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教育管理理念創新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下,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逐漸上升,但在就業導向下,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理念仍存在著眾多明顯問題,這些問題正潛移默化地對在高職院校就讀的學生造成影響。因此,我國的高職院校應當努力改正自身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錯誤理念,積極改善各項教育措施,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現代社會,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大職責,社會上大量需要技術支撐的崗位空缺,大多都將由這些學生來進行填補。我國是重點發展制造業的國家,因此,我國經濟越發達,勞動密集型產業越多,制造業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大。在這種情況下,相關企業對于人才的招聘和選取,會更加看重其能力和實際技能的掌握,誠然。企業招聘并不僅僅面向學生,不是同高職院校一對一對接,但是在與社會人士的競爭中擁有專業學科技術知識的高職院校優秀人才,顯然會在人才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和更強的專業匹配度,在企業招聘過程中,也更容易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繼而快速就業,快速上崗。因此,高職院校的相關教育應當貼合實際,在就業導向下,以完善學生就業為基礎,革新自身教學理念,讓學生在高職院校中能夠獲得真正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并在走進社會后能迅速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就業導向下高職教育管理理念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教育理念落后現如今,受到社會中各個行業瞬息萬變的變化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職教育的教育落后問題已不再是無關緊要的問題,而是關系到學生就業的關鍵問題。在這種關鍵時刻,高職院校急需做出相應改變,讓學生在將來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滿足人才市場需求[1]。然而,在各大高職院校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依舊采用按部就班、死搬書本的教學模式,以課本知識的掌握作為教學的唯一重點,既不更新專業相關實用的新知識,也不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細化和改良。也就是說,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方法和模式停滯不前,對于新的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探索不再具有突破性發展,而是逐漸成為高職院校教育中不受重視的部分,漸漸被教師和學校所遺忘。同時,教師的課堂教育也開始傾向于以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為主要目的,忽視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視學生需求,不積極做出改變,教育理念落后。
(二)缺乏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無論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課堂,還是高中大學課堂,乃至高職教育課堂,學生主體地位發揮的缺失,將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2]。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漸漸受到了各大院校的重視,教師們漸漸明白,課堂應當是學生的主戰場,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現在的高職院校教育,更多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占據領導者的地位,對學生的相關學習任務進行規劃和引導。用更生動形象的比喻來形容這種關系,就是保姆和孩子的關系。在家里,保姆照料孩子的一切生活起居,孩子依賴保姆。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布置了與學習相關的一切任務,在教學內容上為學生安排好了一切,學生依賴教師,同時順從教師的安排。這是一種被動學習,從長遠看,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沒有絲毫益處,甚至會讓學生依賴心理嚴重,越來越缺乏獨自面對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理論與實踐尚未有效結合到高等教育階段,學生學習不再像小學、初中、高中那樣,僅僅注重文化課的學習,而是要將文化課與現實實踐進行相應的結合,在日常實踐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相關技能,以便學生在將來進入社會之后,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工作環境中,在面對機遇時牢牢把握住機遇。但是現如今高職院校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課程依舊不夠完善[3]。有些學科,理論課與實踐課難度有所脫節,實踐課完全無法將理論課的知識進行實際運用練習,只是進行了基礎簡單的操作練習。這種練習不僅無法達到對知識進行鞏固應用的作用,也無法提高學生的相關技能。倘若學生在學習階段,能夠通過學科的實踐課來磨練自身專業技能,學到一身熟練且優秀的本領,那么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后,技能方面的特長會為其提供足夠的優勢,讓他們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挑戰。因此,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應成為高職院校檢驗實踐課程教學成果的相關標準,唯有如此,實踐課程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教育管理理念創新路徑
