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創建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從評估實踐出發,通過數據分析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學校創建存在的成績和問題,進而提出管理標準化學校創建之對策:關注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縮小地域差異,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堅持問題導向,正確開方下藥。
關鍵詞: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化;對策
一、從評估數據看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創建之成績
福建省貫徹《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認真實施教育規劃綱要,強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強力推進教育公平,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比例、特殊教育每十萬人口在校生數都多年保持全國領先水平。[1]
(一)學校管理水平總體較高,教育管理成效明顯。2017年,573所申報小學自評平均分為96.7分,縣評平均分為94.5分,市評平均分為93.3分,省級審核平均分為90.3分;281所申報初中自評平均分為97.2分,縣評平均分為95.6分,市評平均分為92.9分,省級審核平均分為90.2分。無論小學,還是初中,從校評分、縣評分到市評分、省評分,呈遞減趨勢,說明評估專家能層層把關和擠干水分,省級評分分別為90.3分和90.2分,比較符合福建省學校發展的實際水平,得到受檢學校和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的一致認可。
(二)教師和學生得到較好的發展,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從“管理職責”六項項目得分低于85%的學校數來看,其中,引領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等三個項目得分低于85%的學校數比較少,分別為25所、42所和54所,說明這三個方面做得很好。
(三)管理強項得分率都在95%以上,傳統優勢繼續傳承。從“具體管理要求”得分率來看,75個指標得分率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C44更新補充教學設施97.7%、C5執行學籍管理規定97.63%、C12遵守學生守則97.63%、C43控制考試次數97.63%、C28教師管理制度97.28%、C2保障隨遷子女入學97%、C11堅持立德樹人96.55%、C35落實國家課程標準96.51%、C1免試就近入學96.3%、C68校務公開95.61%。這十個項目是“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的重點項目,也是常規管理項目,所有申報學校都做得比較出色。
二、從評估數據看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創建之問題
2017年評估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心理健康專職教師、醫務室人員、法律顧問配備不足,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管理、校園開放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欠缺,教師專業發展規劃不足,學生運動和藝術技能達不到要求,家長委員會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校長自主管理和民主辦學尚待加強,農村學校管理比較粗放,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要進一步深化。
(一)教育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從“管理職責”六個項目得分低于85%的學校數來看,其中,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營造和諧安全環境等三個項目得分低于85%的學校數分別為132所、127所和98所,說明這三個方面存在問題較多。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是新時代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化的發展趨勢,是學校管理走向法治與治理的重要保障;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讓每個孩子享受有質量的教育是學校管理和改革發展的永恒主題和不懈追求;構建學校安全管理體系、營造和諧安全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并享受美好學生生活的重要前提。
(二)區域發展不均衡。從各區市創建通過情況來看,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凸顯,泉州、南平和龍巖等三個市的通過率高于省均水平(65.22%),平潭、福州、莆田、漳州、廈門、寧德、三明等七個市的通過率低于省均水平(三明和寧德接近省均水平),其中泉州通過率最高(84.03%)、平潭通過率最低(20%)。十個設區市對管理標準化學校創建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評估結果差異性較大。
(三)管理弱項得分率有待提高。從“具體管理要求”得分率來看,75個指標得分率排在后十位的依次是:C15心理健康教育71.41%、C51配置衛生室76.43%、C75開放文體設施78.69%、C36綜合實踐活動80.2%、C37實施校本課程81.01%、C72健全家委會制度81.17%、C40多種教學方式81.81%、C39實施校本作業82.82%、C71開展團隊活動83.72%、C23掌握藝術技能84.8%。這十個方面是今后一段時間管理標準化學校建設的重點,要有針對性的措施增強規范性、減少隨意性。
三、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創建之對策
學校要依據教育部新的《標準》和福建省的評估標準與辦法,研究核心要義,把握精神實質,對照學校實際開展自評和創建工作,努力使強項更強、弱項不弱,突出抓好弱項和短板的整改工作,按照教育發展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辦教育,通過制度化的管理手段達成學校的“育人”目標。
(一)關注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1.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的必然要求?,F代學校制度的建構與實施是學校管理走向法治與治理的重要保障。學校要依法辦學、民主管理,制定并實施學校章程,落實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教代會作用,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強學校黨建工作,把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創造條件,讓師生和家長參與學校治理,群策群力,在全社會營造支持義務教育發展的濃厚氛圍。2.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德樹人,繼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質量觀,課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教學資源更好地為學生發展服務,促進學生學習成效持續改善。[2]完善農村初中控輟保學責任制,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勸輟學生返校復學,并做到“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積極參加全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根據反映的學業水平、課業負擔、心理健康、均衡狀況等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措施。3.努力營造和諧安全環境。學?;A設施符合安全衛生要求,安全與健康管理制度和教育措施落實到位。著力建設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美麗校園、和諧校園,營造良好育人生態,讓校園充滿生機和活力。發揮環境育人功能,打造積極向上的書香校園、墨香校園、文化校園。
