大地豐富了教育教學管理內容、模式,實現了對評優(yōu)、推免信息的透明公開和資源的擇優(yōu)配置,同時為教學、科研和技術開發(fā)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支持。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在給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便利的同時互聯網技術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問題。基于互聯網技術下的各種網絡游戲由于誘惑性太大而對大學生學業(yè)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各種網絡游戲在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卻比較容易誘惑學生沉湎于游戲中,上癮后無法自拔,大學里沉迷網絡游戲導致學業(yè)受到影響的情況較為普遍,極少數自制力不強的學生甚至會因為沉湎于網絡游戲而不能正常地完成自身的學業(yè)。如果學校與家長不對這類學生進行及時管教和干預,會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嚴重的甚至導致學生無法正常完成學業(yè);在互聯網技術迅猛發(fā)展的同時,各種廣告垃圾軟件和病毒乃至黑客侵襲也通過網絡進行推廣、擴散和入侵,一旦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tǒng)受到網絡自彈出的廣告、垃圾軟件和病毒感染,就會導致教育教學管理軟件、平臺和系統(tǒng)無法正常開展工作,使教學系統(tǒng)的計算機系統(tǒng)受到騷擾甚至癱瘓,對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負面影響。各種良莠不齊的外部網絡信息對學生心理產生影響。網絡是一個大雜燴,社會上各種不良價值觀(例如,西方所謂的民主思潮)、拜金思想乃至色情、暴力思想也通過網絡傳播,很容易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青春期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產生不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7]。網絡直播授課的教學管理方式,顯然給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存在出勤不專心的情況。在傳統(tǒng)線下教學時,經驗豐富的優(yōu)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判斷其對正在講授的知識點的領會、理解、掌握情況,即時進行答疑解惑。但在線上教學時,教師通過計算機或平臺熒幕小微圖像,難以根據表情、形態(tài)等判斷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從而及時進行學習效果反饋和交互。學生學習時其專心投入的程度,也就是注意力,顯著影響他們學習、認知、掌握知識點,因此,交流互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線上學習注意力,從而成為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采用錄播直播結合授課方式、電子白板進行動態(tài)板書、改善交流互動、增加討論與反饋等措施能夠突破線上時空交互的局限性,為互聯網遠程教學營造逼真的課堂氛圍,改善教與學的主體———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互動,從而達到提升線上學習效果的目的[8]。
3互聯網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負面影響的對策
3.1增強高校教育教學管理者現代化管理理念
順應信息化時代發(fā)展潮流,改進教育教學管理理念。高校教育教學管理者要意識到互聯網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系統(tǒng)中的重要性、信息化時代下的不可或缺性,增強互聯網時代的危機意識,積極學習和掌握互聯網技術的最新知識,提升高校教育教學管理者自身互聯網應用能力。網絡信息的復雜化、多樣化,對于思想上和生理上正處于成長階段的高校大學生來說,或多或少會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高校教師輔導員和教育管理部門要適時地引導與教育學生對網絡信息進行甄別。結合各種主題宣講會開展互聯網技術相關知識及思想政治的普及教育,努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提升大學生品德、道德水平,培養(yǎng)學生在復雜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認識和自我凈化能力,提升學生抵制網絡游戲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引導學生網絡認知方面,教育工作者要結合自身對網絡技術的認識,傳遞一些正能量的、深層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推送一些正面的、官方的時政、新聞、熱點、學科、技術QQ群、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同時也要對互聯網技術在教育教學管理、辦公自動化方面的日常運用進行督察監(jiān)管,實現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在互聯網技術環(huán)境下正確、健康地發(fā)展,確保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9]。
3.2提高互聯網技術管理維護人員的業(yè)務能力
良好運行的互聯網技術平臺是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基礎。在平臺硬件建設完成后,需要配備相應專業(yè)維修設備和嫻熟的技術人員進行日常維護,其中互聯網技術維護管理人員的個人業(yè)務能力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對于高校教育教學管理至關重要,這直接關系到管理體系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質量。因此,提升網絡平臺管理人員的網絡技術業(yè)務能力,制定互聯網安全應急預警處置預案,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不同故障情況按照不同的影響范圍劃定故障等級并預先制定好處置方案,一旦發(fā)生突發(fā)狀況,按照預設的相應對策來進行排除故障處理,提升教育教學管理平臺的網絡“免疫力”和應對能力。對于一線高校教育教學人員,組織對其進行互聯網技術應用培訓,增強其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力,幫助其知曉正確的網絡安全技術應用常識,進而為網絡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上的良好運行提供保障[10]。
4結語
在互聯網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信息化時代,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給教育教學管理帶來的便利,為高校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有效開展網絡化信息化工作;同時也要認識到網絡技術存在的弊端,引導和教育學生對網絡信息進行甄別,保障互聯網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揚長避短。
作者:王志明 周曉旭 王棨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南京體育學院武術與藝術學院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