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教育管理服務微信應用現狀及改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微信兼具科學性與創新性、即時性與便利性、高效性與精準性的特點,為高校教育管理服務的模式創新提供了思路。新形勢下,如何深度挖掘微信的優勢,推動高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順應時展,解決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新挑戰,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該文立足于新時代,探索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中微信的功能分類、應用現狀,并針對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中微信的應用存在的諸多問題:(1)思想理念落后,認知水平欠缺;(2)建設思路閉塞,有效供給不足;(3)保障力度不夠,服務效能較低。分別從發展理念、制度建設、改良態度和具體實踐四個層面提出改良策略:(1)緊跟時代步伐,創新發展理念;(2)完善規章制度,加大保障力度;(3)弘揚工匠精神,提供上乘服務;(4)區分平臺特征,明確角色分工。
關鍵詞:微信;高校教育管理服務;應用現狀;改良策略
高校教育管理服務是指高校工作中的三大方面:教育學生、管理學生和服務學生,長久以來,這一直是學術界研究高校工作的重點。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作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更好地教育、管理、服務新生代學生,理應緊跟時代步伐、順應時代需求、積極開拓創新,充分借助微信公眾號、企業號、服務號和小程序等微信載體,深度開發和利用微信,從而為高校大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更有序的管理和更貼心的服務,源源不斷地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貢獻人才。因此,本文研究了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中微信的應用現狀,并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改良策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核心概念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社交程序,截至2016年12月,微信的月活躍用戶數已達8.89億。現階段,微信內部的信息呈現載體,主要包括微信公眾號(包括高校官方主公眾號和高校分公眾號)、小程序、企業號、服務號四大類。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中微信的應用,就是將高校教育管理服務與微信相結合,以高校官方主微信公眾號、高校分微信公眾號、高校企業號、高校服務號和高校小程序為載體,旨在促進高校教育管理服務的科學性與創新性、即時性與便利性、高效性與精準性。以往也有不少學者對微信在高校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如ZhihaoChen(2020)[1]、董春輝(2020)[2]、王冠華(2020)[3]等。基于前人的研究經驗,本文從宏觀層面出發,對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中微信的應用展開研究,為信息化時代高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指導方針。
2我國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中微信應用的現狀分析
當前,微信已經逐漸融入到高校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中,方便了高校教育管理服務,為高校教育管理服務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新思路。但目前高校教育管理服務對微信的應用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思想理念落后,認知水平欠缺
思想理念指導行為、認知水平左右行為,高校工作者對微信的認知水平和態度從根本上影響著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中微信的應用。當前,多數高校工作者的思想理念仍較為保守,滯后于時展和科技進步,對微信功能認知水平不足,對微信應用重視度不足,這在小程序和企業號的應用方面表現尤為明顯。由此可見,雖然微信正蓬勃發展,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仍以傳統的方式為主,微信在高校的普及率并不高,多是淺層次、流于表面的應用,極少有高校可以將微信在教育管理服務,尤其是學生教育方面的價值充分挖掘出來。
2.2建設思路閉塞,有效供給不足
鑒于高校對于微信的應用規模較小,且微信專業管理人員不足,多為兼職管理人員。專業人才的匱乏,導致高校教育服務管理中微信的建設思路閉塞、平臺設計老套、發展路線單一、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對受眾的性格特征考慮欠缺。高校學生作為新生代群體,從小受新媒體文化的熏陶,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靈活性,但處理事情缺少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久久為功的定力,而大部分高校的推文都重理論輕趣味,缺乏新穎設計,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無法實現有效供給。
2.3保障力度不夠,服務效能較低
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中微信的發展保障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由于缺少專門的組織機構進行領導和管理,職能分工專業度低,導致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中微信的發展較為散漫,沒有紀律性,服務效能低下;另一方面,微信的運營是一個循環過程,包括前期的策劃、制作、編輯,中期的傳播和后期的反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專門的人負責管理和推進且每個人對各步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讀,專業化運營團隊的欠缺很容易導致運營過程缺乏原則性和穩定性,運營人員工作范圍交叉重疊,工作積極性不高。
3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中微信的改良策略研究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分別從發展理念、制度建設、改良態度和具體實踐四個層面提出對策建議。
3.1緊跟時代步伐,創新發展理念
為提高微信的利用率,需要高校領導創新發展理念,實現高校教育管理服務模式的創新,加強對微信的宣傳力度和微信操作人才的培養力度。借鑒王文龍(2020)[4]、李明忠(2011)[5]的文章,本文給出的思路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樹立“雙主體互助互進式”的工作理念。即學生作為教育管理服務的接受者、教師作為教育管理服務的實施者,在微信上地位相當。微信創新發展,以立足于雙主體的需求為宗旨。這種發展理念,有助于充分利用學生群體、教師群體各自的優勢,通過增加友好互動的頻率,提高溝通的效率,通過及時反饋調整,優化平臺運營。
3.2完善規章制度,加大保障力度
完善的制度,是高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在具體化、專業化的規章制度下,微信才能實現合理分工,做到高效有序運營。因此,高校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規范微信的運營。如通過建立分級管理制度和年審制度提高管理效率[6]、通過建立獎懲機制提高工作者積極性、通過完善內外監督制度提高微信工作的合法性、通過建立人才培養制度加強平臺人才隊伍建設等。其次,還應通過完善配套設施,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軟硬件基礎設施的保障。
3.3弘揚工匠精神,提供上乘服務
有良好視覺體驗是微信應用發展的助推器。富有創意的LOGO設計、抓人眼球的文章標題、整齊有序的排版方式等對文章點擊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微信公眾號建設中,針對推文內容和受眾的不同應采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排版布局、色彩搭配和圖片設計。在企業號、服務號、小程序的建設中,也應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在保持界面設計簡潔清晰、操作步驟簡單易行、程序運行高效快速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擴大管理服務的范圍。為了實現這些目的,高校必須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聘請專業人才或重點培養美學設計專業的教師學生專門負責微信的設計和運營。
3.4區分平臺特征,明確角色分工
在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中,應對不同平臺的平臺特征準確把握,明確角色分工,采用不同的創辦方式和改良思路,從而為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供給。公眾號方面,要實現高校官方主微信公眾號與高校分微信公眾號的相互配合,既要確保高校官方主微信公眾號的核心地位,也要發揮高校分微信公眾號的從屬性質。分公眾號是高校官方主微信公眾號的有益補充,服務于本院師生,建設思路更加靈活,應將學院建設、學院活動、特色專業等作為主要內容;企業號方面,應通過嚴格篩選,著重培養有經驗的管理人才和平臺運營人才。比如在高校課堂教學管理中,采用“線上簽到+GPS定位”的考勤模式,排查提前簽到和異地簽到[7];服務號和小程序方面,應做好區分,有所側重,才不會導致服務工作的交叉重疊。
參考文獻
[2]董春輝.“雙微”平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3):61-66.
[3]王冠華.高校科研管理中微信公眾服務平臺現狀分析———以省份命名的26所大學為例[J].科技風,2020(17):108.
[4]王文龍.微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喀什:喀什大學,2020.
[5]李明忠.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后現代轉向[J].高校教育管理,2011,5(1):73-76,81.
[6]熊德蘭,鐘偉平.基于高校官微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以許昌學院“兩微兩號一聯盟”建設為例[J].大學教育,2020(7):102-104.
[7]黃安.基于微信企業號的高校課堂教學管理系統的開發與設計[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6):187-188,200.
作者:朱赫 單位:中國藥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