(二)縮小地域差異,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1.通過率比較低的設區市要加大指導力度。全省十個設區市中,五個設區市通過率比較低,市、縣教育局要提高思想認識,把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創建與評估作為發展素質教育、提升學校治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來抓,創建指導與材料準備兩手抓,要逐校指導、評估。指導學校更新教育理念、轉變管理思想、凝聚師生共識、診斷存在問題、督促整改提升。自評報告要用事實說話、用數字說話、用佐證材料說話。2.幫扶農村學校提升管理水平。教育經費、教育資源向農村學校傾斜,適度穩定鄉村生源。通過對口幫扶和城鄉教師交流,推廣使用信息化教育手段,補齊農村教育管理短板。將村完小和教學點納入中心校統一考核,加強對其管理和教學業務指導和督導。
(三)堅持問題導向,正確開方下藥。1.切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和衛生室建設。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營造心理健康氛圍,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團體輔導與個別指導結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心理營養,讓每個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以片區為單位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大教研組,定期開展心理輔導優質課評比、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論壇等活動。特別關注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孩子、學困生等群體的心理健康,針對性地做好輔導工作,提高心理素質和學習能力。衛生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嚴格的衛生室合格驗收標準,加大衛生室的創建驗收力度,逐校進行驗收檢查,硬件、軟件、人員等方面達到標準。偏遠地區可委托鄉衛生院或村級衛生站完成衛生室的職能。不定期開展衛生工作專項督導,預防各種疾病,保證學生健康成長。2.大力開展綜合實踐和團隊活動。統籌安排學校教育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外活動,與少年宮、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圖書館、展覽館、果園、農場、教育基地、旅游景點等單位聯系,拓展校外實踐基地,豐富學生社會實踐內涵。教師指導社會實踐列入工作量,納入考核指標,記入人事檔案,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等方面享受與其他教師的同等待遇。加大對社會實踐經費的投入力度,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學年參加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少先隊、共青團和學生會等組織機構健全、活動正常,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校事務管理,有效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展現青少年風采和時代風貌。組建各種興趣小組和社團組織,開展各種比賽,活躍課外生活,全方位育人。學校要安排功能室、專用教室等為社團活動提供便利,統籌校園周邊資源為學生社團活動服務,聘請優秀家長、專業人才為社團活動指導老師。設立社團活動專項經費,為社團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3.開發校本課程,實施校本作業。根據學生實際,立足學校和區域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因地制宜開發校本課程,如福州開設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龍巖開設紅色文化,莆田開設媽祖文化等課程,地域特色明顯,學生比較喜歡。提升教師素養,鼓勵教師開發校本課程,包括環境、能源、交通、電子、通信、建筑、生活創意、智能控制等,以不同教學策略實施不同模塊教學。精心設計符合校情和學情的校本作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分層設置基礎題、中檔題和提高題,對應夯實基礎、形成技能和培養能力三級層次,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采用書寫、閱讀、推理、記憶等方式拓寬校本作業類型和形式,減少無效勞動,杜絕照搬照抄和機械性重復作業。嚴控各學科作業總量,初中作業總量不超過1.5小時,規范校本作業批改。4.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點撥和引導,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教學氛圍。堅持導放結合,體現出“開放”的特點,只有在“開放”的課堂中,學生才能主動地學習。盡量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揮求知的主動性,學生大膽動手、動腦、動口,提高思維、操作、語言、觀察等能力。完善教學手段現代化,激活學生思維,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直觀、有效,使學生“親其師”,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從教師那里得到的是“推動力”而不是“壓力”。5.培養學生藝術技能。將音樂、美術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和校長年度考核指標,建立完善藝術評價制度。學生廣泛參與社團或興趣小組,畢業生能掌握一門藝術技能。建立學校美育發展年度報告制度,將學校藝術課程開設、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等情況納入平臺統一管理。6.建立和諧的學校、家庭和社會關系。學校都應建立家長委員會,并推動建立年級、班級家長委員會,明確家長委員會的職責與任務,為和諧家校關系和師生關系做貢獻。發揮家長的資源優勢,為學生開展校外活動提供教育資源和志愿服務。開放學校體育館、藝術館、田徑場、球場等文體設施,讓社區群眾共享政府公共資源,融洽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今后,在福建教育評估新模式的引領下,福建將繼續以學生學習成效持續改善為導向,嚴格按照《標準》實施評估,有效服務政府治理、學校辦學和社會評判,督促申報學校制定并落實“一校一案”,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以評促改,重在建設,逐步形成“標準引領、管理規范、內涵發展、富有特色”義務教育學校發展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程晗.《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重點解讀[J].人民教育,2014(22).
[2]徐金海.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內容、特點與價值[J].教育科學研究,2015(11).
作者:陳茂續 單位:福建省教育評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