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優化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在討論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所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優化路徑: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制度規范;優化高職院校機構建設;樹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對策與建議
科學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是全面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有序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障。新時代、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高職院校管理者需要認識到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之處,并且不斷優化學生工作管理模式,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的科學實施。
一、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發展取得的成果
1、深刻認識到了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高職院校教育事業開展過程中,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方面,將其作為了人才培養,辦好高職院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有所忽視,忽視了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科學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畢業時,高職院校大學生雖然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但是部分大學生在工作中缺乏同事之間團結合作的精神,團隊意識不強,同時缺乏吃苦耐勞的品質,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新時期高職院校服務育人工作者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專業技能與工作技能的同時,更加注重道德素養的培養,促進其全面高素質的發展。
2、教育管理體系不斷完善
在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不斷探索與實踐過程中,教育管理工作也逐漸形成了一定的管理體系。實踐中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體系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首先是院校管理與各個專業相結合的方式,院校會建立學工處、學生管理處,各個專業會有系主任、班主任等。院校的學生管理處主要負責宏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而各專業、各個班級班主任在作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還要及時關注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生活情況。其次,建立了學生評價體系。從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各方面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評價與考核,努力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應用型人才。最后不斷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新時期高職院校從多個方面完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問題
1、對學生的管理程度難以把握
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科學性,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與研究的重要課題,因為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與本科院校大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體系構建、心理素質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管理的難易程度方面不好把握,不能完全采用本科院校大學生教育管理的理念與方式。一方面,由于高職院校大學生大多數是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生源質量不是很好,自我管理的能力較弱,自制力不強,在大學自由寬松的環境中容易迷失自我。如果教育管理工作的力度較為放松,會使一部分同學放縱自己,荒廢學業,不能掌握一門今后能夠立足于社會的技能。另一方面,如果采取較為嚴格的教育管理模式,可能會使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產生叛逆心理與厭學情緒,嚴重影響到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還會抑制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高職院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高職院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根據本校學科專業設置、學生的整體素質等情況采取適合于本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與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2、教育與管理缺乏有機的結合
教育和管理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服務育人工作的重要內容。實踐中,高職院校建立了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的教育體系,以黨團建設、班級建設、院系學生組織管理等的管理體系,部分院校未將教育與管理有機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側重于管理,而忽視了教育,服務育人的理念不夠深入。應該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日常的班級管理、黨團組織建設過程中來,不能將教育與管理割裂開來。傳統的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學校的行政機構與教育體系是分開的,同時許多行政部門之間的職能存在一定的重合,部門之間的交流較少,不利于高職院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學開展。
1、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制度規范
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高職院校各項工作能夠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重要體現。例如:建立完善的測評機制,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測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定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與測評,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建立完善的就業指導規范,在高職院校大學生剛入學時就應該引導其樹立長遠的人生職業規劃,結合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個性和專業,樹立大學各個階段的奮斗目標,盡早為畢業時順利步入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建立教育管理制度,對于教育管理者自身提出相應的要求,同時也是對于教育管理者工作者的監督。
2、優化高職院校機構建設
在高職院校兩級教育管理體系中,普通的教育管理問題,可以由兩級中的某一個部門帶頭,通過其他部門彼此之間相互配合來解決問題。而面對一些復雜程度較高的問題時,往往需要各個部門全力投入并緊密聯系,才能發揮出兩級教育管理體系的優勢。因此,高職院校可以建立以兩級管理模式為核心的新機構管理體系。例如,可以建立三位一體的學生管理模式,首先,是專業輔導員建設。專業輔導員指跟隨高職學生度過一整段學習生涯,主要負責學生日常生活和教育管理的人員。其次,是指導教師建設。指導教師是指在本專業有較高威望和專業能力,能解決學生學習和思想方面問題的教師。最后,是助理班主任建設。助理班主任主要是由學校挑選本專業中思想品德、學習能力、人際交往等方面突出的高年級學生,可以幫助輔導員和指導教師降低工作壓力,促進學生本身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3、樹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引領高職院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科學化,不斷改革創新,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的重要保障。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因為大學生才是教育管理的主體,同時也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真正的主體,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始終以學生的專業特點、個性發展、身心健康為出發點,體現出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與科學性,盡量解決高職院校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以人文關懷為基礎的教育管理理念,能夠讓大學生感受到溫暖,增強其主人翁意識,有利于大學生在各項活動中敢于展現自己,培養個性,獲得更好的發展。
4、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
學生是教育管理的主體,學生的平均素質高低程度決定了教育管理的難易程度,各方面素質過硬、職業道德高尚的學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管理資源,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管理好,因此不妨通過對他們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進行培訓強化,可以采取講座、座談會、小組討論等形式,正確引導學生工作態度、責任心、合作精神和敬業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現代化、科學化的高職院校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培養實踐能力較強、專業技能嫻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也是高職院校辦學水平與辦學理念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事業的不斷重視,高職院校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斷轉變,高職院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管理程度難以把握,教育和管理結合不足,教育管理制度規范不夠健全等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后的辦學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途徑進行優化與完善,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指導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闞國平,劉建成.構建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J].黨政干部學刊,2014.08.42-44.
[2]陳偉.淺析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志愿者服務教育管理機制的構建[J].世紀橋,2015.02.65-66.
[3]李曉林.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教育管理長效機制的構建與完善[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3.100-102.
[4]張慧敏.基于美國“卓越績效教育標準”完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制度的實踐探索——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6(01)58-61.
作者:潘曉娜 單位: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