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信息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互聯網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對培養學生思政素質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思政教育作為輔助教師開展其他專業教學的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課程,其教育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展之路。因此,各高校需重視學生思政教育管理在信息時代的創新發展。王晴、楊鵬聰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的《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設與學生思政教育管理思考》,以高校信息化建設為背景,對學生思政教育管理進行深入研究,旨在推動高校信息化建設、提高思政教育管理水平。
本書整體內容共分為八個章節:前三章說明了高校教育信息化基本概念、建設發展進程及運作模式,讓讀者對高校教育信息化有基本了解;之后,再闡述高校信息化體系的構建,使人們對高校信息化教育體系有進一步認識;最后,用四個章節的篇幅,詳細介紹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安全意識培養、網絡安全教育體系建立等知識,增強讀者解決信息化建設和思政教育管理問題的能力,為提升高校信息化建設水平,完善思政教育管理體系提供保障。信息時代下,各門類信息技術在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中的發展,不僅對培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有著深刻影響,還與學生生活習慣、道德品質的養成有重要聯系。作為推進信息時展的重要因素,互聯網的普及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形成復雜多樣的網絡管理環境。在此情況下,高校應明確信息時展,為學生思政教育管理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認真思考如何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有效提升學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從高等教育整體發展狀況來看,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管理在信息時代迎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
一方面,豐富思政教育資源,可為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施創造廣闊空間。一來,互聯網作為促進思政教育知識傳播的文化載體之一,蘊含大量相關理論信息,既能讓學生接觸更加全面的思政教育,還能拓寬高校思政教育范圍,使課堂知識得以延伸,從而實現強化思政教育質量的目標;二來,網絡技術快速、平等的特點,不僅能打破傳統思政教育模式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接受思政教育,還能加深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互動,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繁雜的網絡環境使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管理面臨新挑戰。互聯網雖豐富了思政教育資源,讓學生自主獲得更多教育知識,但因網絡環境具有言論自由的特性,所以信息體系較為龐雜,混于其中的不良信息容易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針對這一狀況,高校唯有提升信息處理能力,才可有效避免不良影響事件發生,這在無形之中加大了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工作難度。思政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要求高校既要緊抓發展機遇,也要積極面對并解決相應問題。
第一,建立健全網絡監督機制,對網絡知識信息進行嚴格管控。好壞信息摻雜的網絡環境下,高校應建立具有專業信息處理能力的網絡監督機制,嚴格把控信息來源和信息利弊,及時去除教育體系中的不良信息,為高校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網絡思政教育環境,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第二,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教育優勢,建立多元化思政教育形式。教育管理者應清楚了解新媒體信息技術,應用于思政教育的積極作用,轉變傳統教育管理理念,促進信息技術與思政教育管理的高度融合,建立當代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創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特點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此提高思政教育管理效率。
第三,強化管理者信息應用能力,推動思政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教育管理者對網絡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力,與思政教育管理在信息時代的發展進程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高校需重視教師與教育管理者的信息應用能力,通過組織專業培訓、專題講座、校外進修等活動,強化教師、管理人員的綜合信息素養,從而為推動思政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劉子琳 單位: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