(一)優化教學管理組織高職院校若想取得真正的發展,則必然要經歷教育管理質量提升的過程。這一過程是艱難的,但從理論上講,依舊有方法可行。要想做好優化教學管理組織的任務,需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對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教育管理體制進行相應的改革。具體解決辦法是教學過程中實踐環節的優化和深化。教育不應當是閉門造車的活動,而應當是打開門來,走出去,積極汲取新知識,洞察社會風向的活動。因此,各大高職院校應當積極地與專業對口的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將高校實踐部分與企業新人培訓部分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讓學生在正式踏入社會之前,對相關理論和知識有簡單的了解,對相應流程和方法也有提前適應的過程;第二,強化校企合作,實施定向式培養。高職院校在進行校企合作探索的過程中,應當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具體方法和實施措施,力求做到雙贏。一方面,高職院校制定與企業銜接流暢的教學計劃,進而配合企業的人才培養。另一方面,企業負責的部分也應當加以完善。如此一來,既能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也能有效解決企業招聘難的問題。
(二)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在現如今的高職院校中,大多依舊以理論教學為教學的主要部分,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十分看重。因此,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具有極其強大的理論知識基礎。然而在實踐中,大多數學生的動手能力弱,無法滿足實際操作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現有教育模式嚴重阻礙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高職院校需要培養的人才,是能夠適應各個企業對于高職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人才,而不是僅僅擅長理論知識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當積極采用新的教學管理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高職院校應當實施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老師們應當嚴格按照實踐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并隨時留意兩者的難度平衡,既不能過分重視理論,也不能過分傾向于實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加強學生的實踐部分,可以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自己的理論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加強,更好地理解專業理論知識。有的知識點看似困難,在實踐中卻十分簡單,加強實踐可以解決這一類的知識理解。其次,便是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以就業為導向來開展學生職業素養培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磨煉努力、敬業的工作品格,以及適應相應工作的習慣和態度,讓學生在正式踏入社會之后,不至于有太大的落差感,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將來的工作環境。
(三)完善專業建設在當今就業導向下,只有高職院校完善自身專業建設,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相應教學服務。面對分工越來越細化的社會大環境,高校要不斷完善自身建設,避免出現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高職院校應當開展市場對于人才需求的調查工作。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在甲方乙方的較量中,只有充分了解甲方的需求,乙方才能給出完美的答卷。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對市場進行定期的調查和研究,分析當今人才需求方向和內容,在學生進行專業培養的過程中,緊密結合當今就業發展趨勢,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明白,哪種人才是社會所需要的,繼而針對市場需求,對自身技能和能力掌握進行調整。同時,這種調查也能有效地避免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此外,高校也應當在擴招和招生環節,針對市場進行一定的調整,改進招生標準,尤其是擴招,應當結合相關專業市場,而不是盲目進行擴招。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教育極為重要的一環,學校應當及時了解行業風向,多與社會上的優秀企業進行溝通合作。努力為學生尋找更多的出路,同時積極幫助學生更加熟練掌握對應崗位要求的專業技能,以便學生在站上對應崗位后,能夠更加從容。
(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所謂的“雙師型”教師,是指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模塊都十分精通的教師。這種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理論過程中的掌握熟練度,在實踐過程中進行相應知識點的回顧設計,讓學生通過實踐來鞏固知識。這種人才對于當今高職院校教育而言,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高職院校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訓:一種是校企合作,通過企業專業人員定期進校培訓的方式,提高學校教師實踐水平;一種是選派教師進企業學習相關實踐流程和操作技能。
三、結語
高職教育是我國人才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國人才教育占比極大的一部分,因此,絕不能輕易忽視,無論是社會還是教育組織本身,都應當對高級職業型人才培養和教育給予極大的重視,也應以為社會輸送優秀合格的職業技能型人才為最終的培養目標。同時,各大高職院校應當積極改正自身教育存在的問題,將學校教育與現實社會的真實需求進行連接,讓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繼而讓學生在將來的就業過程中少走彎路,迎來光明前途。
參考文獻:
[1]蔡華.就業視域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12):139-141.
[2]任云.就業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管理理念創新路徑分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8(32):64.
[3]楊紅芳.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職業教育專業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8(38):12-13.
作者:羅曉明 單位:荊州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